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三套试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做出了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 标签: 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程标准 历史内涵 素质教育 独特功能 以文化人
  • 简介:(一)【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小学在新教学楼的楼梯间,张贴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图文介绍资料,以方便学生了解、学习;但不少学生并不在意,而是匆匆走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2016年11月30日,来自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标签: 作文模拟试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例文 高考
  • 简介:针对2018全国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如何关注基础与能力、如何渗透化学学科素养、如何借助化学知识特点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作出分析探究。

  • 标签: 基础与能力 学科素养 实践能力
  • 简介:2014年国家启动了以“一年两考”为主要特点的高考外语考试改革,探索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缓解学生对考试的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语言测试社会性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从高考外语考试使用及其影响的社会性、高考外语考试研发的社会性、高考外语考试标准的社会性三个维度来探讨高考外语考试改革的社会属性。通过研究试图找到从社会学视角研究高考外语考试改革社会属性的路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标签: 社会学 高考 外语考试 改革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章一直被赋予重要的意义,正所谓“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章的写作成为古代社会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并由此形成了有数千年影响的科举考试制度。

  • 标签: 高考 试题 特征 命题 古代社会 人才选拔
  • 简介:对2017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平面向量试题的题型、分值、知识点和难度及试题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向量的教学思考.

  • 标签: 2017年高考 平面向量 试题分析 教学思考
  • 简介:近几年对高考的评价,基本遵循"一体、四层、四翼"原则,"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试题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从内容上看是否考查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从考查方式上是否具备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 标签: 高考试题 历史试题 北京 评价体系 有机组成部分 立德树人
  • 简介:以2018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含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为研究对象,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参照Bachman和Palmer的任务特征框架,以及李筱菊的考点效度理论,从篇章特点和考点效度两个方面进行共时分析。研究表明,2018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所选篇章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语篇长度较合适,设空间距较合理;考点层次侧重语篇层次和句子层次的考查,焦点因素侧重意义的考查,考点分布主要考查实意词,考点效度较高。试题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体裁单一,个别试卷所选文章长度过长、平均设空间距较大、语篇层次考查不够、考点分布不广。基于此,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命制应充分考虑文章的体裁、题材和长度因素,设计试题时注意设空间距、考点层次和考点分布的合理性;高中英语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

  • 标签: 高考英语 完形填空 篇章特点 考点效度
  • 简介:试题内容、馈入信息和试题情景设计三个方面,对2008一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各自主命题卷书面表达试题进行历时分析.结果发现:历年试题的体裁分布呈现“集中一均勾一集中”的趋势;话题涉及面较广,多为考生熟悉的话题;馈入信息的提供形式由多样化趋向单一型;提示信息量都较为充足;情景设计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原则总体把握较好.但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少数试卷体裁比较单一、部分试题话题内容重复出现、真实性较强的题目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等问题.基于此,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试题命制应在体裁和题材的选择、馈入信息的设计上坚持多样性,在试题情景的设计上确保真实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平衡;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体裁和题材方面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多输入一些真实性语言材料,在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其高层次思维能力。

  • 标签: 高考英语 书面表达 历时研究
  • 简介:由于高考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对高考真题的探究是永恒的话题.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不少学生难以灵活处理.本文以一道高考真题为探究案例,从多元视角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对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1真题回顾,厘清思路。本题为2017年浙江高考数学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压轴题,从题目信息来看,属于一道经典的含有参数的绝对值函数问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函数最值和不等式性质等,处理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常规的处理思路是由函数的最值问题入手,结合恒成立条件和绝对值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 标签: 高考数学试题 数学复习教学 不等式性质 函数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 能力要求
  • 简介:摘要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I卷)既体现了“立德树人、育人功能的精神,又涵盖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必考点;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渗透中外文化知识,符合实施课程以来所追求的从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的出题特点。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考试
  • 简介:以2017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含全国卷及自主命题卷)为研究对象,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依据考试任务特征框架,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方面进行内容效度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阅读理解试题整体上均符合课标和考纲要求,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整体难度适中,阅读技能覆盖面较广,内容效度较高。但也在个别单卷阅读文章的题材、长度与难度、阅读技能的考查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尝试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 标签: 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试题 内容效度 语篇输入 预期回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