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尔硫卓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8月至 2014年 10月收治的 6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地尔硫卓静脉注射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56例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后 5-10分钟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2例静脉注射第 2剂地尔硫卓后 10-20分钟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6.66%。使用地尔硫卓后,发生可耐受的低血压 2例,患者在持续 10分钟之后自行缓解,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的有 3例, 10分钟之后自行缓解。 结论:针对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快速心室率,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地尔硫卓 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两种药物对于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医院收治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果:在治疗效果上,经过药物干预,两组患者心率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在心率复律成功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复律时间方面,研究组略长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 P<0.05, 证明数据差异具有 统计意义 。 结论: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过程中,胺碘酮得到治疗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但该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心动过速 治疗方法 普罗帕酮 胺碘酮
  • 简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非常有效的办法,其成功率为95%左右,而且并发症也非常少。2002年9月~2003年4月,我院对1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 心律失常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上速(PSVT)的经验.方法:本组共37例.术前食道调搏初步定位.射频消融采用现在多数作者的方法.结果:34例1次手术成功,3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行第2次RFCA.另有1例右侧显性旁道术后ECG又出现显性预激改变,但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本组病例1例手术成功率为97%.术前食道调搏对大部分病人可基本明确病变部位.术中应谨慎操作和放电,防止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动过速 食道调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RFCA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给予精心护理。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1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舒适度评分(102.2±6.3)分。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预见性处理各种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是心律失常急症中较常见的类型。本文总结1989年以来我科用阿拉明治疗的28例(82例次)PVST发作的病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8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岁。28例共发作82次,平均每例发作2.9次,其中发作1次者3例,发作2次者5例,发作3次者12

  • 标签: 阿拉明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发作 复律 迷走神经 异搏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救治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利用随机数选择工具,从我院2021年9月之前接诊的患者中选择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救治患者36例,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经过急诊救治护理,有34例患者出现转复。结论: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恰当的护理后,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能有效转复。

  • 标签: 急诊救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随机选取7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名。参照组予以心律平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比对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参照组中显效18名(51.4%),有效12名(34.3%),无效9名(25.7%);观察组中22名显效(62.8%),有效10名(28.6%),无效3名(8.6%)。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1.4%(32/35)显著高于参照组74.3%(26/3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平 胺碘酮 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剖宫产术后突发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病情观察、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循环容量管理护理、心理护理、产褥期护理、出院指导等,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剖宫产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产妇高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 12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60例。采用针对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干预后负面情绪等方面均存在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针对护方式对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护患关系,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一科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发现,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针对护理在临床上应用更具优势,利于消除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加速病情稳定,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及安全。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5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7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维拉帕米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74.67%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质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心动过速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男28例,女5例,年龄(51.49±12.39)岁。11例患者存在由ATP引起的速加速。通过分析其1 056次ATP事件,发现ATP所致的速加速发生率为3.8%(40/1 056)。同时,ICD/CRT-D记录的速的种类数可以作为预测ATP加速的相关因素,其最佳切点为1(AUC=0.791,敏感性72.73%,特异性77.27%,P<0.001)。此外,短速周长(OR=0.981,P<0.001)和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OR=1.062,P<0.001)亦可预测ATP后室速加速。速周长最佳切点为347 ms(AUC=0.665,敏感性82.50%,特异性47.64%,P<0.001),速周长差值平均值最佳切点为7.33 ms(AUC=0.659,敏感性77.50%,特异性56.69%,P<0.001)。周长<347 ms的速,脉冲数多的短阵快速刺激容易引起速加速(OR=3.312,P<0.001)。结论器质心脏病ICD术后患者中,多种速类型,速的周长短及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可导致速加速,其中速周长<347 ms的速在短阵快速刺激下易引起加速,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抗心动过速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多形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为恶性,常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伴有意识丧失或转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根据发作前后心电图特点,可分为长QT依赖的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和非长QT依赖的多形性心动过速,两者在病因、电生理机制、发作前后心电图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是临床需要鉴别的重要问题。该文总结两者的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更准确地诊断和干预。

  • 标签: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c间期延长
  • 简介:<正>治疗6例。3例左发性速(ILVT)用激动顺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成功靶点均位于左室间隔中后部,在靶点处均记录到较QRS波提前(28.6±10.8)ms的P电位消融成功后P电位仍存在。3例右发性速(IRVT)用起搏,在右流出道游离壁处起搏,起搏12导联心电图QRS图形与自发性速的

  • 标签: 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速 右室流出道 游离壁 导联心电图 室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阵发心动过速( PSV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潜水反射法,观察潜水反射法治疗效果。方法:将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PSVT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 2018年 4月到 2020年 4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腺苷治疗,研究组使用潜水反射法治疗。结果:( 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2.68%,参照组为 75.60%,( x2=19.235,p=0.001),结果有差异。( 2)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 2.43%,参照组为 39.02%,( x2=23.355,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 PSVT患者采用潜水反射法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PSVT 潜水反射法 腺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中选择作为PSVT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收集近年来应有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的PSVT病例共120例,总结其转复率、转律时间、转率剂数及血压、心律、心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二者对PSVT的转复率、转律时间等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则以异搏定为多且严重。结论当未能行电生理分型时,PSVT应首选心律平,不宜首选异搏定。

  • 标签: 心律平 异搏定 药物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右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过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AVNRT)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67例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波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在右基底段拖带心动过速。测量SA-VA间期、拖带后校正回归间期(即校正的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等电生理参数,并比较其鉴别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有效。结果旁道介导AVRT共19例,其中游离壁旁道13例,间隔旁道6例;AVNRT共48例,其中典型35例,不典型13例。校正回归间期>95ms诊断AVNRT和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和78%;而SA-VA间期>80ms诊断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4%、94%和85%。其中SA-VA间期≤50ms鉴别间隔旁道介导AVRT和不典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能达到100%。结论在右基底段心室拖带下,SA-VA间期能够简便、有效地鉴别AVRT与AVNRT。

  • 标签: 室房间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室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