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谢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干预操作时,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则是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能够为手术治疗的过程提供基础的保障,并且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采取急诊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到我们医院急诊接受就诊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80例作为此次课题观察指标,利用电脑随机法将病人分组,应用胺碘酮对其中40例病人进行治疗,纳入对照组,应用维拉帕米对剩余40例病人进行治疗,纳入研究组,将两组病人疾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急诊选择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疾病的表现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 胺碘酮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通过临床病例探讨阵发上速的治疗及护理,给予正确及时的处理,包括正确用药,严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患儿病情逐步稳定恢复。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三磷酡腺与地尔硫卓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一例特殊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5次发作转复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5次发作三磷酸腺苷治疗12次和地尔硫卓治疗23次。记录两药转复成功时胸闷的发生率、两药转复成功前连发率性室性早搏的发牛率和两药转复成功前长间期的发生率、长间期的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药转复成功率均达100%,两药转复成功前连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ρ>0.05),三磷酸腺苷转复成功时胸闷的发生率、长间期的发生率及长间期的均值均高于地尔硫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

  • 标签:
  • 简介:摘要部分心动过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存在术后复发率高,重复消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立体定向心律失常放射消融(STAR)通过影像学和电生理标测技术重建三维靶点,将辐射能量以不同角度传输到心脏靶区,精准破坏异常基质,减轻心律失常负担;同时可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多项研究证明了STAR治疗难治心动过速的有效和安全。该文旨在对STAR治疗心动过速进行综述。

  • 标签: 心律失常 放射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招录公务员体检心率过速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招录公务员体检,首检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体检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30分钟后复检心电图。结果:干预前两组人员心率M(P25,P75)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人员M(P25,P75)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和干预后观察组人员心率M(P25,P7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人员心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心率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公务员体检窦性心动过速效果明显,降低复检率。

  • 标签: 公务员招录体检心动过速干预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道调搏联合针刺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抢救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救治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食道调搏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间、治疗前后心率。结果:两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间对比,观察组较早,P<0.05。治疗后0.5h、1h,两组心率对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应用食道调搏联合针刺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促使心率恢复正常。

  • 标签: []食道调搏 针刺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乙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联合食管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对其诊断后,其临床确诊率、特异性均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70ms<RP<140ms之间以及RP大于140ms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实施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的方式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围绕冠心病合并心动过速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8月-2023年5月,将154例冠心病合并心动过速患者分两组,各77例,参照组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SCL-90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以及SCL-90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YHA计量指征、LVET计量指征、FMD计量指征和VEGF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冠心病合并心动过速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美托洛尔 胺碘酮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位置眩晕(BPPV)耳石复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34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眩晕症状评分为(0.61±0.25),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的指标变化,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同一时间段内收治的4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脏参数,对其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Dd、E/A比值三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IVS/LVPW比值指标与对照组患者IVS/LVPW比值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让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更精准地掌握患者心脏形态变化,提高临床诊断准确,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生理指标
  • 作者: 徐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眩晕诊疗室,江苏 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探究耳石复位法治疗阵发位置眩晕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的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单纯给予耳石复位法治疗,20例为观察组,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耳石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作者: 周凌杰 杨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阵发位置眩晕在耳鼻喉科门诊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6例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体位限制法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65例,根据病变部位采用适应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1周后、2周后)和远期治疗(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累计复发率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事宜手法复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并且增强近期治疗效果,对于阵发位置眩晕患者来说帮助很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近期疗效 远期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系统护理措施用于良性阵发位置眩晕后对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份的良性阵发位置患者共计70例实施了对照研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名,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了系统护理。对各组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护理后的 HAMA及 HDRS评分相比,干预组更低,(P<0.05)。结论 :通过对良性阵发位置眩晕的患者采取科学的系统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控制疾病的复发,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系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