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镓酸钠溶液中的镓和钒含量的方法,通过塑料样品杯和麦拉膜封装液体样品,测定中添加仪器自带Zn、Cr两种影响元素排除干扰,减少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即可得出镓和钒在样品中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3.33%~102.1%,可实现金属镓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成分快速检测。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镓酸钠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均行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蓝光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均好转,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汁酸(TBA)均降低,治疗组改善更显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起效更快,可更好地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值得推广。

  • 标签: 金双歧 茵栀黄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氨氮作为水中最常见污染物之一,是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水环境监测的基本项目,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进行了研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改进,以期为此类工作提供更好地指导。

  • 标签: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氨氮 处理 改进
  • 简介:摘要亚硝酸盐是一种特征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可在人体内与仲胺、叔胺和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化合物,因此对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经研究发现,在硫酸介质中,亚硝酸盐对溴酸钾氧化苯胺蓝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测定微量亚硝酸盐催化分光光度方法。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 苯胺蓝 溴酸钾
  • 简介: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精矿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研究了显色酸度、钼酸铵用量、加入钼酸铵后的稳定时间、还原液用量以及加入还原液后稳定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7.01%~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8.5%。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干扰少,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铅精矿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铅精矿 二氧化硅 钼蓝分光光度法
  • 简介: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铀矿石中锗元素的方法,使用HNO_3-HF-H_2SO_4-H_3PO_4混酸体系消解样品,对铀矿石中的微量Ge元素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24μg/g,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通过与标准值比对,结果准确度令人满意,未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4%-103%。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分析含铀矿石中微量Ge元素的参考方法。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含铀矿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5例)采用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B组(45例)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时间和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基本情况。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且治疗显效时间,住院天数,胆红素水平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疗效,且更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对血浆HBV前S2基因降解的观察。方法将前S2抗原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浆设置为未处理组,并采取亚甲蓝光化学法进行处理,对灭活前后HBVpres2基因序列扩增量、血清preS2蛋白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不同的光照时间显示不同区段HBV基因组反应性各不相同,其中第2区段与第3区段对于MB-Pfanyi9ng稳定性相比基因组两端的反应稳定性更加明显;灭活前与灭活后的血清preS2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血浆HBV前S2基因降解情况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前S2基因 血浆HBV 亚甲蓝光化学法 灭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面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三面光疗,B组采用双面光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水平,治疗24h,48h,72h胆红素水平及退黄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面蓝光疗与双面光疗前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72h胆红素水平及退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面光疗较双面光疗退黄时间缩短,能更早地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面光疗 双面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8只眼)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根据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三期,分别为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收治的40例患者均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三期DR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三期DR患者随访一年后临床疗效均较高,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0.00%及92.86%。组间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不同分期DR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不同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43例(43眼)药物控制眼压不佳的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Lucentis),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及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53.4±3.3)mm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32.1±4.6)、(24.8±2.3)、(16.2±3.4)mm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损伤小,安全有效。

  • 标签: 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Lucentis)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光凝术对眼底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共57例67眼,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共57例69眼,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记录。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明显改善了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视网膜功能或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视力 视网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患儿13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胆红素(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手术入路包括经会阴、经耻骨后、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我们在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手术经验与心得,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化和调整,将其归纳为三孔六步法,本文将简要回顾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并对三孔六步法的手术步骤及技术要点进行具体介绍。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 三孔法
  • 简介:摘要对循环水体中总磷进行分析,样品经紫外光氧化消解后,有机磷和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转变成正磷酸盐,以磷钼蓝的形式加以测定。本文对紫外光催化消解所需的试剂及其用量、消解时间、酸度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用于测定循环水样、有机磷标准物质时,与标准分析方法相比,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可满足测定要求。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

  • 标签: 紫外光消解 分光光度法 循环水 总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