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重症监护措施控制高血糖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血糖指标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脑卒中发生高血糖的20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其中死亡组患者11例,存活组患者189例。对两组患者之间控制血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对其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临床中发生低血糖比率、血糖漂移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升高明显,目标血糖达标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同时发生高血糖患者中,年龄、平均血糖值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高血糖比率较高,血糖指标较大幅度波动,特别是在死亡患者中较为显著,应对血糖指标管理提高重视。年龄、平均血糖指标等是增大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重症监护 高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患者8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循证护理管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采用循证护理进行血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老年危重患者 血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患者8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循证护理管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采用循证护理进行血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老年危重患者 血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胰岛和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空腹血清胰岛和C监测的结果,从而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糖代谢与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评估胰岛和C指标。结果:根据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胰岛浓度和C浓度均高于正常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胰岛功能、血糖代谢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空腹血糖、胰岛和C联合诊断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了糖尿病分型的重要依据,能够帮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 标签: 空腹血糖 胰岛素 C肽 联合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对25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周不同药物治疗后(利拉鲁组9例、西格列汀组8例、甘精胰岛组8例)进行分析。收集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血清GDF15水平,通过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测量肝内脂肪含量(IHL)。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12周高脂饮食喂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HFD)组(6只)、艾塞那组(GLP-1组)(6只),另设正常饮食对照组(6只),干预8周后收取肝脏组织。HepG2细胞用300 μmol/L棕榈酸钠(PA)处理,并予Exendin-4(浓度分别为0、1、20、100 nmol/L)干预,另设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使用lentiCRISPRv2-sg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除GDF15的HepG2细胞,空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的细胞用300 μmol/L PA处理,并予100 nmol/L Exendin-4干预。测定血清及细胞上清中GDF15蛋白水平及肝脏组织和HepG2细胞的GDF15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AFLD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西格列汀组和甘精胰岛组血清GDF15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利拉鲁组在26周后血清GDF15水平为(920.3±265.4)pg/ml,比治疗前的(742.2±279.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体重、BMI、IHL明显下降(P均<0.05)。利拉鲁组血清GDF15改变量与IHL改变量呈负相关(r=-0.676,P=0.045)。GLP-1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与HFD组相比,GLP-1组小鼠肝脏组织GDF15 mRNA明显升高。GLP-1能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GDF15的表达与分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除GDF15显著削弱了GLP-1改善细胞TG蓄积及炎症状态。结论GLP-1可促进肝脏GDF15的表达与分泌,并改善NAFLD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

  • 标签: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胰岛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本院ICU住院的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控制在8.3~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升压药使用例数、抗生使用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需机械通气例数和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转出ICUAPACHEII、ICU入住天数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应激性高血糖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强化胰岛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 标签: 胰岛素 血糖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泵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785例胰岛泵治疗患者的效果。结果胰岛泵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达理想水平。结论胰岛泵治疗对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临床疗效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强化治疗和改良胰岛强化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探讨适合的应激性高血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神经科危重症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改良强化组和强化组三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目标血糖8.1-11.0mmol/L;改良强化组采用改良强化胰岛治疗,目标血糖6.2-8.0mmol/L;强化组采用胰岛强化治疗,目标血糖4.1-6.1mmol/L.观察三组患者生命体质、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强化组和改良组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常规组和改良组均低于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对血糖进行控制可改善患者预后,改良胰岛强化治疗患者获益更大.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胰岛;强化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6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监控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90名ICU重症患者参与本次实验。经均等性和随机性分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通过血糖恢复正常和ICU入住时间、胰岛注射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4.01±0.62天,ICU入住时间为4.62±0.52天,胰岛注射用量为31.25±3.62U/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应P值均达到小于0.05的标准。结论:综合护理在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监控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持续微量泵 ICU重症 高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肠促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高糖-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肠促胰素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白色脂肪组织 双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影响分析,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需要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0例,之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探究心脏手术下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的数值变化。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在手术前、转流后、复跳后、停机后以及手术结束五个时间内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的数值对比中,手术前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数值结果与其他四个时间段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升高状态,因此,需要加强对手术中血糖的监测,控制血糖的水平,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可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 血糖 胰岛素 C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泵控控制高血糖对重症脑外伤及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合并高血糖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泵控控制高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输液中胰岛激化或无特殊处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率为90.0%,对照组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糖水平、颅脑出血水平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泵控控制可以提高高血糖对重症脑外伤治疗效果,并且减少该患者脑部出血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血糖 重症脑外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早期高血糖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应用胰岛泵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早期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展开对照研究,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选用皮下多次注射胰岛治疗,观察组选择应用胰岛泵强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胰岛素泵 早期高血糖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法与胰岛多次皮下注射法控制血糖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C测定确诊的)随机分成胰岛泵强化治疗CSⅡ组与皮下多次胰岛注射治疗组MSⅡ两组,对2组患者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和平均胰岛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胰岛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用量均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泵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胰岛的分泌方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控制血糖更安全、平稳、迅速。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胰岛泵在临床治疗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于2016年1月~12月至本院急诊科就诊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7~10mmol/L。就两组患者之间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胰岛平均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在病死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泵在临床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时十分有效,既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与住院时间,还可减少患者胰岛的平均日用量,同时也可起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泵 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