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手术。结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的治疗方法要优于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等优点。此外,还能够大大的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比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效果强很多,能够为之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双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前臂双骨折患儿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患儿,可有效改善其前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前臂双骨折 小儿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PFLP)及联合拉力髓内(InterTan)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采用PFNA、InterTan及APFLP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小、手术时间最短,InterTan组次之,APFLP组术中出血最多、手术时间最长(P〈0.05);PFNA组与InterTan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小(/少)于APFLP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FLP组总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A组和InterTan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APFLP及InterTan髓内内固定均适用于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但PFN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成为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

  • 标签: 髓内钉 钢板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不稳定骨折
  • 简介: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即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该骨折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患者均携带有髋内翻症状,患者粗隆部血运丰富而愈合效果良好,但后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固定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保守治疗也开始逐渐被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取代[1,2]。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PFNA)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治疗(DHS),观察组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创伤小,术后不易造成并发症,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 标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DH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骨折愈合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4.9±0.8)明显比对照组(7.5±1.0)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时,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的方法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3月12日晴坐在黑夜里的沙滩上,听海潮的声音,拍上岸的浪花裹住小腿以下,温暖带着轻柔,就像我的身体跟这个世界之外某种玄妙而魅惑的力量融为一体。血液似乎沸腾起来,泵破一个又一个燃烧的气泡。我转身背离海奔跑,停在画架前,身旁是满满的画笔和颜料,这世界多奇妙,我想什么就有什么。

  • 标签: 中等教育 语文 作文 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和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HS组和PFNA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X线透射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内并发症,骨折复位率及术后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高稳定性、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的优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子骨折患者,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long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long)治疗股骨中上段长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中上段长节段骨折20例,术后3、6个月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手术时间75~350min,中位时间155min;术中出血量50~700mL,中位出血量168.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现象,无髋内翻短缩畸形出现,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6±0.54)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3个月优良率为80%,6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优点,在治疗股骨中上段长节段骨折时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髓内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股骨近端髓内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中抽选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更换髓内重新固定的治疗方式;观察组41例,实施保留髓内附加侧方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侧方钢板 下肢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不连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型:31-A1.2型13例,31-A1.3型32例;31-A2.1型35例,31-A2.2型27例,31-A2.3型33例;31-A3.1型38例,31-A3.2型39例,31-A3.3型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一、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采用PFNA11固定治疗。结果236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23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2~39周(平均29.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3分,平均85.1分。19例(8.05%)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大腿痛。疼痛原因: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差异6例,髓内远端设计缺陷4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及生物力学分布不均3例,手术医生操作不熟练2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4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出现大腿痛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中国人股骨近端的骨骼特点在主前弓、主远端结构、外偏角等方面的设计做进一步的精细改进。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大腿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治疗老年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选在我院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治疗的老年高龄髋部骨折患者3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为(325.6±23.5)mL,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15.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4±8.4)d,Harris评分为(86.5±6.7)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采用该手术治疗时对术后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高龄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手术。结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的治疗方法要优于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等优点。此外,还能够大大的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比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效果强很多,能够为之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髓内与动力髋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的疗效较为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固定的牢固,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临床效果
  • 简介:我拿着锤子对着父亲遗像想起了棺盖盖在漆黑的棺木上时叔叔低声喊道:“哥,躲”接着一声闷响家人叮嘱我们兄妹不许出声屋里静得可怕只有叔叔喊声锤子每响一下我的心就疼一下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PFNA)和Gamma3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对6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包括DHS组、PFNA组和Gamma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少于Gamma组与DHS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PFNA治疗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胫骨Pilon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胫骨远端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倘若该位置发生骨折,通常会向多个方向移位,进而为骨折复位和固定带来了困难。使用何种方式,取得满意复位效果,令关节面和关节间关系正常,成为了当前骨科医生们所面临的问题。在对病患使用针对性固定技术后,可为早期功能训练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同时合理处理相关并发症,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特此,本文分为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骨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情况,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胫骨Pilon骨折 发生机制 骨折分型 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