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在门诊老年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来自在门诊接受治疗的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60例采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作为研究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显著,副反应轻微,但研究组较对照组起效快,依从性好。结论在门诊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的同时,应注重配合心理治疗。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心理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0例老年抑郁患者实施责任制与个案化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阻断老年患者的负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分别使用HRSD和GDS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发作,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数,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精神残疾,杜绝自杀意外。结论能够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减轻家属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 标签: 老年期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 探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查询有关运动干预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得出选择适宜的运动能改善轻中度老年抑郁状的结论。探讨运动对轻中度老年抑郁影响机制,达到丰富轻中度老年抑郁治疗方案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究。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30例老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给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使其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心理护理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w,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评定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75%为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4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治疗8w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为65.3±16.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为84.4%.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有口干、头昏、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线药物应用.

  • 标签: 老年期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 简介:摘要抑郁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普及认识 积极治疗
  • 简介:摘要有些女性在分娩后,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表现为心情烦躁、容易激动、焦虑不安、失眠、情绪低落、忧郁爱哭,即使平时很坚强的人,此时也极易为一些小事而伤心落泪。.由于这种现象发生在分娩之后,特别是在分娩后3-4天最明显,因而称为产后忧郁。产后忧郁是近年来医生才注意到的一种现象,大约有50%-70%的产妇都有这种经历,丈夫没有来探望,家属回去了,饭做得不可口,孩子不会吃奶,都会使产妇哭泣。

  • 标签: 忧郁 情绪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利用共情护理起到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患者例数为110例,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共情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较小,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保证其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共情护理 老年期脑梗死 焦虑与抑郁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障碍伴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5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障碍(HAMD-24≥20分、HAMA≥14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配到两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32例,帕罗西汀治疗组33例,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性项目(CGI-SI)及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w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有效率84.375%,帕罗西汀组患者有效率75.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第1周末HAMD及HAMA的减分明显多于帕罗西汀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西酞普兰组(12.5%)低于帕罗西汀组(33.3%)。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障碍伴焦虑均具有确切疗效,相比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老年期抑郁障碍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析109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年龄60-70岁者占84.1%,急性、亚急性起病占80.7%,有精神诱发因素者占44.9%,93.5%属功能性精神障碍,入院时伴有躯体疾病占33%,精神症状大部分和患者切身利益及现实生活有关,妄想形式不固定,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锥体外系付反应,出现药源性意识障碍占16.5%,治疗有效率87.1%,提示老年精神障碍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老年期 精神障碍 诊断 治疗 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人,渡过了心理上和社会上相对稳定的壮年期以后,就要进入老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由于生活安定和营养普遍改善,人们的寿命大大地延长了。社会对老年人也很关心,例如全国不少地方都举办了老年大学、离休退休干部工人的俱乐部以及敬老院等福利措施。“发挥余热”,许多老年人为“四化”做出新贡献。中国有句俗语,“家里有个老,就是有个宝”。敬老爱幼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但是调查表明,老年人在人际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期 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因素 性格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情况。方法检索1979-201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国老年痴呆患病率研究文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1946-2019年关于中国老年痴呆患病率的相关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针对横断面研究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地区、年龄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并作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8篇,总样本量165 192例;其中43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性别的人数,男70 448例,女81 668例。中国老年痴呆总患病率为5.3%(95%CI=4.5%-6.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患病率高于小学以上,≥70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60~69岁组,发表年份在2010-2019年的患病率高于1994-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1、5.957、10.140、3.554,P<0.05)。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居住地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8、1.042,P>0.05)。结论我国老年痴呆总体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应针对性采取适宜的预防策略加以控制。

  • 标签: 痴呆 老年人 患病率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