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腹泻患儿及社区健康儿童中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的流行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5—2107年6岁以下门诊腹泻患儿以及2016—2017社区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共1 834份,检测HAdV六邻体基因进行分型并扩增HAdV-41纤维蛋白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健康儿童和门诊腹泻患儿HAdV的检出率分别为1.5%(8/536)和7.4%(96/1 29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P<0.001)。健康儿童和腹泻患儿中HAdV-41均为最主要的检出型别。HAdV在门诊腹泻患儿中的检出无性别差异(χ2=0.002,P=0.961)。除新生儿组无检出外,其他年龄组之间的检出无差异。HAdV流行无明显季节特征。序列分析显示HAdV-41地方流行株分属于3个进化分支,并出现纤维蛋白轴区截短15个氨基酸的毒株。结论HAdV是引起2015—2017年北京市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HAdV-41为主。

  • 标签: 儿童 腹泻 人腺病毒 纤维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中病原体感染后的症状与相关成因,为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方法以某医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之间所诊治的520例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进行细菌标本分析,来获得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部位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核病原体的感染部位主要存在于痰液中,痰液中主要的病原体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感染的患者一般都是肺炎、COPD、支气管哮喘和肺癌患者。结论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知,在呼吸内科病患住院期间,其发生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因素除了患者自身因素以外,还和医院的卫生环境以及诊治方法有很大联系,所以主治医生在给患者制定诊治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避免感染问题的发生。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原体 感染 疾病 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发作期相关呼吸机肺炎(VAP)病原菌感染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1月收治60例AECOPD患者为例,分析VAP病原菌感染特点。结果:VAP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共38株(占比63.33%),真菌共10株(占比16.67%),革兰阳性菌共7株(占比11.67%)。60例AECOPD患者经治疗后,21例死亡,17例治愈,22例好转,生存组和死亡组发生VAP时间对比(P>0.05),生存组插管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均低于死亡组,混合感染发生率20.51%低于死亡组95.24%(P<0.05)。结论:AECOPD患者发作期VAP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进而降低VAP引起的死亡。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相关呼吸机肺炎 病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及其病原菌主要特点。方法:针对2018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呼吸科所收治需行机械通气91例病患,将其纳入此次研究范围,回顾分析此次需行机械通气91例病患临床资料,并归纳总结并发VAP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实际分布情况。结果:此次纳入研究的需行机械通气91例病患当中有42(46.15%)例病患并发了VAP,测出共有57株的病原菌,包含着9株(15.79%)真菌、14株(24.56%)革兰氏的阳性菌、34株(59.65%)革兰氏的阴性菌。同时,VAP的并发与病患自身年龄、并发基础性疾病、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侵入操作、意识障碍、住院时间等存在着关联性。结论:VAP可能致使病患的病程被延长,威胁着病患的生命安全。此次归纳综合VAP危险因素与其病原菌特点,可为临床实践及研究提高参考或指导。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采用SOTDMA通信协议,利用VHF进行海上通信,在船舶航行安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AIS通信过程中的信道占用情况在真实AIS设备上不能被直观显示出来。本课题基于真实AIS设备的数据源,设计将AIS信道A和信道B的时隙占用情况以状态图的方式实时显示。通过本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AIS时隙预约与占用情况。

  • 标签: AIS(自动识别系统) 教学改革 实验平台
  • 简介:运用普适的嵌入原子理论(GEAM)计算了FCC结构金属铝的嵌入原子模型参数,并用该模型计算了铝的单空位形成能、双空位结合能、表面能、结构稳定性、弹性常数和声子谱等性质。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符

  • 标签: 普适嵌入原子理论 空位形成能 弹性常数 声子谱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模块化建筑建设模式是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重要分支,所以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装配构件。装配构件之间的连接,以及装配构件与建筑主体框架之间的连接是在重点研究对象,模块间的连接节点是模块化建筑的关键一环。由于建筑构件在运输到施工现场前已经生产完成,所以构件上预留了衔接设置,后期的施工开展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图纸进行逐步落实。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建筑的模块进行灵活处理,同时考虑对连接节点的布局设置,保证建筑框架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后期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模块化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高端产品,寻求最低限度的现场工作和可拆卸性和再利用的潜力。工厂采用“工厂装配、现场安装”的施工技术,制造和组装模块化单元(包括饰面、灯具、附件),现场只完成少量的吊装和装配工作。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模块化钢结构提供了一种更环保的解决方案,具有生产周期短、性能优良等优点。

  • 标签: 集成装配式建筑 盒子建筑 钢结构 梁柱节点
  • 简介:摘要自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引起HFMD的优势病原有所改变。2012年以后由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 virus A10,CV-A10)引起的HFMD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本文就CV-A10病原学特征及其所致HFMD流行情况等展开综述,为HFMD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染色体的不稳定。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是否正确结合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关系。Ndc80复合体由Ndc80,Nuf2,Spc24和Spc25组成,它们在动粒-微管的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来分析代表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17种生物的Nuf2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参与染色体分离和肿瘤发生的作用机理提供资料。

  • 标签: 染色体 动粒 微管 Ndc80复合体
  • 简介: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炎症、自噬和氧化应激等非遗传生物因素在其发病和进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氧化性DNA损伤是RP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光感受器变性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途径的突变,这些途径包括DNA修复、氧化应激的保护和抗氧化防御相关基因(MUTYH、CERKL和GLO1)的激活。暴露于氧化应激改变了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此外,P2X7受体的上调会引起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从而导致RP的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多途径分析表明氧化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引发神经炎症和变性的恶性循环,表明小胶质细胞可能是RP氧化应激的关键治疗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1-346)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炎症 氧化应激 P2X7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HER-2过表达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观察不同亚型乳腺癌MRI表现及其与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T1wI多呈稍低信号[HER-2过表达型:68.00%(17/25),LuminalA型:66.67%(38/57),LuminalB型:76.19%(16/21),三阴性型55.56%(10/18)];HER-2过表达型多呈非肿块样强化[84.00%(21/25)],LuminalA型多呈不均匀强化[75.44%(43/57)],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多呈环形强化[52.38%(11/21)、83.33%(15/18)];HER-2过表达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多为廓清型[76.00%(19/25)、80.95%(17/21)和77.78%(14/18)],LuminalA型多为平台型E82.46%(47/57)];HER-2过表达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多有伴随征象E80.00%(20/25)、76.19%(16/21)、66.67%(12/18)],LuminalA型49.12%(28/57)有伴随征象。乳腺癌增强MRI强化方式与分子亚型呈高度相关(C=0.737,P〈0.00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分子亚型呈中度相关(C=0.567,P〈0.001)。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MRI特征初步判断乳腺癌分子亚型。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亚型
  • 简介:摘要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TOLF)系脊柱韧带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发病率较高。由于TOLF的病理本质为软骨内成骨,所以保守治疗无法根治,手术干预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TOLF患者年龄普遍较大,且起病隐匿,症状、体征各异,定位诊断困难,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研究TOLF的成骨分化机制以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手段尤为重要。目前,已发现多种因素与TOLF的成骨分化有关,如遗传、机械刺激、分子生物学因素、代谢及微量元素异常等,而分子信号通路对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综述系统性总结参与调控黄韧带骨化过程的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STAT3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信号通路和因子,同时分析这些信号通路在黄韧带细胞成骨分化中发挥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可为进一步探究TOLF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更深入探索有效的治疗靶点和预防方式提供可能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这些标志物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  摘要: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许多行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高分子材料出现后,分析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分析检测。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对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启发性的参考。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分析检测 运用 
  • 简介:  摘要: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许多行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高分子材料出现后,分析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分析检测。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对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启发性的参考。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分析检测 运用 
  • 简介:  摘要: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许多行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高分子材料出现后,分析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分析检测。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对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启发性的参考。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分析检测 运用 
  • 简介:摘要许多生物系统和标志在衰老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认为表观基因组变化尤其重要,因为基因调控的改变(通常通过表达单一转录因子)已被证明是细胞识别的关键。因此,年龄相关的转录调节网络变化可能会影响细胞或组织的功能,并引起老化的表型和疾病。而且基因调控是细胞中天然的“中枢”。转录调节因子和染色质修饰因子可以接收细胞质和细胞外信号,从而以协调的方式改变细胞的反应。例如,响应蛋白伴侣蛋白表达增加。此外,染色质标记是持久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逐渐改变,这种改变通过细胞分裂持续存在。因此,它们可以充当有助于传播与年龄有关的细胞功能障碍的记忆。最近的证据表明,表观基因组的变化可能在衰老过程的极端早期发生并且是致病的。

  • 标签: 甲基化 衰老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HBX蛋白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