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在临床病理技术的相关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了解其病理并针对了解到的病理情况进行相应针对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有利于临床观察了解肿瘤患者病理,从而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组织芯片 临床病理技术 肿瘤
  • 简介:摘要惊厥是小儿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临床上以高热引起的惊厥最为多见,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小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患儿脑部缺氧或脑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患儿中枢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对急诊小儿惊厥必须给予急救和适当的护理,避免加重病情。

  • 标签: 急救 惊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系囊性或者囊实性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性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呈多房且为囊实性。结论患者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收治的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应据此进行相应的鉴别,从而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切片送检,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比(72.22%)明显高于其他器质病变者(P<0.05);单侧乳房发病率明显多于双侧乳房发病率(P<0.05);患者首发症状中乳房包块者占比(93.06%)明显高于乳头溢液者(4.17%)和腋下包块者(2.78%)(P<0.05);肿瘤直径<1.50cm者占比最高;腋窝淋巴结清扫者(70.83%),其中淋巴结转移站别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属高发病理类型,分期T2者居多,PR、ER阳性率较高,患者病理特征分明,通过病例诊断可为临床诊疗乳腺癌病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乳腺癌 诊断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5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40岁者(青年组)53例,年龄>40岁者(对照组)251例。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以胃窦胃角部最为高发,而对照组以喷门及交界区最为高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分化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胃癌患者中主要以女性群体最为高发;多数发病部位为胃窦胃角;青年胃癌的病理表现主要以低分化为主;内镜检查多为进展期。

  • 标签: 青年 胃肿瘤 病理 胃镜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手术室病理标本能够有效、及时的送检,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严格执行手术病理标本的保管、处置、送检流程,操作规范注重细节。结果所有标本送检合格率100%,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手术室护士要高度重视手术病理标本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安全管理制度,环环相扣,全方位监管,保证了标本安全送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 标签: 手术室标本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均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内出血32例,包括心包积血8例、胸腔积血6例、腹腔积血6例、关节腔积血3例、脑硬膜下血肿4例、皮下血肿3例、腹膜后血肿2例;外出血28例,包括鼻衄8例、咯血7例、呕血4例、血便5例,血尿4例。结论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出血的明确诊断,为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便于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9例(12%),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阴道异常出血者69例,占92%。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误差率为10.3%,II期误差率为67.5%,III期误差率8.3%。结论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断分析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三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三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病理技术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病理科技术室规章制度、病理技术人员、标本收集、危化品管理、档案资料进行质控管理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理技术工作质量有无改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病理技术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理技术质控中能有效提高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PDCA循环 鱼骨图 甘特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乳腺癌病理检查的年轻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乳腺癌病理检查的中老年患者44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乳腺癌病理特性。结果两组病程时间、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分期情况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病程时间≤1个月确诊的比例(29.55%)低于参照组(52.27%),实验组肿瘤直径≤2cm的比例(25%)低于参照组(56.82%),实验组淋巴转移转移≤4个的比例(59.09%)低于参照组(79.55%)。实验组与参照组组织分级、Ki-67及Her-2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病程时间较长,就诊时病灶直径较大,但淋巴转移情况相对较好,因此,需要加强对年轻女性乳腺癌定期筛查重要性的宣传,以此提高年轻女性正确认识乳腺癌筛查。

  • 标签: 年轻女性 乳腺癌 病理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眼眶骨肿瘤,并探讨研究病理情况。方法: 2003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 眼眶骨肿瘤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研究。结果:①18例 患者,平均病程(4.1±1.83)年。② 18例 患者,10例 接受CT检查, 7例 核磁检查,1例 联合核磁与CT检查。其中,关于病变部位, 5例 位于眶上壁,6例 内上眶壁,3例 外上方,内下方、外下方、眶下壁、球后眶壁各1例 。③所有患者基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④本组18例患者, 5例骨瘤, 6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2例转移瘤, 2例骨母细胞瘤,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 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眼眶骨肿瘤,发病率低,但种类多,CT是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眼眶骨肿瘤 临床分析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 2010年 1月至 2013年 6月我院的 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全部患者中有 8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 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2例,比例为 27.6%。 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 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 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衔接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的桥梁。由于该学科包含大量微观形态,内容抽象难懂,加大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因此,需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本文从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存在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 简介: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经超声检查的特征,并且分析病理基础。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本院从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期间参与诊治的 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本院同期诊治的 30例最大直径低于 1.0 cm的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均实行超声检查,分析病理特征和声像图表现,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经检查之后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界,存在不均匀实性的低回声结节,存在微小钙化,并且附近不出现声晕,主要是内部血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理镜下检查显示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存在纤维假包膜以及砂粒体。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特征决定声像图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的90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学生,实验组在病理教学中采用动态思维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评分为(91.2±3.2)及技能考核评分为(92.5±3.5)均优于对照组的(81.3±4.1)和(83.5±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教学中采用动态思维方式可以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理论考核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可以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动态思维 病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标本实施病理检查。记录其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对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标本肉眼观察平均直径(4.13±0.23)cm,呈浸润性生长且无完整包膜(或无包膜);镜检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52.38%)(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分期T4患者所占比例(52.38%)显著高于其他分期(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全面检查确诊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涎腺肌上皮癌 临床特征 病理检查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其形成机制尚未明确。医学界从炎症、自噬和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