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当前理论界在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在对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一种对有组织犯罪概念和原因的理解,并集中论述中国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有组织犯罪的发生与社会结构紧张的关系,反思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社会转型 社会学分析
  • 简介:摘要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在不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出现在诸多社会学学者的研究中。本文将从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定义出发,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引入社会控制的概念提出对于包括犯罪行为在内的消极性社会越轨行为的干预与控制手段。本文研究目的有二一阐明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旨在通过概念及二者关系的描述拓宽读者的视角;二通过社会控制的角度以系统性的描述提出一系列预防、干预、管控犯罪行为等消极性越轨行为的思路与建议。

  • 标签: 社会失范理论 社会越轨行为 犯罪 社会控制
  • 简介: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1924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合,自动脱党。1927年12月在武汉被桂系军阀逮捕杀害。1918年至1922年李汉俊在上海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他一生中在政治上最辉煌的时期。1921年6月李汉俊巧妙地安排中共"一大"会场,对"一大"的顺利召开功不可没。李汉俊牺牲后,他的后人均能继承先辈的遗志,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今年是李汉俊同志诞辰115周年,本刊特发表陆米强先生撰写的《李汉俊巧设中共"一大"会场》和陈绍康先生的《李汉俊的后代们》两文,以志纪念。

  • 标签: 李汉俊 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 陈独秀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共
  • 简介: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出通知端正会风: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的,应向省委办公厅或省政府办公厅说明原因,最迟应在会前15分钟履行报到手续。严禁随意离开会场,不准在会场内抽烟,不准接听和拨打手提电话,不得从事与会议无关的其他事情,严禁在会场打瞌睡。凡受到通报批评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

  • 标签: 广东 会场 会风 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委办公厅 特殊情况
  • 简介:本文针对世博会的特点,就空调设备选型、装拆、再利用、节能性、故障免除、正确管理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借鉴国外在世博会期间从整体上对空调设置、建筑物相应的配套设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考虑,并通过独立空调与中央空调的比较从实用和环境的角度结合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些可供有关方面参考的设想。

  • 标签: 再利用 节能 控制 故障预知
  • 简介:一种新型的防火板材——聚合秸秆多功能防火板材当选为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防火材料。这种防火板材以优良的防火、防水性能以及较高的强度、较轻的重量、符合环保要求、价格低廉等特点击败国际国内宽多竞争对手,最终脱颖而出,这意味着中国的民用防火板材性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 标签: 防火材料 奥运会 鸟巢 会场 解密 建筑
  • 简介: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降下帷幕。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齐聚上海世博园,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之路,展望人类未来,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各国的国家馆造型奇异、充满个性的“奇特建筑”遍布整个世博园区。下面介绍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十多个国家馆,并分析其建筑造型。

  • 标签: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建筑造型 欣赏 场馆 城市发展 国家馆
  • 简介:从近几年发生的大案要案来看,贿赂腐败日趋渐多,行贿成了导致腐败的必然因素,受贿犯罪与行贿犯罪成为一组对偶犯罪.为了预防受贿犯罪,遏制腐败现象的继续产生,本文试从行贿犯罪的成因分析出发,了解行贿犯罪产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因,探索行贿犯罪的控制方略.

  • 标签: 中国 社会转型期 经济犯罪 犯罪特点 行贿犯罪 犯罪原因
  • 简介:社会性质组织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它以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所以属于非政治性组织,但不是政治性组织并不代表不关心政治,揭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面纱即发现该组织原来同权力异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贿赂,美色,暴力,要挟是“黑”组织为寻求保护而伸向党政司法机关的四大触角,但是不是这四大触角就绝对地导致党政司法人员手中权力的异化呢?这似乎还是一个未知数,笔者认为,权力是否发生异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权者的主体因素,取决于掌权者对“不良刺激”是否具有“免疫力”。

  • 标签: 黑社会性质犯罪 权力异化 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国 公安机关 "打黑险恶"专项斗争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上涨趋势。针对我国传统的矫正措施及其弊端。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弥补了不足,它对青少年犯罪矫正的介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和社区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 矫正 社会工作
  • 简介: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学者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资料显示,我国自199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的比例维持在35%左右。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但是对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从社会环境这一视角去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犯罪心理的社会发生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以斯勒施和迈克为代表的社会失控理论,二是以塞利和米勒为代表的文化违规理论。前者强调社会中的文化、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价值联系相对缺失是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后者则强调文化违规,即与法律相冲突的亚文化观念及其衍生的行为规范,是诱发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社会失控 文化违规 文化变异性
  • 简介: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冲突的强度不断上升。应当从犯罪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安全阀制度建立的角度寻求对群体性事件防控的社会政策。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社会冲突 安全阀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并且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青壮年犯罪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但对老年人犯罪关注甚少。但现实中由老年人引发的犯罪却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与目前提出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建设休戚相关。因此,以老年人犯罪为切入点,探寻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和谐社会 老年人犯罪 预防
  • 简介:有组织犯罪作为全世界面对的难题,其演变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存在着一定影响。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也展现了其不同的一面。有组织犯罪的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有组织犯罪的不同特点。安徽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域文化,对安徽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特征 安徽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加强重视,使青少年群体远离犯罪,健康成长。本文先后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包括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家庭学校生活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总结如何帮助青少年群体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 社会工作介入
  • 简介:应当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和防治对策进行专门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犯罪在我国大陆境内的产生,解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的领域和法域的冲突,解决对大陆居民参加大陆境外黑社会组织的行为的定性问题。

  • 标签: 黑社会组织犯罪 适用法律 大陆居民 法域 冲突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