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羽声明”是日本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处理远东国际关系、实施对华政策的具体而重要的体现。扩张侵略文化是其理论基础,遏制中国的发展是其现实目标。国民政府的抗议声明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表明中国政府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严正立场,彰显了民族主义和国际正义,但其“效力”是极其有限的。

  • 标签: 天羽声明 安全困境 抗议声明 民族主义
  • 简介:清末以来的法制现代化趋势,使民商事法律成为政府立法清单上的重要任务。成立于1928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在胡汉民主持下,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民法典的立法;到1935年,商事立法亦告完竣。民商事立法既借鉴了西方的成功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中国的传统与现实,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本位倾向。但是,民商事法律形式上的先进性与其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强烈的排斥反应,未能发挥理想中的实效,给近代立法留下了缺憾。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立法院 民商事立法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文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 中国 美国 对外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1933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由南京国民政府推动与主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县政建设运动.当时,在全国各省中积极响应的主要有江苏、广东、河北、山东、浙江、河南、云南、广西、湖南、绥远、贵州等11个省,其中江苏省江宁自治实验县、河北省定县实验县、山东省邹平、菏泽两实验县和浙江省兰溪实验县5个实验县"各具有特点,最负时誉".[1]但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史学界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探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县政建设的原因,以期引起史学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并求教于大家.

  • 标签: 史学界 绥远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年代 定县
  • 简介:1927年4月3日发生的“麻城武汉国民政府辖区农民运动发展到高潮时爆发的一起典型的反动势力破坏革命的群体性事件。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起先想通过武装征剿红枪会的军事斗争打击反动势力,从而保障农民运动积极开展,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武装征剿遭到失败。随后,政府将善后事宜交由地方处理,各组织团体达成妥协,惨案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 标签: 麻城惨案 惨委会 农民运动 武装征剿
  • 简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初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战前的义务教育制度,以普及短期小学教育为首要目标,而自1940年初为配合"新县制"的实行开始全面向国民教育制度转轨,并在学校设置、行政管理、经费筹集等方面也表现出与此前相异的某些特征.通观其在战时的整体成效,虽然使得西部各地小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及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对战前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但却因为政策制定的误区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与不足.

  • 标签: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初等教育政策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仅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内部也派系林立,难以统一。如何统帅这样一支松散且庞大的军队,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者关心的问题。设置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便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受蒋介石军事独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军委会从创建至抗日战争爆发,发展曲折,不时受到冲击,甚至曾一度被裁撤,未能很好地起到最高军事统帅的作用。抗战爆发后,军委会在民族危亡的压力下,第一次切实实现了军令的统一,并经过及时调整,迅速完成了向战时领导体制的转变,阶段性地适应了战争的需要。军委会的创建推原其始,南京国民政府的军委会源于广东国民政府时期创建的军委会。1925年6月24日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军事委员会 国民革命 军委 国民党
  • 简介:1943年5月12日,为接受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从重庆歌乐山双和桥官邸乘车入城,前往国民政府办公处。不料,专车在行驶途中与美军卡车相撞,遂使林森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8月1日,林森在双和桥官邸去世。林森的去世为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之职提供了机会,也引起了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体制的一些变化。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会接替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太清楚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以期深化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治体制演变的认识。

  • 标签: 抗战时期 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 中国 政治体制 选举
  • 简介:西医产科学传人近代中国后,以新法接生训练助产者被视为保障母婴健康的重途径,医学传教士、在华中外医生以及政府卫生部门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在培养新式助产士的同时,西医产科学及其代言人将旧产婆设定为反面的他者,并使产婆及其雇主沦为科学话语讨伐的对象。产科学亦成为训练产婆的知识载体,各地开办短期训练班教授产婆妊娠生理与消毒方法等知识。产婆的经验被科学所打败,其传统技艺与社会角色被掩盖甚或扭曲。训练产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妇婴卫生的权宜之计,成效有限,更多地停留在理想模式之上。

  • 标签: 产科学 新法接生 旧法接生 产婆训练
  • 简介:一、引论民国肇始,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3月2日即公布《禁烟令》,申明政府厉行禁烟的态度。由于晚清乃至民国社会深受烟毒所害,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烟毒泛滥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失控D(1]此时国内上下均对禁烟禁毒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一些民间团体更是在此时极力推动"禁烟拒毒"运动,形成了颇为强大的社会舆论。[2]南京国民政府在此背景之下也积极进行禁烟禁毒立法,逐步施行断禁政策,虽后世学者褒贬不一,但在这一阶段确实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立法成果。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烟毒泛滥 刑法典 禁烟禁毒 犯罪 民国社会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面对财政窘况,希望建立统一的税制体系。国民政府通过分税制改革,逐步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政关系。与此同时,在各界商民强烈呼吁裁汰厘金的诉求下,当局引入营业税等新式税种,借以弥补地方财政困宥,并率先在部分省份试行。因循税收法定原则,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营业税法,确立了营业税征稽体系,肇启了税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然而受制于种种历史环境与时代囿因,营业税的开征一波三折,期间交织着中外政治势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征税机关与纳税人等矛盾体相互间的博弈与妥协。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营业税 分税制 税制改革
  • 简介:<正>时间:三十六年九月四日地点:本部官舍出席者(依签到先后次序):莫德惠、陈博生、许孝炎、邵毓麟、王造时、张道藩、范予遂、邵力子、许世英、李惟果、胡适、马星野、黄少谷、陈立夫、赖琏、甘乃光、(本部)王部长、刘次长、叶次长、王秘书德芳、黄司长正铭、胡司长庆育、李帮办捷才、陶专员抛主席:王部长记录:赖家球、王义海甲、主席报告诸位先生,今日之会议系以座谈会形式举行,特邀请对日本素有研究之诸位先生聚会一

  • 标签: 日本宪法 国民政府 苏联 和约 谈话会 民国档案
  • 简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于中医公会的立法与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医公会的法律地位与西医团体时分时合,从初起的模糊不清到逐渐明晰,并在抗战期间得到强化,成为具有半官方性质的法定团体。中医公会法律地位的演进既体现了近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变化,也展现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背景下中医业的曲折命运。

  • 标签: 中医公会 法律地位 医师法
  • 简介:<正>一1932年10月的南京城,阵阵西风给这个六朝古都带来了一片萧瑟和凄凉。刚刚经历过“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的南京国民政府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条破船,处在风雨飘摇中。党国要人们对外既要应付日本咄咄迫人的进逼,对内又要调兵遣将镇压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支庞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就在这十分窘迫的时候,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向国民党中央报告了一个动人心魄的大喜讯:山东黄县有一个叫梁作友的巨富,上书声称愿把他自己六、七千万元财富的一半捐献给中央政府,用于“抗日剿匪”、救济难民、兴修铁路

  • 标签: 奇案 民国年间 南京国民政府 始末 汉口 宋子文
  • 简介:公务员考核的法治化管理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题中之意,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考试院管理公务员的考试和铨叙事项,考试院铨叙的公务员铨叙职能虽然有大量宪法性文件规定,但是国民政府通过的《公务员考绩法》和相关公务员考绩条例并未明确并保障该项权力的运行,铨叙权的执行性法律规范仍然将对下级公务员的考核铨叙权力授予了公务员所在机关的长官,基本法所规定的公务员铨叙权由铨叙所执掌成为了一纸具文。国民政府的公务员铨叙法的虚置,正是由于其五权宪法理论与人事行政管理的现实相脱离。国民党官僚集团失去了民主的控制,从而导致国民政府的官僚集团迅速腐化。

  • 标签: 公务员考绩 绩效考核 南京国民政府 法律实施
  • 简介:公务员惩戒机关是南京国民政府对违法失职的公务人员进行惩戒处分而设立的审判机关。惩戒机关琐碎、复杂、凌乱,依据被弹劾人官职的大小分别创立,其隶属也各不相同。惩戒机关的纷杂,使各级公务员对应的惩戒机关并不一致,而且随着惩戒对象的官阶越高,组织性质越倾向于行政化。各类惩戒机关委员的任职资格也有不同。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的委员必须为司法出身,且为专职人员;其他惩戒机关的委员为兼职,任职资格或可与司法没有关联。上述弊病导致惩戒标准不一,惩戒威力减弱,影响了国家权威的渗透。

  • 标签: 国民政府时期 公务员 惩戒机关 国家权威
  • 简介: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外交国民党中央宣传的统一署下,国民政府以国际宣传处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国民政府既有媒体外交工作思路,同时也兼顾方式的灵活和效果的分析。

  • 标签: 国民政府 对外宣传 媒体外交 政治传播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为了抹杀和美化其侵略事实,蓄意干涉我国教育,即开始从事改编中小学教科书。日本首先将东北三省小学课本原有爱国和国耻内容一律删去,改用“帝国德政”教材,并强迫增设国文、修身课程;其次将日本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鼓励宣扬侵略排外及侮辱蔑视中国等内容。为此,1932年3月在国联调查团来华调查日本武装入侵东北问题之际,国民政府教育为坚持“教育为我国内政,有完全主权,不受任何国家干涉”的原则,

  • 标签: 国民政府 教育部 九一八事变 教育问题 日本侵略者 小学教科书
  • 简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实业档案,它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对华北地方行政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商订“中日经济提携八项原则”,进行所谓“华北经济开发”一事提出相应对案所持的否定态度,表明了国民政府此期对日态度逐步转向强硬的趋势。

  • 标签: 华北 国民政府 南京 经济开发 经济提携 八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