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从9世纪中叶起,真言僧人陆续入唐,他们在华巡礼求法的经历以及归国后的成就,反映了9世纪中叶以后唐日佛教交流呈现出一些新的常态。其一,日本僧侣入华或归国时,主要选择搭乘大唐商人的商船,大唐商人成为了交通往来的新助力。其二,那些以个人身份入唐的僧侣,在华逗留的时间更长、巡礼的佛教寺院或圣迹更多。密教寺院、天台道场和五台山成为了日僧在华巡礼时频繁造访的地点。其三,“镇护国家”的秘法以及修行仪轨、法门等密教的新事相成为了日僧入唐求法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真言宗僧人 大唐商人 巡礼 镇护国家 密教
  • 简介:修英1926年出生于三代祖传中医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朝夕可聆听祖父世明、父亲维新谈经论药,有幸目睹二老精湛之医术、高尚之医德。

  • 标签: 宗修英 中医 医生 生平事迹 医疗技术
  • 简介:儒家本以学做人为教;学做人,必当治心。身心相连,心气相使,惟心气兼治,始能变化气质,堂堂做人。宋、明儒有取於内丹家调息之术者,以此。内丹家旨在性命双修,炼神还虚,即悟元子刘一明所谓“修天赋之性,以化气质之性;修道气之命,以转天数之命”。若所欲化所欲转之性与命,不限於一己之小我,而推搪及於人间世,乃至全宇宙,即王船山所谓相天,闵一得所谓医世也、船山为儒,一得乃道士,时间相距百余年,而皆主以内丹术为功於天地,其所祈向所经验者,颇有类於基督教传统中之冥契主义(mysticism)。然二人虽同有冥契经验,其内容终究殊异。船山之终极关怀,不在一己之得救,而在人类全体之福祉,此其所以为儒也。

  • 标签: 内丹术 王船山 闵一得 相天 医世 冥契主义
  • 简介:人类学的城市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不过,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研究来说,已有的研究路径稍显不足。以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独克古城为例,从当前的空间布局来看,引人注目的是该城与其周边的寺院、环绕城市的神山州关联。而从清朝以来的历史进行解析,会发现,若要理解独克的社会结构,研究独克这座城,就必须考虑当地市场、宗教机构和宇宙观彼此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当地的市场交易模式经历了从中介式的“乃聪”向直接式的“坐商”的演变。总体而言,从市场、寺院以及神山的关联入手,考察云南藏区城市的历史和当下,为民族地区的城镇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标签: 独克宗 市场 寺院 神山 城市研究
  • 简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湖南书画研究院和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6月29日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开幕式后第一次见到了何满先生,上身一席橙色条纹T-恤,看着怎么也不像上了50岁的人,可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在此次书法展开幕式后,他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过程中不时有来自各地的他的朋友,向我们热情的打招呼。

  • 标签: 采访过程 军事博物馆 开幕式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何满宗 书法文化产业
  • 简介:由桂林到蒙山,一路山水秀丽,驱车直进,也不过2小时的车程。蒙山乃一山城,古称永安洲,为太平天国军于金田村起义之后攻下的第一个县城,洪秀全以此为据点,封杨秀清等为王,故又被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称作“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地”。这个蛰伏在万山之中的山城,却与香港的文人们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梁羽生出身此地,太平天国研究家简又文、国学大师饶颐等曾于抗战烽火中避难蒙山乡下。

  • 标签: 梁羽生 饶宗颐 蒙山 文人 国学大师 洪秀全
  • 简介:宋代以来的禅宗史书皆将惠能门下的南狱怀让(677-744)——马祖道-(709-788)和青原行思(?-740)——石头希查(700-790)分列为禅宗南宗的两大系,前者衍生出沩仰、临济二

  • 标签: 洪州系 石头系 禅宗 马祖道一 天皇 丹霞
  • 简介:元末明初的闽中地区,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唐诗学观念与诗风播迁的一大策源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以林鸿、高棅为首,所谓“闽中十子”的倡鸣唐诗之诗派,尤其自高棅《唐诗品集》、《唐诗正声》出,史称“终明之世,馆阁之”,“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於此”。

  • 标签: 宗唐诗风 渊源 侧面 传播 闽中地区 诗学观念
  • 简介:本文以《理学传》和《皇明道统录》的编纂特点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明儒学案》与两者构成的"后先相承"的影响关系,揭示其对两种影响的不同取径。并结合明清之际学术发展的历史特征,阐明学案体史籍之确立,既依托于明清鼎革、激剧动荡的社会背景,又以它自身的酝酿轨迹折射出清初学术"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发展路向。

  • 标签: 理学宗传 明儒学案 皇明道统录 学案体 后先相承
  • 简介:显,男,初中文化程度。1942年出生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大庄村的一个土族农民家庭。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1967年开始,在他的带领下,大庄村在农业学大寨、大搞农村基本建设中成绩突出,多次得到县、公社的表彰。

  • 标签: 互助土族自治县 先进集体 老有所为 带头人 创新 老人
  • 简介:凡悲慨之气,皆产生于主体在现实中的一腔宏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慨之情,从而借助于艺术形式将其物化为艺术审美的结晶——诗。对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悲慨》一品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现实中,理想的政治日益衰微,雄才志士被弃一旁(“大道日往,若为雄才”),故而产生心情痛苦到了极点,悲哀无法排遣(“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的悲慨之情,由此,那个有才难展的壮土,才一面拂拭宝剑,一面唱起了“浩然弥哀”的慷慨悲歌。这样的悲歌能令人振聋发聩。如齐梁时代,梁朝武将曹景《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云:

  • 标签: 曹景宗 悲慨 二十四诗品 齐梁 诗云 艺术审美
  • 简介:公共交通系统是旅游新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交通保障,科学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能够充分满足游客与内部居民的出行需求,并引导旅游新区空间布局的良性发展。为实现旅游新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景点间的和谐互动,分析了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需求。将TOD理念引入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从现状调查、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评价与方案实施等具体层面,设计了基于TOD策略的耐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流程。以昆明阳海风景名胜区为实例,在区域公共交通现状与公共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目标详细探讨了公交系统的规划模式,并对公交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TOD策略的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能够支持旅游新区用地布局和旅游业发展,并提高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满意度。

  • 标签: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 TOD策略 旅游新区
  • 简介:陈炯明与孙中山1922年6月之分裂,是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一桩公案。海峡两岸对这桩公案,似乎早已下了共同的结论:孙是而陈非。陈炯明'背叛革命',谋害孙中山,炮轰总统府,以致孙中山避难海上,痛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党军。而蒋介石得以因缘际会,由此踏上中国军政权力的高峰。对于以上结论,虽然有人提出过不同见解,但是在海峡两岸特定

  • 标签: 发出有力 史实翻案 史观发出
  • 简介:凡研究客家与客家文化的学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的“崇敬祖”情结,认为它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彰显在其民俗诸表层事象上,更潜伏于其深层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不了解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客家人”。然而,客家人的崇敬祖情结到底来源于何处,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

  • 标签: 客家人 社会学分析 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客家文化 心理意识
  • 简介:本文以P.2942卷末三件牒状中的多个官称为线索,探讨了唐代时期的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问题,主要论点包括:其一,"使主""副帅""元帅"三称所指为同一人,即接续杨志烈统领河西军的杨休明,因前任为两镇节度,杨休明及其率领的河西将士遂将他赴伊西庭视为"巡内征兵",但这却触碰了伊西庭留后周逸的权利,杨休明最终于长泉遇害。其二,"河已西副元帅"系周逸的矫诏自称,唐廷并未设置过该职,由这一子虚乌有之称引申的"唐廷构建了河西、北庭、安西三道联防体制"的观点值得商榷。其三,"尚书"与"副帅"并非同一人,而是早已于甘州遇难的杨志烈,他曾主政伊西庭,故周逸谋逆作乱时自然会盗用已逝长官杨志烈名义为自己背书。其四,P.2942卷末状牒之正文中的"留后"单纯指这一职位,其所属"既要留后,任择贤良;所贵当才,便请知事"等语系谓应以贤能之人充任伊西庭留后,而这正揭示了以后两镇分别设立节度使的起因。其五,"行军"为行军司马的简称,系牒状作者自指,其人应为继杨休明之后统领河西军的周鼎,当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危局,以后自己也出任河西节度使并固守敦煌,但最终也死于非命。本文文末亦归纳了唐代时期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任职简况。

  • 标签: P.2942 唐代宗时期 河西 伊西北庭 节度使
  • 简介:<正>利用睡虎地秦简《日书》证明先秦时代已经形成了五行三合局和五行纳音说,这是饶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一文的重要发现。拜读之后,笔者觉得该文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述。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五行说 先秦时代 银雀山汉简 日书 三个方面
  • 简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以下简称)第三辑“外交”,正如编者所言,“其中不少史料是未公开发表的,是研究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重要资料”,山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笔者在研究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外交时,在运用其中某些资料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不注意会给资料的使用者产生误导。本着知无不言的宗旨,在此就“陆军部关于派赴巴黎和会代表陆征祥等赴欧致驻日公使章祥电”作一辨析,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代表 陆征祥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 外交活动 军部
  • 简介:近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取向也由侧重于社会上层的历史而转向“上下兼重”、由侧重于革命史模式而转向现代化模式或社会史模式.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清史研究的课题选择.……

  • 标签: 社会救助活动 清史研究 现代化模式 研究成果 课题选择 社会史
  • 简介:智的“过密化”理论自其《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之后一直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广泛,它认为明清以来的人口增长导致了长江三角洲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的递减。鉴于史学界至今未有人从该书内部详细分析这一理论的实际论证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指出它存在:一,植棉经济发韧于明代等诸多事实判定疏误或不当之处;二,抽样数据的数量严重不足等统计数据问题;三,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因其单位产出价格的巨幅变动而无法简单比较等逻辑分析方面的问题。据此,本文认为该书没能有效证明过密化理论符合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事实。

  • 标签: 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 明清时期 长江三角洲 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