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在全国地方志刊物主编会议后不久,全省方志刊物研讨暨培训会于2001年11月1~2日在宣威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和云南省地方志学会联合主办,宣威市史志办协办。出席研讨会的有云南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云南史志》

  • 标签: 云南 方志刊物 地方志 期刊质量 宣威市
  • 简介:清代云南矿业在中国矿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矿税是研究矿业规模和矿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故清代云南矿税问题是清代矿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直接引用文献中的矿课数据,并未追究其来源和内涵,甚至以定额替代实征。因此,本文在分析清代云南矿税来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借助清代奏销档案,推算清代云南全省实征矿税银数量,并对其变化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推进清代矿业研究。

  • 标签: 清代 云南矿税 定额 实征 奏销
  • 简介: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是伟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乡.1981年,晋宁县人民政府将原月山公园正式命名为郑和公园。将250亩的丘陵地月山进行总体规划,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在这块土地上根据历史文化名人公园的设想,建起了三宝楼、马哈只基、郑和碑林、郑和纪念馆、郑和故居、郑和纪念亭、郑和宝船池、三宝亭、故里亭、珍禽异兽园等十大景观,使郑和公园初具规模。

  • 标签: 郑和宝船 云南省 公园 扩建 拨款 县人民政府
  • 简介:有关云南清代的民族形象,当首推《皇清职贡图》、《广舆胜览》,但是只能是蜻蜓点水,挂一漏万。其实,清代民族风俗画集大成者,应该是李诂绘制的《滇南夷情汇集图册》。李诂,字仰亭,昆明人,生活于嘉庆、道光年间,职业画家,擅花鸟、人物,尤以工笔青绿山水画见长。...

  • 标签: 彝族 云南民族 男子 哈尼族 支系 傣族
  • 简介:云南西山龙门天子庙遗址是发掘于滇池西岸的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遗存。这批动物骨骼遗存总数五千余件,包括哺乳动物类、鱼类、鸟类、软体动物类骨骼,并可细分为二十余个种属。本文将利用天子庙遗址中所出土的动物骨骼,通过对动物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以推测当时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遗存中动物骨骼的研究,可以对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案提供重要资料.

  • 标签: 动物骨骼 生态环境 生业模式
  • 简介:临界空间的概念源自维克多·特纳提出的临界状态,在当代都市社会的研究中则进一步延伸,意指文化与商业交汇的过渡地带。在本文脉络里,大理古城随着时空阶段的改变,逐渐开启了临界空间。洋人街的兴起带来了异国情调,人民路的崛起则带入了艺文风气。艺术家的到来为大理注入了创意及文化气氛,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商业及市场化力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外来新住民的迁移进驻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也驱使地景空间发生改变。

  • 标签: 大理 新住民 临界空间
  • 简介:<正>云南回民,僻处祖国边陲,虽经六七百年的光辉历史,但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各方面发展较慢。再经清丙辰之惨祸,回民人口濒临绝境,房舍农田被官绅霸占,穆斯林流离颠沛,横遭歧视,过着悲惨生活。民国元年(1912)建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在“临时约法”上规定,人民有信教自由、言论自由,结社集会自由。孙中山说:“……三民主义首在解放国内之民族一律平等,回族在中国历史所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云南广大回民,在革命潮流的驱动下,要求增强民族团结,而发展经济,振兴文化,也就成为回族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爰于清末一些回族元老、回族爱国军将、高级知识分子及部分造诣较深的伊斯兰教长之灼见,按照“留东清真教育会”(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在日本江户川亭成

  • 标签: 支部 清真寺 回民 云南回族 教长 伊斯兰教
  • 简介: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农业中的生态文化进行探讨,认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刀耕火种农业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在维系生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的适度开发;实行有序的垦休循环制,保护性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植被和人工造林;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云南 少数民族 刀耕火种 生态文化
  • 简介:2002年5月10日《云南省志·人物志》终审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志·人物志》审定小组组长祁山主持,审定小组成员李埏、李瑾、王云、谢本书、宁超、李景煜、蓝华增、钱成润、李学忠、胡华生、田文桢、郭其泰、宋永平,云南省志副总纂尤中、李孝友,省地方志办公室李成鼎、张曙东、陶学宪、温益群、陈天武、李红菊参加会议。

  • 标签: 《云南省志·人物志》 终审会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资料搜集
  • 简介:<正>广允缅寺又称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城内。建于清道光初年,现仅存大殿及二门。大殿为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与一亭阁的复合结构。殿内外墙上绘有壁画,壁画多为墨勾轮廓,再填色,风格和技巧与内地明清作品相似。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它反映了一定的风情民俗。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傣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实证。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壁画揭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文化交流 复合结构 佛经故事 木结构建筑
  • 简介:本文从年度周期的安排、日常活动的安排、人生历程的安排以及村庄和居民的空间安排几方面讨论了云南坎村彝族时空制度的变迁。

  • 标签: 彝族 时空制度 文化变迁
  • 简介: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 简介:云南省巧家县小东门墓地发现了石棺葬与土坑墓,考古人员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有石器、陶器等文物。为研究早期石棺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昭通 巧家 石棺墓 土坑墓
  • 简介:<正>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改策,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适合于我国的各个民族地区,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又必须考虑到各个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采取一些灵活的、特殊的政策。多民族边疆省是云南的基本特点,是云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云南民族地区 特殊政策 各民族 中国共产党 云南边疆
  • 简介:在中南半岛的泰国北部清迈、清莱等府(省),生活着来自中国云南近万人口的回族穆斯林侨胞,当地泰族用北部泰语将他们称之为“秦霍人”。作为中国回族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派生族群,他们是明末清初以后,云南回族长期从事跨国长途马邦商贸活动、清末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的逃难、抗日战争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等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该族群至少已存在了200年以上,至今仍保持着鲜明的云南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属性、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汉语方言。笔者根据今夏亲临其地的田野调壶资料,对该族群的移民简史、路线、原因、现状作了扼要介绍,是国内对该族群的一篇报告,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 标签: 云南回族 马帮商人 秦和人 移民史 现状
  • 简介:受地理位置与地形的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蒙自开埠前,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是云南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贸易圈.这种与邻国间的贸易还只是以土产交易为主,互易有余的传统贸易.蒙自开埠前,云南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仍然以与邻近各国的直接贸易为主,另一方面云南土货进入世界市场和洋货进入云南也还需要借助其他开放口岸的层层转运.这就使得云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沿江(长江)地区,而且也比不上不少的内地省份.

  • 标签: 云南 蒙自 开埠前 清代 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