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亚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h后亚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最好的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h后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h内)进行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累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变化。方法:将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的64只灯管设为试验组,然后随机选取累计使用时间小于l000小时的74只灯管为对照组。在标准状态下即温度、湿度、电压符合要求并在紫外线检测仪中测量,分别记录每只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及照射强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累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7,P〈0.001),试验组的累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平均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5,P〉0.05;Χ^2=0.011,P〉0.05),不能说明2组灯管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有差别。结论: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不应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才是判断灯管合格的标准,因此要求在标准状态下测量其强度。

  • 标签: 紫外线灯 累计使用时间 照射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缺血时间诱导高血压对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61只年龄30-40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升压组。通过静脉滴注新福林对升压组动物进行诱导高血压治疗。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的梗死体积大于相应的缺血组。(2)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4h组。(3)在缺血4h再灌注2h升压组中,再灌注前15min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再灌注后30min升压组。结论(1)诱导高血压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急性脑缺血冉灌注大鼠梗死体积。(2)再灌注前升压疗效优于再灌注后升压。

  • 标签: 新福林 诱导高血压 脑梗步死
  • 简介:目的:观察产后不同时间实施乳房配合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分别自产后2h、12h、24h实施乳房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三组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8h泌乳量充足者比例、产后48h乳房胀痛发生率及产后30d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产后48h、72h三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母乳充足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0d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48hⅢ度乳房胀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h较12h、24h给予乳房配合穴位按摩更能促进产妇早泌乳、多泌乳,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

  • 标签: 乳房配合穴位按摩 干预时间 血清泌乳素 泌乳 母乳喂养
  • 简介:Ki-67为一种增殖期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可识别细胞周期G0期以外其他周期的细胞,用于判断细胞增殖活性,是确定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标记物,因此常作为某些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出版后提出了病理科的技术操作规范,在落实规范要求的实践工作中,为了解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Ki-67表达指数的影响并制定我院实验室标准,笔者选择脑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标本进行观察.

  • 标签: 中性甲醛液 固定时间 脑肿瘤 KI-67表达 星形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卫生所收治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AIS评分)及治疗效能感(GSES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的AIS评分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评分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相对更好,在本类老年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 睡眠障碍 治疗效能感
  • 简介:目的对比开放病房管理与封闭病房管理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对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院内康复治疗训练。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治疗3,6,9,12个月后对疗效评定及分析。结果开放病房与封闭病房比较,康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病房治疗从6个月开始,社会功能、卫生能力、生活能力提高及社交能力均有改善。结论开放病房治疗对慢性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 治疗结果 开放病房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每日所需的护理时间,探讨其与分级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完善老年分级护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法对安徽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养结合老年科进行了连续7天、以满足232名老年患者全部护理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操作内容和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相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护理级别、不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L评分能直接反映老年患者对直接护理的需求,能有效提示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实际护理需求。建议在老年科由医生确定老年患者分级护理的I、II、III级,再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应用ADL量表进行A、B、C分级,即将老年患者划分为IA、IB、IC、IIA、IIB、IIC、IIIA、IIIB、IIIC9项护理等级。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50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A组各25例;60例发病12~18h,随机分为治疗B组和对照B组各30例.以上各组均予以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rip,qd.治疗组加用低分子量肝素4100U皮下注射,q12h.4组疗程均10d.治疗前后均测定患者EEG和BAEP等.结果治疗前,治疗A组、对照A组、治疗B组和对照B组EEG异常率分别为60%、56%、57%和53%,BAEP异常率分别为72%、68%、77%和73%;各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异常EEG改善率分别为87%、36%、59%和31%,BAEP异常率分别为32%、60%、53%和63%.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患者脑功能,尽早应用效果尤为明显.

  • 标签: 脑梗死 低分子量肝素 治疗 脑电图 听觉诱发电位 BAEP
  • 简介:体温是临床护理监测的最基本指标之一,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为患者测量体温,观察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的体温测量器材主要有汞式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与非接触

  • 标签: 测量时间 体温测量 电子体温计 临床护理 口腔温度 测温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 处方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地区2004~2007年脑卒中流行病学发病趋势及住院直接经济负担。方法监测东莞地区2004至2007年脑卒中的发病情况、住院相关经济指标及影响因素。结果东莞地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密度为142.5/10万人年,4年来脑卒中的标准化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平均每年增长7.9%。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16.6d,平均住院费用为11715.5元,脑卒中亚型(P〈0.001)、平均住院时间(P〈0.001)和预后(P〈0.001)是影响平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东莞市脑卒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减轻住院经济负担的合理途径。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经济负担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时间口服磷酸钠盐溶液进行肠道准备时对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选择术前需要肠道准备的择期手术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均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45mL加温开水250mL后服用,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术前1d16:00服用;对照组术前1d19:00服用。应用国际上常用的Athens失眠量表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晚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Athe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当晚夜间睡眠时间≥6.5h的人数达96.1%,对照组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1d6:00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进行肠道准备为最佳的肠道准备时间。既保证肠道清洁质量,同时保证睡眠质量。

  • 标签: 磷酸钠盐溶液 肠道准备 手术前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础护理 工作量 老年病人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从19.15%降低到8.33%。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毁损组与对照组,在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给予毁损组特异性多巴胺神经元毁损药6-羟多巴胺(6-OHDA)以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给予对照组双侧VT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比较2组大鼠在丙泊酚及异氟醚全麻状态下翻正反射消失时间(LORR)、翻正反射恢复时间(RORR)及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丙泊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比较,LORR时间显著缩短,RORR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异氟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比较,RORR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LORR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不同药物全身麻醉状态下,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发挥的作用亦不尽相同。

  • 标签: 丙泊酚 异氟醚 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恢复时间 睡眠持续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diffusionweighted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结果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
  • 简介: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用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异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宝山区顾村菊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接受替米沙坦20:00用药,对照组70例替米沙坦8:00用药,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睡眠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58例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血压类型转变率82.9%,明显高于对照组(62.9%)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78±2.34)分、(7.43±2.16)分,治疗后分别为(4.15±1.22)分、(7.36±2.15)分,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20:00用药相较于8:00用药,其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更有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米沙坦 非杓型高血压 不同时间 转化率 睡眠
  • 简介:目的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差异。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的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5例急性卒中及TIA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安大略省的11个卒中中心的3551例卒中及TIA患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中安大略省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基线信息:北京地区的患者较安大略省的患者年轻(64.5±12.9vs70.2±15.3,P<0.001),并且男性较多(64.8%vs51.6%,P<0.001);既往史有吸烟、饮酒、卒中、高血压的比例北京地区均高于安大略省(P均<0.001),而既往史有TIA、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的人数安大略省高于北京地区(P均<0.001)。②院前信息:与安大略省的患者相比,北京地区的患者使用救护车到达急诊的比率较低(33.5%vs78.4%,P<0.001),并且2.5h内到达急诊的比例较低(21.0%vs42.4%,P<0.001)。③治疗情况:北京地区的患者中,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比例低于安大略省(93.9%vs99.2%,P<0.001),并且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比例较低(23%vs64.7%,P<0.001)。在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北京地区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较低(8.1%vs17.4%,P<0.001),然而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给与抗凝治疗的比例两者无明显的差异(75.9%vs75.5%,P=0.945)。北京地区和安大略省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相近(77.0%vs77.9%,P=0.544)。④结局事件:与安大略省地区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卒中的比例较低(3.4%vs5.1%,P<0.001),然而住院期间肺炎的发生率较高(12.5%vs7.6%,P<0.001)。北�

  • 标签: 卒中 卒中治疗 结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