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患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1月90例水痘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水痘患儿家长满意度;体温正常时间、疱疹结痂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儿精神状态;继发性感染、脑膜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水痘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温正常时间、疱疹结痂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精神状态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继发性感染、脑膜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水痘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病情,使其更快康复和出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水痘患儿 护理 应用
  • 简介:背景:直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对直径1~2cm的直肠类癌的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目的:检测Ki-67在直肠类癌的表达水平,探讨直肠类癌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直肠类癌,肿瘤直径<1.5cm、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术前内镜超声检查显示8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肿瘤组织Ki-67均呈低表达(0.84%±0.67%),肿瘤直径<1.0cm与1.0~1.5cm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i-6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Ki-67指数均值0.84%为临界值分组,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差异亦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本组直径<1.5cm的直肠类癌Ki-67均呈低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对于直径<1.5cm、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Ki-67低表达的直肠类癌,内镜局部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直肠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内镜切除 预后
  • 简介: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碘造影剂用量也大大增加。目前较常使用的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由于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即使过敏试验阴性者,仍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反应。这不仅影响CT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威胁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始对做CT增强的病人应用造影剂前口服扑尔敏,并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碘造影剂 病人 CT增强扫描 副反应 护理 预防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作为新型影像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对肝脏局灶病变的诊断能力及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癌的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估。本文重点介绍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治的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120例胃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达到94.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6.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2%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3.2%(P<0.05);结论: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了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胃肠手术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MMP-7(基质溶解素)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转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变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MP-7 阳性表达率 结直肠癌 肠上皮 息肉 非肿瘤性
  • 简介:基因芯片(genechip)技术突破了传统肿瘤研究方法,如Northern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只能分析一种病变与一种基因关系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研究速度。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敏感性、高度自动化和并行性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肿瘤的基因型分类、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分析、DNA测序、基因诊断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广义的生物芯片除基因芯片外,还包括病理组织研究的组织芯片(tissuemicroarray)、用于蛋白质组功能研究的蛋白质芯片(proteinmicroarray)以及正在研制开发的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chip)、微珠芯片(beadarray)和芯片实验室(lab-on-chip)等。它们与基因芯片相互补充,有效地实现了由DNA到mRNA再到蛋白质的生物信息链的高速并行性研究。基础研究最大的挑战是将科学发现转化成对患者治疗的改进。对结直肠癌而言,目前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的改善是不平衡的,一些新的方法正处于临床完成阶段。研究手段的提高,如实时PCR和生物芯片技术与结直肠癌分子机制研究的结合使得发展...

  • 标签: 中的应用 应用进展 生物芯片结
  • 简介:背景: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对胃肠平滑肌的起搏作用和介导神经递质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且在一些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存在ICC数量和结构的异常改变。目的:探讨ICC在慢传输运动小鼠结肠组织的改变。方法:经吗啡诱导建立结肠慢传输运动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ICC的表达和分布;采用Westernblot蛋白印迹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c-Kit蛋白和c-kitmRNA的表达。结果:①45天后两实验组小鼠近端结肠组织免疫组化c—kit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实验组Ⅱ较实验组Ⅰc-kit阳性细胞减少更明显(P〈0.01);60天后停吗啡组的c-kit阳性细胞较纳洛酮阻断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小鼠远端结肠组织c—kit阳性细胞在所有组别之间无显著差异。②45天后两实验组小鼠近端结肠组织c-Kit蛋白和c-kit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均〈0.01);60天后停吗啡组近端结肠组织c-Kit蛋白和c-kitmRNA的表达仍较纳洛酮阻断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和P〈0.01)。结论:吗啡诱导的慢传输运动小鼠近端结肠组织ICC数量下降,c—Kit蛋白和c-kit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近端结肠ICC减少可能是结肠慢传输运动的原因之一;停用吗啡未能逆转ICC的变化,结肠慢传输运动也无改善。纳洛酮阻断后.ICC的变化基本恢复,结肠动力改善,纳洛酮可能阻止和恢复吗啡诱导的ICC数量的变化。

  • 标签: 小鼠 结肠 慢传输运动 CAJAL间质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RNA 信使
  • 简介:肝硬化是传染病科和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需终身面对疾病的困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使肝硬化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回家休养的情况下,维持疾病的持续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实践证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肝硬化患者能否带病延年与患者能否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消除并发症的诱因有直接关系.为此,我们把自我护理观引人对肝硬化患者的出院指导,以使患者掌握自我照顾所必需的疾病知识和相关护理知识.

  • 标签: 自我护理理论 肝硬化 出院指导 应用
  • 简介: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紊乱、血管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理过程.肝硬化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及核素扫描等.本文主要介绍CT、MRI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 标签: 应用价值 肝硬化 MRI CT 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已将其列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许多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内镜超声.因此,内镜超声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消化病专科医院的必备设备.本文就其在消化系疾病诊断应用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术 消化系疾病 疾病诊断 大型综合性医院 临床常规 检查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科新生儿病房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设为参照组(n=50)、研究组(n=50),其中参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引入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家属对临床服务满意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精细化护理 医院感染 家属满意度
  • 简介: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重要的致病菌,但H·pylori诱导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H·pylori的尿素酶、移行能力、粘附因子、应激反应蛋白以及其它早已了解的致病因素的研究仍在继续深人,空泡毒素(VacA)及其异质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对其诱导上皮细胞空泡形成机制的了解也有所进展。脂多糖在胃炎及H·pylori相关性自身免疫的潜在角色也已被认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CAG致病岛 致病机制 诱导 相关性 空泡毒素
  • 简介:胃癌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尽管其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居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约有70万例患者死于胃癌。胃癌往往发展至进展期时,患者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治疗的疗效非常有限,故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少数国家如日本具备有效的胃癌筛检策略,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高。早期检出并采取胃切除或内镜下黏膜切除胃癌,可提高其治愈的概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致病机制 内镜下黏膜切除 癌症发病率 预防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的兔抗人肝组织蛋白酶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C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过程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对人类健康最有威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诊断和评估AP至关重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AP诊断指标为血淀粉酶。但其检测结果有时不尽如人意。多因子评分系统.如Rason、Glasgow、APACHEⅡ等须于入院后48h才能对病情作出评估,对制定早期治疗决策帮助不大。APACHEⅡ由于评分过程复杂,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影响。B超检查对轻症AP(MAP)的诊断并不敏感。价格、普及性以及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增强CT在AP早期诊断的实用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尿胰蛋白酶原-2 APACHEⅡ GLASGOW 早期诊断 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