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儿危重评分,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80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80名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以及指标。按照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使用小儿危重评分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小儿危重评分护理模式的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概率等多项指标方面都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患儿,而且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结论:选择小儿危重评分的模式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进行护理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评分护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重症监护(ICU)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观察,注重提升重症监护(ICU)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细化护理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从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ICU)治疗中风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实验组制定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结果:实验组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针对护理服务进行的满意度评价更高,相关结果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制定出早期康复治疗方案,以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方式,不断加快重症监护(ICU)中风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给予中风患者病情稳定控制,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多重保障,真正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很有利于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且顺利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中风患者 早期康复治疗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 35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相应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内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组间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针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原因来给予重症监护患者相应的预防感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获取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重症监护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具有睡眠障碍并发情况。入院后将其随机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41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调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调查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睡眠障碍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睡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睡眠障碍 睡眠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危重患者的病情都非常严重,重症监护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患者病情发展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跟踪,并遵医嘱及时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压疮属于重症监护昏迷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压疮,患者的创面很难愈合,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诱发全身性的感染,容易加重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基于此,对于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在基础护理上加强预防压疮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全面分析翻身预防压疮护理模式的应用情况。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压疮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预见性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展开讨论,观察将其应用在重症监护护理中,分析其护理效果以及价值体现。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20.3月-11月间择52例在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其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为评定两组护理效果的标准,将数据做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显佳,数据显示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治疗时间有效缩短,较参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性且检验结果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显高,可在大幅降低感染风险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实现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对患者的整体治疗也起着积极作用,提倡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预见性护理 价值体现 影响
  • 简介:摘要:在重症监护中,呼吸机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设备,但同时也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工作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康复率至关重要。为此,医护人员不断努力改进护理策略和实践,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 作者: 弓冬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1
  • 出处:《妈妈宝宝》2020年第1期
  • 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及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此次临床研究目标的要求,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且平均的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保持为40例,同时确保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无异样,将其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40例患者均全部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并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情况三项数据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平均住院时间为(16.58±3.42)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352.69±132.64)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平均住院时间为(10.52±2.4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546.84±124.21)元,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强化患者的护理效果,须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心情舒畅,从而提升其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并促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各项临床护理工作中。

  • 标签: 重症监护室;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重症监护(ICU)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段之一,由于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气管切开又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窒息、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预防病情变化及促进患者康复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9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以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切口疼痛程度、满意度、重症监护总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切口疼痛程度比较,P>0.05,而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HAMA评分、HAMD评分、切口疼痛程度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心理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切口疼痛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满意度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心理护理组重症监护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并发症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心脏手术患者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儿童重症监护收治的200例患儿,回顾临床资料随机对照组研究,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儿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室 家庭护理 心理状态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是为了适应小儿危重症的强化医疗,集中相关医护人员以及医疗设备所形成的医疗组织形式。儿科重症监护患儿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病情严重等特点,而且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大部分患儿会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机体功能明显衰弱等现象,一旦并发肺部感染极有可能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儿科重症监护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对报道如下。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患儿 并发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比组采用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安全性和患者评价3项数据。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护理管理风险性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及时排除护理危险因素,提升患者ICU护理安全性与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评价更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 患者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ICU)接受监护的124例患者,依据入室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较比不同模式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81%(16/6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 讨经外周静脉 穿刺 至中心静脉 置管 (PICC)在危 重新 生儿 中的应 用领 域及优 势 。方 法 本 组危 重新 生儿病例 45例 ,其 中男 2O例 ,女 25例 ,均采 用 PICC导管,PICC导管 留置时 间,最短 7d,最长 57d平均 (18.8O± 7.52)d。通 过 严 格 的 置 管 前 、中 、后 护 理 ,并 详 细 记 录 应 用 PICC 时 出现 的 问 题 。结 果 这 些 患 者 应 用 PICC时 出现 了4例 穿刺失败 ,4例局部渗血 ,3例 导管阻塞 ,3例感染和 2例静脉炎 。结论 PICC有操作 简单、创伤 小、成功率 高等特 点,但 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 险,通过加强 穿刺技巧及 日常护理 ,将会 明显减 少并发症 ,更好 地发挥 PIC 在 危 重 新 生 儿 中 的应 用优 势 。

  • 标签: 新生儿 经外周静 脉穿刺至 中心静脉置 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文章以我院重症监护的6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展开了研究,抛硬币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强化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为3.33%(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细节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差错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气管插管病人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舒适度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更低,而舒适度更高,P<0.05。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患者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机的应用比例也大大提高,近年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死亡率高达30%,其形式十分严峻,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在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和维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旦病人感染了呼吸机相关肺炎,就会出现脱机困难,影响病人的康复,增加住院时间,造成各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身体疼痛和经济负担;所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以及如何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肺炎 相关性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疼痛的早期干预在外科重症监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1-2020.6我院外科重症监护患儿为对照组(n=53),选取2020.7-2021.1我院外科重症监护患儿为实验组(n=53),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前两组外科重症监护患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疼痛 早期干预 外科重症监护室 缓解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重症监护(ICU)患者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32名ICU患者,其中包括15名男性和17名女性,年龄范围在60至78岁之间。患者的基线信息、不良事件类型和潜在风险因素被纳入分析。采用了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评估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与之相关的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有10名患者(31.25%)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感染(60%),其次是器官功能损伤(30%)和药物不良反应(1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基础疾病是与不良事件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p < 0.05),而性别、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显著关联(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ICU患者护理中需要特别关注年龄较大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更精细的干预策略,以改善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患者 不良事件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