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6S管理法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40例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0例护理人员成立常规组,选择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6S管理法后收治40例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0例护理人员成立实验组,统计并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物品摆放、环境卫生、基础护理、患者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应用6S管理法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安全事件,对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6S管理法 精神科 病房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现代化医院护理管理者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升日常护理质量。方法主要从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者自我效能管理、科学护理模式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护理人力资源、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护理人员专业晋升与发展、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绩效评估为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预防几个发面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完善护理激励机制,促进护理职业发展。结论从根本上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科学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方法采取收集患者方法,对于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最终讨论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使得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指导和改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4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管理组(n=123)和质量控制管理组(n=123),分析比较两组恶劣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管理组恶劣事件发生率为20.32%,质量控制管理组为4.8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3.32,P<0.05);常规管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为74.80%,质量控制管理组为92.6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4.45,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的模式积极进行危机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恶劣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恶劣事件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已经成功的运用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并在多方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方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也已经成功运用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由于心内科护理的特殊性,需要应用节思维管理理论,推进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改进,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完成医院等级评审的工作目标。结果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贯穿在心内科护理的质量管理,并推进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结论找出护理问题细节根源,不断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水平,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 内科护理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开展该护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及接受护理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管理,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到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可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实施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方法在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中识别、分析和确定血液检测过程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明确指令加强管理。结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认可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结论检验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临床检验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管理 加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相比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优点和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内科就职的护理人员4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人,分别接受医院传统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行为的评价和所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和护理行为方面的表现均比对照组好,并且所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比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柔性管理,对比组采用一般的护理,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错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各项结果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柔性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调动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8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8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64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手术护理疗法,临床上常推荐此护理疗法。

  • 标签: 分组护理 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7月~2015年1月按照管理方式不同将就职于我院的70例护理人员编排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分层次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分值和操作分值。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中优率(85.71%)高于对照组(34.29%),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分值分别为(87.45±5.15)分、(88.21±+6.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拓展理论知识,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管理 分层次管理法 理论知识 工作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名,依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予以传统护理管理的25名护理人员为参照组,予以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2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组,最后比对管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评分、护理技能和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工作满意度,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临床效果和工作质量提高,工作压力也可以有效减轻,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室外来手术器械采用8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供应室在2017年2月至10月实施常规管理的260包外来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供应室实施8S管理模式的255包外来手术器械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方式的器械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外来手术器械丢失、损坏以及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器械包湿包率及提前放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中对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8S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丢失、损失以及污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供应室 8S管理模式 外来手术器械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选取9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n=48例。将急诊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实验组则采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省患者在急诊的救治时间,缩短了急诊留观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管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前列腺增生患者,例数7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7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0日到2017年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35例患者)、对照组一组(35例患者),分别实施PDCA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住院时间(10.01±3.11)d、胃肠蠕动恢复时间(23.01±4.01)h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前列腺增生 康复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责任分层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参照组患者则接受基础护理管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 消化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产妇因素、助产人员的配置、技术水平、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责任心、服务态度几个方面对于产房的管理进行综述,指出了产房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及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为产房管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相关问题,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因素,提高产房的整体质量。

  • 标签: 产房 管理
  • 简介:摘要急诊科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的症状,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准备。急诊护士对于急诊的患者需要及时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冷静、沉着的处理各类复杂事项,以温柔的、引导的方式进行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沟通,从患者那里获取良好的信任度,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后续治疗。本文将针对临床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和管理办法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具体办法。

  • 标签: 急诊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分析。方法选取12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护理,管理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值进行对比。结果管理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用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用药时,采取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用药 安全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对如何提升管控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宣教,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干预,对患者的管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预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得到较好控制,且在控制阶段未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另一方面,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实施管控前有所提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法包括很多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好,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管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症 管理干预 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