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PDCA循环对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16年5月开始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中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实施前的2016年1月-4月及PDCA实施后的2016年5月-8月的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门诊手术安全质量。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手术安全质量评分中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和手术记录评分均高于PDCA循环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可并提高门诊手术安全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门诊 手术安全核查
  • 简介:摘要为明确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对母体与胎儿临床安全的影响,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自身的临床经验,分别从母体及胎儿两方面入手,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基于此,主要提出了母体与胎儿不良事件的预防方案。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证实了降低剖宫产率在提高母体与胎儿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性。

  • 标签: 正常分娩 剖宫产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作用。方法接收在我院老年肾内科患者一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肾内科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可以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护理干预 老年肾内科 安全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对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根本性分析,并根据讨论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导致外科临床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根源分别为沟通不畅、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以及周围环境设备因素等。结论针对导致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根源展开讨论,加强护理管理和教育,合理的分配护理任务,提高护士之间与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排除周围环境及医疗设备及器械造成的危险因素,降低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外科 临床护理 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对A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对B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事件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A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事件的几率高于B组,B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安全标识来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和研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各为41例,分别应用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操作、护理安全性、设备管理、消毒隔离等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68%和73.17%(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可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保证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 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尽可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下半年从急诊转到其它科室危重症患者2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分析转运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干预能力,加强转运前、中、后安全护理,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情况及接收科室对转运安全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出现4例意外,意外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共出现9例意外,意外发生率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转运实施过程,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加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减轻病人心理痛苦,为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危重病人 转运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巴莱多定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患者87例,随机抽取45例标记为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巴莱多定律”,另42例标记为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常规开展,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外科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用“巴莱多定律”后,可有效的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巴莱多定律 脊柱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护士加强麻醉药品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选取1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信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74例,给予常规麻醉管理,研究组有74例,予以麻醉护士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管理,比较两组麻醉准备时间。同时同期选择我院24名麻醉医师,根据不同麻醉管理办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对两组麻醉管理手段实施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静脉全身麻醉准备时间以及神经阻滞麻醉准备时间、椎管内麻醉准备时间均较短,与参照组麻醉准备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医师的管理满意度为(91.67%),与参照组麻醉医师的管理满意度(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士加强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力度,有利于麻醉质量提升,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护士 麻醉药品 安全管理 加强 应用价值 满意度 麻醉准备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100例患者,针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常规的透析护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两个组别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几率以及透析出血发生几率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而导管感染发生几率以及透析中出血发生几率均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质量,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收治190例的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按照护理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率为2.11%,相较于对照组的9.47%,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比较高,需要结合风险管理护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老年病人 护理安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2.31%)大于对照组(65.38%),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小于对照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在老年脑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老年脑出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结合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上前牙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找到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6例,完全随机地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8例,依据介入治疗病患特点和其安全隐患针对护理。结果在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介入治疗护理并结合安全管理措施改进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增强服务责任意识并降低患者或其家属的投诉率和发生纠纷的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从事艾滋病检验的24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安全防护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对两组人员在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以及暴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暴露率(21.07%)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人员(57.21%),而且观察组人员在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上的评分也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对比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防护教育有助于帮助提升艾滋病检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各6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麻醉起效时长,痛觉最高平面数值显著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肌肉松弛度和疼痛感觉评分均较好,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具有起效快、局部麻醉用药量少、麻醉效果良好等优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将其按时间前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传统的血透室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血透室护理安全情况,降低危险情况发生率,患者反映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标识 血液透析 血透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检验人员进行艾滋病检验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方式。方法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7年7月40名艾滋病检验人员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人员不开展安全防护教育,观察组人员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检验人员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值得在艾滋病检验工作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研究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进行手术室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分配的形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化护理的方式,两组对比分析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效果反馈,从而确定其应用价值。结果针对两组的不同护理显效程度与手术室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更强,发生的手术室安全问题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的方式,可有效的规避手术室的安全隐患,减少手术的危险发生,使得患者对手术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值得临床探究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应用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论述了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质量对比。方法选取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70例传染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35人,对护理1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2组的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方法,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发现,护理2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风险事件要显著低于护理1组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方法,具备可比价值(P<0.05)。结论在对传染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将安全教育应用到其中更能发挥显著的优势。

  • 标签: 安全教育 传染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