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缺氧、免疫及遗传等也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65例患儿中58例治愈,治愈率为89.2%。3例死亡(肺出血合并DIC),4例经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激素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反复下降难以上升超过50×109L-1,其中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孕期有高危因素者、宫内发育迟缓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要动态监测血常规,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甚至DIC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症 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7~2009年785例应用机采血小板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11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输入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照组输入机采血小板。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20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5.3%,其中血液病科260例反应15例(白血病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反应率5.7%,妇产科101例反应3例(均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反应率2.97%,DIC患者2例。观察组411例反应6例(白血病患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DIC患者1例),输血不良反应率1.46%,两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3,P〈0.01)。结论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去白细胞 输血反应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荆门市医疗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但是,机采血小板发展不平衡,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影响,给招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现阶段采集与临床需求出现了一些矛盾。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一矛盾已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公众 机采血小板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成分输血等治疗方法。结果28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3例,HELLP综合征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1例及不明病因5例。早产3例,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9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病因,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数,防止分娩期出血。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间,到我站捐献血小板的214例献血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其献血资料及献血过程进行分析,以探究的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的相关因素。结果:214名献血者中,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机采血小板失败的献血者共计21名,总采集失败率9.81%(21/214);对比分析可见: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对血小板的采集基本无影响(P>0.05);而受到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影响分别导致5例、7例、5例、3例、1例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失败,影响明显(P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6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方法: 对2015年 1月至 2019年 6月诊断的 60例 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0例 ET患者中,男 24例,女 36例,中位年龄 49.5( 18~ 81)岁。 JAK2V617F、 CALR、 MPL-W515基因突变分别占 46.7%、 20%、 3.3%。 JAK2V617F阳性患者起病平均年龄较阴性者大、脾大者占比较多。 JAK2V617F阳性组比 阴性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更高,但血小板水平较阴性组低, 形成血栓比例更高。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因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JAK2V617F基因突变在 ET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不同基因突变 ET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治疗需个体化分层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研究患者的 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 。 方法: 201 3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作用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收近年接收的脑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2例,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作为抽取对象入院时间段,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组别区分,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干预,对照组31例不加药学服务干预,观察组31例实施相关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依从性及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度结果。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呈更低显示(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处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开展药学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度及配合度,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药学服务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 thrombocytopenia, PTCP)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全面掌握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避免误报、漏报,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方法:对我院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64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样本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64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5例为EDTA依赖患者,15例存在大血小板的患者,20例为采血不顺或未及时充分混匀采血管,2例为冷凝集患者,2例为不明原因患者。仪器阻抗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手工计数血小板复检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日常检验工作中,对不明原因血小板计数减低,应改用其他检测方法复查,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一种准确的测定血小板数的方法。方法选取4组患者共200例,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0×109/L、(3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每组各50例。分别通过XE-5000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法)和光学法(PIT—O法)及显微镜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当PLT<30x109/L时.血小板电阻抗法与镜检法对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法与镜检法对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介于(3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PLT-I法、PLT-O法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低于30×109/L时,XE—5000血细胞分析仪PLT-0法比PLT-I法更准确。

  • 标签: XE-5000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目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15.79%)对照组(18.4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输血,对照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联合输血治疗。结果 治疗后3d,7d,14d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上升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显著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阿斯匹林干预对象定为实验1组,加用氯吡格雷的定为实验2组,对其血小板功能比较分析。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好,预后好。结论应用阿斯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氯吡格雷,可提升治疗价值。

  • 标签: 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血小板功能
  • 简介: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