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大量红细胞悬液患者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到院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达到临床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大量红细胞悬液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输血前后机体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输血后身体Hct、HGB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且上升数值明显比输血前的机体指标要高,但是PLT的指标是比患者在输血前的指标要低的,患者在输液前后机体血液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输血治疗后,机体血小板出现了明显的稀释性的现象明显,因此,在临床进行大量输血干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指标监测。当人体血小板指标明显小于50*100/L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小板补充干预,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因为收到血小板指标偏低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大量输注 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是一种多功能细胞,除了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外,还参与炎症、免疫等多种作用,脓毒症是重症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异常,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血小板在脓毒症病理生理学中的贡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血小板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有利于加深脓毒症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为寻找脓毒症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血小板在脓毒症期间的作用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血小板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5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促使患者血小板水平更快恢复正常,同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低,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预后。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则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PLT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PLT计数相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更好,P<0.05。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 血小板生成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阿斯匹林干预对象定为实验1组,加用氯吡格雷的定为实验2组,对其血小板功能比较分析。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好,预后好。结论应用阿斯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氯吡格雷,可提升治疗价值。

  • 标签: 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血小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76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是因为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占61.84%,有24例(31.58%)患者为大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及冷凝集现象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分别为2例、3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找到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3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 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 76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有 47例患者是因为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占 61.84%,有 24例( 31.58%)患者为大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及冷凝集现象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分别为 2例、 3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找到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血回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异体血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异体血。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分娩后的血小板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并促进产后血小板的良好恢复。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护理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本文于本院风湿免疫病患者中,随机选取 57 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本文研究, 57 例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24 例( 42.1% ),干燥综合征 19 例( 33.3% ),炎性疾病 6 例( 10.5% ),类风湿关节炎 4 例( 7.0% ),炎性疾病、系统性血管炎、硬化症、银屑病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各 2 例( 3.5% )。在 57 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 2 例( 3.5% )为重度,其余 55 例( 96.5% )为中轻度。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减少,且治疗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轻微反应为正常范围内,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发病率最高,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要慎重依据血小板减少水平,调整用药,进而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缓解患者出血情况。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小板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40 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红细胞 治疗,分析两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5.00%(19/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45.00%(9/20) ,有效疗效率为 50.00%(10/20) ,无效患者 1 例,无效率为 5.00%(1/20) 。对照组总疗效率为 60.00%(12/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25.00%(5/20) ,有效疗效率为 35.00%(7/20) ,无效患者 8 例,无效率为 40.00%(8/20) 。观察组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5.00% ,其中非常满意 5 名,占满意度 25.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不满意 7 例,不满意率为 35.00% ;观察组满意度为 100.00% ,其中非常满意 12 名,占满意度 60.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时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 2000 年 5月至 2018年 8月收治的 12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血透透析治疗, 2~3次 /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情况,综合其临床表现,分析对比标准肝素水平及低分子量肝素的治疗差异。 结果 120例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共有 2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 100例患者未出现血小板减少, 2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距首次应用肝素时间≤ 5d 5例,无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6~14d?例,存在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包括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及血尿;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下降趋势;≥ 15d5例,存在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包括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血尿及肝素抵抗;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未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首次血透时肝素用量及平均每次血透肝素用量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HIT是导致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肝素;血小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初诊ITP患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及社会支持。结果48例患者出血症状缓解,血小板稳定。结论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应用人性化健康教育,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初诊ITP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值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时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血透透析治疗,2~3次/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情况,综合其临床表现,分析对比标准肝素水平及低分子量肝素的治疗差异。结果120例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共有2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100例患者未出现血小板减少,2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距首次应用肝素时间≤5d5例,无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6~14d?例,存在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包括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及血尿;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下降趋势;≥15d5例,存在出血倾向或栓塞事件,包括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血尿及肝素抵抗;继续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未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首次血透时肝素用量及平均每次血透肝素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T是导致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肝素;血小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儿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6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行优质护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可以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小儿 紫癜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