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基于灰度分布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的不足,本文通过结合使用灰度级和空间相关信息将分类像素的特征空间从一维推广到二维,利用二维0tsu方法得到稳健的初始分割,然后使用松弛迭代的区域增长技术来判决边缘像素的归属.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阈值分割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并且大大降低了时间复杂度.

  • 标签: 阈值化 OTSU方法 二维OTSU方法 区域增长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无异常的2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STIC检查,测量、计算不同孕周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对心脏相关指标与孕周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SV从21~22+6周的(0.41±0.09)ml增多到31~32+6周的(1.10±0.14)ml,右心室ESV从(0.50±0.11)ml增多到(1.20±0.12)ml,左右心室EDV分别从21~22+6周的(0.76±0.15)ml、(1.03±0.12)ml增多到31~32+6周的(2.31±0.20)ml、(2.48±0.20)ml,左右SV、CO也随孕周增长而增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V、EDV、SV、CO均与孕周正相关(P〈0.05)。结论STIC通过胎儿心室容积测量可精确显示胎儿心功能。

  • 标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 心脏功能
  • 简介:对于二维灰度图像,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信息熵分析法,由于没有考虑到图像的空间信息,存在着对图像信息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在进行图像分割时,若图像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出发,将图像的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作为特征向量,对比较复杂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的塔型模糊C-均值聚类(PFCM)图像分割方法与传统的非塔型聚类算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由于对初始聚类中心的合理初始化,消除了聚类分析中常见的死点问题。

  • 标签: 空间信息 灰度信息 模糊塔型聚类 图像分割
  • 简介:本文针对空间目标旋转、尺度、视点及亮度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区域的空间有形目标识别方法。首先结合空间信息匹配SIFT特征点,利用仿射变换生成特征区域,最后合成特征字典并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目标识别。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法对空间目标旋转、尺度及视点等变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空间有形目标 目标识别 特征区域 特征点匹配 仿射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颌无牙颌印模制作期间,采取不同个别托盘预留空间厚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口腔科接诊下颌牙牙列缺失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由不知情第三人进行随机分为三组,并分别设置为A组、B组、C组,各组各有患者20例,个别托盘制作中,预留0mm(A组)、1.5mm(B组)、2.0mm(C组)的厚度,其余操作均相同。对三组终模最佳拟合对齐配准的3D偏差结果进行测量对比。结果:A组、B组、C组偏差结果分别为(0.87±0.11)mm、(0.51±0.07)mm、(0.62±0.08)mm,各组之间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颌牙列缺失 个别托盘 预留厚度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对血吸虫病的有效预防,需要在地理空间等多种因素出发,在空间流行病学基础上,通过对地理和空间信息的整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分析影响疾病的因素,通过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血吸虫流行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空间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防控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教学中采用网络空间教学的空间建设方式与教学效果。方法根据教学需要及大纲要求,进行空间教学设计,在网络空间实现课堂再现、情景布置、提出问题、自我学习、在线互助、学习讨论、在线测评、知识回顾等。结果对86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数据,然后对空间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论空间里知识全面、信息量大、互动气氛良好,有利于学生学习社区护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 标签: 社区护理 空间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DSA和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3D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应用空间流行病学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市某小区的居民,共计800例,时间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按照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措施400例为参照组,根据空间流行病学理念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措施的40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 比较两组的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应用空间流行病学理念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对传染性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预防与控制 空间流行病学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研究组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可改善卒中患者偏侧空间忽略症状,提倡临床深入开展应用。

  • 标签: []针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42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各运动功能指标并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MAS量表(仰卧-健侧卧、仰卧-坐床、坐位、坐位-站立、上肢功能、手部功能、手精细功能、步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疗效确认、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及转归,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与运动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50例患者入院后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与行为学治疗,观察组25例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侧空间忽略与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与运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促进运动功能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卒中患者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以及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红色与蓝色明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75%医用乙醇浸泡保存5d,经CT薄层扫描和重建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直径4mm,长度18cm的0。和30。硬质内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手术过程,采用双鼻孔扩大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内镜下解剖,重点观察该入路中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以及颅底可暴露面积及鞍上区手术可操作空间。结果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安全、清晰地暴露前颅底面积平均(6.43±0.7)cm2,中颅底面积平均(3.43±0.5)cm2,后颅底面积平均(8.31±1.1)cm2;由于脑池提供了自然空间,因而可以充分地暴露鞍上区,并具有较宽裕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较广泛地暴露颅底中线区,为鞍上区手术操作提供了宽广、清晰、多角度的手术视野和空间。内镜经鼻入路不仅是临床治疗颅底中线区和鞍上区病变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而且是具有发展前景且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神经内窥镜 颅底 鞍上区 经鼻手术入路
  • 简介: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筹)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协办、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下三维空间外固定架(泰勒架)操作与应用专题学习班”拟定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市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召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 三维空间 学习班 专题 应用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