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急性胆囊炎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采用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n=15)在发病72h之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15)在发病72h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8%,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后的72h内实施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对手术时间能够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阑尾切除术患者手术时机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以寻找优选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0例阑尾炎患者,依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与C组,3组各100例。各组的手术时机分别为发病后2d-4d,4d-6d,以及6d-8d,对比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比较,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均短于C组(P<0.05);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低于B组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的不同与开放式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存在相关性,及早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开放式阑尾切除术 手术时机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AAC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至本院接受手术治疗老年重症AAC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急诊行LC术,研究组急诊行PC术,6~8周后再新LC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状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中转开腹率、胆囊坏疽率、死亡率的比较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AAC患者而言,急诊行PC术联合6~8周后择期行LC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ICU时间等指标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老年 重症 手术时机与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切除结直肠癌肠梗阻自膨式结肠金属支架(SEMS)术后手术时机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43例SEMS术后限期手术治疗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支架手术效果为限期一期吻合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曲线分析。选用同期43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可切除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观察两组一期吻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0.679具有诊断价值(P<0.05)。SEMS术后择期手术间期≥10d组吻合率86.96%、手术时间(154.41±60.24)min、入ICU治疗8.7%优于<10d组(P<0.05);SEMS组吻合率69.77%、手术时间(163.74±73.47)min、并发症率优于急诊组(P<0.05)。结论:可切除结直肠癌肠梗阻SEMS术后手术时机为术后10d,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可切除结直肠癌肠梗阻 SEMS术 手术时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不同时间分为三个小组,出血时间到手术时间≤7h设为超早期组(A组),共35例,出血到手术时间为8h~24h设为早期组(B组),共38例,出血时间到手术时间>24h设为晚期组(C组),共37例,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治疗72h后的出血复发率和死亡率,随访患者9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5.71%,死亡率为5.71%,B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15.79%,死亡率为11.43%,C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29.73%,死亡率为13.51%,A组患者数据低于B组患者低于C组患者;A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比率优于B组患者优于C组患者,A组患者残疾情况少于B组患者少于C组患者,三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手术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值作为评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二次手术时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7年7月间3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首先行包括外固定支架及骨盆填塞等创伤控制技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然后在重症监护室复苏并行二次手术。患者人院期间,主要记录其生命体征、二次手术时间间隔及期间血清CRP值。33例患者根据术后3d内CRP的最小值分成两组:A组24例,CRP最小值小于20mg/L;B组9例,CRP最小值大于20mg/L。结果33例患者平均创伤严重度评分为(20.30±3.25)分(16~27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74)。其中25例患者合并四肢骨折,6例患者合并其他损伤。A组平均二次手术时间间隔为(10.42±3.68)d,B组为(9.00±2.92)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3100)。B组有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浅部感染,2例出现深部感染;A组2例患者出现浅部感染,无深部感染,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4,P〈0.05)。术前CRP水平与术后炎症情况呈相关性(r=0.79747,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二次手术时机选择及预后参考的有效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骨盆 骨折 炎症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固定手术治疗时机不同作为分组依据。24h内接受手术治疗纳入观察组,3-30d内接受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对比不同时机接受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情况。结果 。结论 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接受固定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对于提升救治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

  • 标签: 多发伤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手术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样本数量69例,依据患者的手术时机来进行分组,即对照组(34例,手术时机为>48h)、观察组(35例,手术时机为≤48h),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并发症等。结果:术后6个月末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8.23%,P<0.05;手术时长2组对比差异微小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失血量为观察组较多,而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1.76%,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骨折后≤48h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虽然术中失血量较多,然而更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预防。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手术时机 髓内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对眼外伤患者实施玻璃体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开放性眼外伤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伤后3天内手术组(早期组)56例、伤后7-14天手术组(常规组)64例,统计2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的总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开放性眼外伤 时机选择 玻璃体手术 痊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接收8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B组采用分期双侧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1.82%明显高于B组36.36%,B组的致残率为47.73%,显著高于A组的11.36%,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有利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关注和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科治疗 适应症 手术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胆囊手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两组,30例患者在病发72h内接受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在病发72h以后接受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并发72h内接受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效果,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术后康复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SAP早期出现的大量腹腔积液,多种胰源性的有害物质以及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坏死,对SAP的病程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2]。由于SAP病程迁延,患者常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使继发感染的机会增加,SA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40%-70%13^[3]。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入路 引流时机 引流治疗 腹膜后 大量腹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不足24小时、不低于24小时者分别设为早期组(39例)、延期组(30例),均接受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愈合、切口感染(丙类切口)等情况。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率10.14%;早期组一期愈合(甲乙类切口)率为94.87%,高于延期组的83.33%(P<0.05),早期组切口感染率为5.13%,低于延期组的16.67%(P<0.05);早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3.5±0.5)天,少于延期组的(5.3±0.9)天(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发病后24小时以内手术可减少术后感染,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手术时机 抗生素 丙类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抽取30例进行讨论,根据其接受手术治疗的时机分组,15例接受急诊手术(研究组),另15例接受延期手术(对照组),观察比较妊娠结局等。结果研究组胎儿畸形率6.67%、窒息率6.67%、围产儿死亡率6.67%、死胎引产率13.33%、剖宫产率26.67%均低于对照组40%、46.67%、46.67%、60%、86.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8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以手术时机为依据进行分组。将发病72h内手术的患者纳入早期组(n=45),发病72h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延期组(n=45),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组临床疗效95.56%(43/45),显著高于延期组71.11%(32/45),x2=9.680,P=0.002。早期组术后并发症1例(2.22%)、延期组8例(17.77%),x2=6.049,P=0.014。结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建议患者确诊后尽快手术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临床疗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