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9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接受治疗的45例门诊患者作为参考组,另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的45例门诊患者作为实验组。参考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取分层次护理管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院感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低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院感控制中采取分层次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院感发生风险,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层次护理管理 院感控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分层次管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肺结核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46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分层次管理的46例患者为试验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分层次管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护理差错问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并积极影响患者预后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肺结核 护理管理 护理差错 生活质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于ICU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将20例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倦怠感和负性情绪评分。结果:通过在ICU中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护士倦怠感和负性情绪,对比实施前、后数据来看,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能够对降低ICU护士职业疲惫感,提高护理质量起到重要帮助。

  • 标签: ICU护士 分层次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职业疲惫感
  • 简介:摘要:积极开展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使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还是一个地区、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引进标准化课程 ,利用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培训中心优势,针对社会大众、专业人士、医卫类专业学生、从事急诊急救的医务工作者开展分层次多元化急救技能培训,促进急救技能普及与切实运用,为医卫类高等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国际化 培训标准 急救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治疗专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我院静脉治疗专科门诊接受诊疗的64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32例 、观察组32例(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专科门诊中应用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 静脉治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围术期运用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在改善其舒适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围术期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应用围术期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结果:护理前2组的舒适度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9.56%,对照组为89.33%,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其围术期采用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舒适度,并可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层次护理需求 舒适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助产士分层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12月产房助产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并随机收集产科符合顺产条件且无合并症的产妇200例,10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同期实100例纳入到观察组中,比较2组的评价指标数据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评价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分层次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比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显著,表现在产科质量提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和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诸多方面。

  • 标签: 分层次 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不良事件
  • 简介: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6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技能、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评分较于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需要层次理论干预 剖宫产术后 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护理责任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针、灸、刮痧、推拿、点穴等特色鲜明的古法中医外治技法是中医的重要特征,跟西医不同,使用这种方法,往往头疼医脚,腰疼医手,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按照中医理论,经络是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生物全息现象,“外治法”源于“内病外治”,而中医外治整体观,是全息理论的应用,全息论推导出任何一个器官和细胞中都包含阴阳五行,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经络系统最为典型,结合前沿科技理论的“耗散结构”,运用全息思维研究中医经络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途径,发现人体听不到的交响乐和看不见的彩虹,为推动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推拿 中医外治 全息 整体观 经络 耗散结构 电磁驻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气腔结构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40名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匀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完成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结果: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指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因素上,气腔结构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比较中,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其能够增强危机器官直肠的高剂量区,而对靶区以及其他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针对盆腔或其他存在气腔结构组织的放射治疗技术,需要考虑气腔结构对治疗技术的影响,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气腔结构 放射治疗技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年龄 腹透 膳食结构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 CST)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间质瘤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手术,所有病例均是生长于胃壁的单一肿瘤。术中术野稳定、清晰,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病理报告示间质瘤。中位手术时间 64(48~92) min,中位失血量 38( 22~105)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 5( 4~7) d。术后 1 例患者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无穿孔,出血等相关术后远期并发症。结论: 应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新颖、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

  • 标签: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腔镜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摘要:中心性肥胖也成为向心性肥胖,是肥胖的一种类型,与普通肥胖患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脂肪沉积方式不同,中心性肥胖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方式是以心脏以及腹部为中心发展。患者腹部脂肪明显堆积,四肢发胖的现象不明显,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消瘦的情况,与普通肥胖患者在身材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中心性肥胖危害较大,不仅容易引发血脂紊乱、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而且还会对患者心脏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健康体检人群中年男性,分析中心性肥胖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 标签: 心脏结构 中年男性 中心性肥胖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骨盆环力学结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剂,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结束后7天及停药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3.6 %,对照组复发率为 2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有助于降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 提高远期疗效,可能与疏通冲任二脉经络,加强带脉的约束,恢复肌力有关。

  • 标签: 针刺疗法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矫治牙龈炎患者接受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情况,评估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菌斑菌群组成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固定矫治牙龈炎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划分2组,即接受生理盐水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与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复方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患者菌斑菌群结构的实际变动。结果:治疗之后,复方治疗组人员牙龈指标、菌斑指标与龈沟出血指标依次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d,观察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级眼睑水肿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其舒适度,促进眼压、眼睑水肿情况改善。

  • 标签: 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 结构化心理疏导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青光眼疾病诊断中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60例青光眼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就诊时间为2012年10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根据患者的视野程度分成三组,包括晚期、中期、早期,每组各20例。选取于同时间在医院中做健康体检的20名人员,纳入到对照组。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对所有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晚期、中期和早期RMS、RNFL、MD、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疾病检查中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法,为疾病早期诊断起到了辅助作用,展现出了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推荐在临床诊断中大力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RMS RNFL MD 平均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