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Thunb.中分离出活性成分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方法:金银花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个新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结论: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第3个morroniside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 标签: 金银花 裂环环烯醚萜苷 中药 石油醚 乙酸乙酯 化学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广枣(Choerospondiasaxillaxi(Roxb.)BurttetHill果实)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及硅胶柱分离.元素分析和波谱技术结构鉴定.结果:从广枣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个胸腺嘧啶脱氧尿苷类化合物,结构为5-甲基-3′,5′-二氧-(对氯苯甲酰基)-2′-脱氧尿苷.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

  • 标签: 广枣 化学成分 元素分析 波谱技术 中药材 胸腺嘧啶脱氧尿苷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试验进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5,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5℃,乙醇浓度70%。结论: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 沙棘果渣总黄酮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8-(2’-环己酮)-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1’-羟基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 简介:目的:研究瑞香狼毒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两个双香豆素类化合物:7-羟基-5,6-二甲氧基-3-[(2-羰基-2H—1-苯骈吡喃-7)氧取代]-2H—1-苯骈吡喃-2-酮,命名为异西瑞香素B(1)和西瑞香素(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瑞香狼毒 双香豆素 异西瑞香素B 西瑞香素 瑞香科
  • 简介: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sublaetaChingetHsu)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蕨素(1),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浅裂鳞毛蕨 鳞毛蕨属 二氢黄酮 2(S)-5 7 3’-三羟基-6 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短葶山麦冬水提物((Lm-a)、总皂苷(Lm-s)及主要成分Lm-3抗炎活性,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或组胺诱导小鼠足跖肿胀模型,评价Lm-a,Lm-s和Lm-3灌胃给药体内抗炎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佛波酯(PMA)诱导髓样白血病细胞(HL-60)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黏附模型,考察Lm-3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单次灌胃给予Lm-a(336和672mg·kg^-1)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Lm-s和Lm-3(23.2和4.6mg·kg^-1,相当于Lm-a672mg·kg^-1)对上述炎症模型显示相似的抗炎活性;相当于短亭山麦冬4g·kg^-1生药量Lm-a、Lm-s及Lm-3均明显抑制组胺致小鼠足跖肿胀;Lm-3(0.01、0.1和1μmol·L^-1)体外显著抑制TNF-α或PMA诱导HL-60与ECV304细胞粘附作用,提示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蛋白激酶C通路等有关。结论:短葶山麦冬具有显著体内外抗炎活性,其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为总皂苷和Lm-3,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

  • 标签: 短葶山麦冬 总皂苷 抗炎 细胞粘附
  • 简介:对怀菊花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从古至今发展脉络,开展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设计。大量查阅《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怀菊花""历史沿革""标准体系"等为关键词搜索其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得出怀菊花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情况,初步建立怀菊花从田间生产到炮制应用等系列技术标准。对怀菊花产地、栽培和炮制进行历史溯源,得出怀菊花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于明代闻名并蓬勃发展至今。结合当今中药发展需求初步建立怀菊花种植、生产及炮制技术标准体系。溯本求源,建立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怀菊花国际化、标准化建设。

  • 标签: 怀菊花 历史源流 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
  • 简介:目的:研究更好异甘草素合成方法以及异甘草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方法: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合成异甘草素;利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光谱法研究异甘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结果:以72%产率获得异甘草素;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实验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猝灭常数、热力学参数和结合位点。结论:微波辅助羟醛缩合反应是种高效异甘草素合成方法;异甘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通过静电引力产生了络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构象改变。

  • 标签: 合成 异甘草素 牛血清蛋白 荧光猝灭
  • 简介: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含药血清是否在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并探究体外培养时最佳给药剂量。方法:以20%含药血清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得CoCl2烫最佳浓度和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各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酶活性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CHOP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Caspase3酶活性和LDH活性明显升高,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率明显升高,GRP78、Caspase12、CHOP和Bax表达明显增多,Bcl-2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3.24、6.48、12.96g/kg组含药血清能够不同程度改善细胞活性,Caspase3酶活性和LDH活性明显减少,凋亡率不同程度降低,GRP78、Caspase12、CHOP和Bax表达明显减少,Bcl-2表达不同程度增多。结论:温阳通脉方能减轻缺氧/复氧后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温阳通脉方抵抗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有关,其抗凋亡程度呈剂量依赖性,以温阳通脉方12.96g/kg组效果最佳。

  • 标签: 温阳通脉方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缺氧/复氧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和药效成分皂苷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和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生物量和最高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AMF) 菌根侵染 三七 皂苷 HORMESIS
  • 简介:目的:探讨管花肉苁蓉寄生及不同寄生数量对年生中国柽柳光合特性和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寄生、寄生1个、4个、8个管花肉苁蓉柽柳分别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测定分析柽柳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柽柳株高、茎粗、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干重等生长指标。结果: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增加,柽柳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三者均表现为处理C〉处理B〉处理A〉CK;10月柽柳叶叶绿素含量最高,9月11日柽柳叶光合速率达到峰值,11月柽柳叶可溶性糖含量随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增加,柽柳株高、茎粗、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干重均显著降低,各指标均表现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结论:管花肉苁蓉寄生促进了柽柳叶光合能力提升,但随着寄生数量增加,柽柳各部位生长量显著降低。

  • 标签: 管花肉苁蓉 柽柳 光合特性 寄生植物
  • 简介:目的:应用多指标的正交实验设计合并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芍药甘草汤配比关系.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对小鼠正常和亢进状态肠推进影响,以及对正常和亢进状态下离体兔肠影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评指标与考察因素间数学模型.结果: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芍药甘草汤最佳配伍A3B3,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多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建立复方配比关系数学模型,并对其他配比关系作出客观预测.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正交设计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多指标成分质控方法,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为研究对象,进行中药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方法:采用HPLC、UPLC—PDA方法,多波长检测,同时完成了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结果: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可作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结论:HPLC多波长同时测定中药复方多指标成分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质量评价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 简介:近日,《糖尿病学》(Diabetologia)发表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战丽彬研究团队关于《中药复方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大鼠海马影响》文章。首次报道了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并鉴定了4个可能与发病密切相关蛋白质及滋补脾阴方药6个作用靶分子。因此成为该期封面文章。

  • 标签: 糖尿病学 认知下降 靶分子 中国科学家 中药治疗 比较蛋白质组学
  • 简介:10种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外对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白三烯B4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0-5mol/L大黄素抑制率为100%,3×10-5mol/L齐墩果酸抑制率为45.5±4.4%,1×10-4mol/L放线瑞香宁、去氧胆酸等也有定抑制作用。

  • 标签: 白三烯B4 大黄素 齐墩果酸 放线瑞香宁 去氧胆酸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 标签: 苦参 不同采收部位 苦参总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