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04~2021.04月收治的输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蓝双色法进行分组,分为检验1组(n=100,常规方法检验)和检验2组(n=100,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对比观察两组检验方法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正反定型符合率相比,检验2组符合率高达99.00%和97.00%,且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00%(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有助于提高检验符合率,且输血后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正反定型符合率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患者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行门诊与住院的140例预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使用凝聚胺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组70例,使用微柱凝胶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两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符合度、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经筛查显示假阳性率为57.9%高于实验组的0.0%,对照组与抗人球蛋白法的筛查结果符合度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血液系统疾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内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疾病,差异显著(P<0.05)。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风险,保证输血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逐渐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非营利性组织迅速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的血液管理领域,政府应该如何采取行动以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血液管理混乱问题,如何才能真正保证我国血液管理事业健康、有序、高效、稳定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 标签: 血源管理 临床输血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血源管理保障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患者输血情况,并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患者输血情况相比较。其中前者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后者未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对比两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后,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P值<0.05。结论开展优化血源管理有助于提高输血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优化血源管理 输血安全 有效途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行静脉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静脉输血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前期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47%,P<0.05。结论加强静脉输血中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出血 不良反应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本医院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从2020.9-2021.4入院患者中抽取50例,为患者进行抽签方式分组,均分每组25例,分析组应用质量控制输血检验,常规组采取常规输血检验,评价对比指标:输血质量评分。结果:分析组患者采集标本准确性、项目检查、输血指征符合、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申请单填写等评分对比常规组均较高(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质量控制可提升输血质量。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质量 血样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13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类型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结论:输血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反应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清单管理在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至2021年在输血过程中使用《输血安全管理清单》的294人次输血患者为观察组,2018年至2019年未使用《输血安全管理清单》的285人次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在使用《输血安全管理清单》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的护理缺陷。结果 在使用《输血安全管理清单》后,在合血、取血、输血前核对、输血过程中观察、输血结束后的处置等环节发生的缺陷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医嘱执行和合血标本质量控制上改进明显,有效控制了医疗风险。结论 清单式管理作为护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输血护理质量改善、预防错误和保证患者安全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可以以规范静脉输血操作流程,持续改进静脉输血护理质量,保证输血过程更加安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清单式管理 输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评价急性大失血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5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急性大失血患者;按照不同输血方法分为3组,1组为参照1组(n=28,单纯输注单采血小板),1组为参照2组(n=28,单纯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组为联合组(n=29,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观察、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平均止血时间指标方面,联合组(3.02±0.78h)相比于参照1组(6.45±1.69h)、参照2组(7.30±2.65h)显著较短;在有效止血率方面,联合组(88.89%)相比于参照1组(62.50%)、参照2组(50.00%)显著较高;在24小时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方面,联合组(4.76±0.68U)相比于参照1组(12.91±2.24U)、参照2组(14.05±3.97U)显著较低,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急性大出血患者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具有显著疗效,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止血,切实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输血治疗 单独输注 联合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检查结果,总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输血前患者共4098例。检查方法:微柱凝胶法。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结果显示有36例阳性,阳性率为0.8%,其中影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因素有既往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结论:对有输血需求的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大幅度提升输血的安全保障性,将可能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在临床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微柱凝胶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降蛋白综合治疗方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10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且血肌酐<265umol/L患者均分四组每组26例。其中使用氯沙坦治疗设为L组,使用贝那普利+前列地尔设为BQ组,使用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为SQ组,使用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为LS组。分析上述四组治疗前、治疗后30d尿蛋白(AIb)、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AI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LS组、SQ组、BQ组、L组,其中BQ组与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下降由多至少依次为LS组、L组、SQ组、BQ组,同种炎性指标各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分别为L组3.85%,BQ组23.08%,SQ组15.38%,LS组3.85%,BQ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L组、L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上,四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临床疗效,其中疗效最优为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但因雷公藤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功能较差患者可考虑来氯沙坦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因对血管存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极易出现静脉炎,因此贝那普利+前列地尔与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在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滴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大量蛋白尿 降蛋白 综合方案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