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输血科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的必要性

张梅

大邑县人民医院 输血科 四川成都 611300

一直以来,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生命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在临床患者抢救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让患者快速、安全、有效地输血是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怎样缩短为患者提供合适血液的时间?

以前的输血工作大多依托于人工,由临床医师手工开具输血申请单,需要将患者信息全部手工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填写完后还需要再次核对是否正确,无误后再签名、审核,转交护理人员执行医嘱采集患者样本,再送到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科工作人员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后,需要手工填写患者信息和献血员血液信息,出具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由于为手工填写的患者信息,每个人的字迹不同,难免出现无法辨认、辨认错误的情况,易造成配血样本采集错误、配血报告单患者信息错误等情况,从而延误患者输血。

现今可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输血工作全过程管理。临床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申请配血,系统可直接提取患者信息并将之导入输血申请单上,由护理人员打印患者信息、再将配血申请信息的条码张贴在配血样本上,及时将配血样本送到输血科。输血科完成配血后,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出具配血报告,免去了人工填写患者信息与献血员血液信息的繁琐和错误可能,临床能及时获取配血完成信息并取血输注,输注结束后及时通过信息化系统上报输注情况、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避免了错误辨认患者信息,发出错误报告的可能,延缓为患者提供合适血液的时间。

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避免临床在开具输血申请单时需录入患者信息,而是直接提取患者信息导入输血申请单,大大节约了临床医师开具输血申请的时间。护理人员根据输血申请医嘱能准确识别患者,轻松核对患者信息,避免采集配血标本错误和标本上患者信息填写错误。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后,工作人员直接提取患者信息,核对信息无误后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完成检测后可直接出具配血报告,节约了录入患者信息的时间。临床可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及时查看配血结果,避免了等待纸质报告而耽误时间。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怎样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信息化管理系统集中处理患者信息,可直接提取患者信息应用于输血全过程。临床医师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下达配血医嘱后,护理人员可直接打印配血医嘱条码,条码上患者的信息清晰明了,避免在采集配血标本时因人为识别信息错误而导致配血标本采集错误,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

输血工作的核心是“为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输入正确的血液”。这三个“正确”是输血工作中缺一不可的环节,是抢救危重患者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正确的患者”是根本保障,如果将患者弄错,无论技术多么精湛,抢救多么及时,对患者而言都是灾难。“正确的时间”是时间保障,抢救患者需要争分夺秒,早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康复的希望。“正确的血液”是技术保障,在保证了时间正确、患者正确后,唯有为患者输注了正确的血液,才是完成抢救工作的一个正确循环,是对患者真正意义上的抢救,是对生命的负责任。

三、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怎样提高患者的输血有效性?

输血科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沟通,并针对不同病情、不同患者与临床医师一起制定相应的输血方案,提高患者输注血液的有效性,达到输血治疗的预期目标。当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输血科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了解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身体的各项指标变化,判断病情变化是否与输血有关。当患者发生严重输血反应后,临床和输血科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追踪患者后续病情变化,快速制定新的治疗方案,调整后续治疗手段,将输血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妨碍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医疗机构宜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输血工作全过程管理,缩短为患者提供正确血液的时间,提高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患者的输血风险,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使输血治疗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输血科的日常血液管理工作中。

血液从离开血液中心开始,输血科工作人员就需要记录血液转运途中的温度、时间,到达接收医院后,工作人员需要有交接记录、入库记录、保存记录、出库记录,血液使用后的反馈记录、销毁记录,血液报废时的申请、审批、处理记录等。若采用人工登记方式,需要多个登记记录本,由当班工作人员每一项逐一填写,非常费时、费力,还非常容易发生漏填、错填、未填等现象,或者工作人员填写的信息无法清楚辨识,且保存不易。输血科的各项工作记录和资料均需要保存很长的一段时间(一般为10年以上),各医疗机构的输血科为了保存这些资料,不得不利用大量空间和时间来完成该项工作,但是当需要查阅既往的资料时,又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在资料堆里慢慢翻找,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

而输血科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一系列的血液日常管理工作中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血液离开血液中心的时间、温度,工作人员的交接记录,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下来。血液的入库、出库工作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血液的库存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管血液的库存温度、库存血量、库存类别、失效日期等。当血液的库存温度超限、库存血量不足、库存血量超高限、血液接近失效日期等或者仪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醒输血科工作人员及时解决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大大节约了人力的同时,可以将系统中所有的信息导出备份并长期保存,且可以在需要查询既往信息资料时,利用电脑技术进行快速检索、查询,避免了浪费大量人力的同时还节约了时间。

输血科还可以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的输血患者的信息管理工作。

输血患者的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当一份输血申请单到达输血科时,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有无既往输血史、妊娠史、过敏史、用药史等,某些特殊的疾病患者,输血科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等,才能在为患者进行配血试验时,制定合适的方案,安全输注血液。当这些信息均已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只需进行检索并了解患者信息后即可。特别是某些患者有既往输血史,且已才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时,当患者再次入院,需要输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检索患者既往抗体情况,直接找寻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为患者进行配血,增加配血成功率,避免工作人员在发现配血不合时,再重新查找原因,从而延误了配血工作。

因此,输血科采用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输血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缩短输血科工作人员为患者配血的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输血有效性,保障患者输血的安全;可以协助工作人员进行输血科日常血液管理工作和输血患者的信息管理,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的同时,也让工作人员能更方便、更快捷地整理各种资料、数据,在需要时能快速、准确地查阅各项信息,保障输血科各项工作顺利、安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