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84例患者行经膀胱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84例通过7-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治愈76例,好转5例,无明显效果3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并术后用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腺性膀胱炎术后 膀胱灌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镜下的形态表现特点,评价膀胱镜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住院临床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27例,均在未治疗前行膀胱镜尿道镜检查,进镜时手感尿道阻力及观察膀胱镜下膀胱形态改变。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过程中,仔细观察膀胱镜下表现,分别可区分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弛张类型,从而可区分本病的类型病变部位。结论 膀胱镜尿道镜检查作为基础检查手段,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都有较好的鉴别及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镜  尿潴留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膀胱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观察组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控尿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膀胱黏膜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行膀胱黏膜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总依从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67.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对照组为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膀胱黏膜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加速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膀胱黏膜电切 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本文分析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60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较为明显,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较高,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值通过计算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微创手术中行针对性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微创手术 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行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和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选择40例精细化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及常规护理下的40例患者,各自组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所选病例均为接受了微创手术的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以小组为单位比较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BDI、BAI评分与护理前进行横向对比之下均有降低(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 微创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疗效及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2012年36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总结。结果27例一次性经尿道电切切除,2例膀胱前壁肿瘤术中改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术后复发行2次电切术。结论对于浅表膀胱肿瘤及耐受手术能力差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最佳选择。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可能成为一个临床可以考虑的选择。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耻骨上切开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3年1月~2010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使用在膀胱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将84例患者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患者使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复发率相比B组明显更低,且A组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数据均小于B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膀胱肿瘤病症进行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和后期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膀胱肿瘤 部分切除 经尿道电切术
  • 简介:摘要以往我们在膀胱训练方面采用制定饮水计划、定时排放尿液、冷热刺激、屏气、手法协助等综合训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缺点训练时间较长,易引起患者倦怠悲观思想,结果出现不配合现象。低频脉冲电治疗是指频率1000赫兹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低频脉冲电流的作用下,细胞膜受刺激,离子通透性改变,形成动作电位发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反应。通过轴突反射,引起局部充血,同时肌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形成“泵”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消除非特异性炎症。同时利用低频电流刺激膀胱平滑肌,使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替代或纠正器官的功能。

  • 标签: 低频脉冲电 膀胱区 电极 残余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电切治疗(TURBT)加膀胱灌注防治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6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电切治疗(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后,用无菌蒸溜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接着每2周1次,共4次。然后每4周1次,共2次。再其后每三个月1次,共2次。间隔半年最后一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较少.均未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剌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复发18例,复发率26.4%。结论电切治疗(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气化切割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及间歇性导尿,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再训练,训练时间为60天(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残余尿量及尿中白细胞阳性例数测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膀胱功能、残余尿量及尿沉渣定量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膀胱再训练可以使SCI患者膀胱有规律地排空,从而有效控制尿路感染、改善膀胱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10.00%,治疗依从性95.00%;对照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为75.00%,治疗依从性为73.33%,并发症发生率31.67%,治疗依从性为73.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治疗中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6年 4月 -2020年 3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通过病历单双号分组,观察组实施 TURBT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长各项指标均优于 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比对照组的 22.86%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肿瘤 TURBT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4.3月-2015.3月间收治的74例浸润性膀胱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划分为普通组,为患者提供一般手术期间护理服务,于2015.4月-2016.5月间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干预组,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普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干预组为5.41%,干预组发生率较低,P<0.05。普通组患者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4.32%,干预组满意度为95.95%。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膀胱癌患者提供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治疗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且对于护理流程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且多为恶性肿瘤。β-萘胺、联苯胺等化学致癌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尿路和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是发生膀胱肿瘤的两大主要原因。吸烟、过量饮用咖啡、膀胱慢性感染与膀胱肿瘤的形成有关。膀胱肿瘤包括上皮组织和非上皮组织来源两种肿瘤,98%的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4倍,51~70岁发病率最高达58%。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邻近膀胱颈部的肿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输尿管口周围的肿瘤可引起同侧肾积水。膀胱镜检查可以鉴别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数量等。CT,B超等可提供初步诊断资料。15%的膀胱肿瘤是由上尿路移行上皮肿痛种植转移所致,所以对于膀胱肿瘤病人必须行静脉尿路造影,以排除上尿路病变。手术治疗是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和膀胱全切。膀胱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所以保留膀胱的病人术后连续2年行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1次。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有输尿管皮肤造瘘或肠管替代两种方式。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可考虑放疗、化疗或介入治疗,疗效不佳。

  • 标签: 膀胱肿瘤 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简便、灵活、无创伤性,较之膀胱镜检查有一定的优势。超声检查不仅可观察到肿块的数目、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分期及与膀胱壁的关系,同时还可观察到肿块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和对周边脏器的转移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临床拟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对预后的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膀胱疾病 超声检查 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