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江苏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已发现近万处,有近3000处已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100多个点。江苏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较多的省份。全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

  • 标签: 理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资源 科学 省级 历史
  • 简介:四川辛亥保路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铁路主权和清王朝卖国卖路为开端,从破约保路、和平请愿,到罢市罢课、抗粮抗捐,最终发展成遍及全川范围的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武装起义,直至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在这期期间,发生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离不开舆论宣传的巨大作用。从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物中可以看出,保路运动宣传品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语言,都表现出全民性、大众的特点。

  • 标签: 保路运动 大众化 全民性 宣传品 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铁路
  • 简介:新发现的药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药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药氏,应出自沙陀三部落,根据基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陀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陀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 标签: 药元福 沙陀 族属
  • 简介: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快速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工作形式也开始走向个性及数字,兼具学习与服务功能。由于文物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重点,应拉近其同公众的距离,突出其情感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从而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通俗化与知识相互予以完美融合。本文详细探讨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融合知识的策略,以提升展览效果,让博物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 标签: 博物馆陈列展览 通俗 知识化 融合
  • 简介:在气候影响下,塔砖材料性能的劣加剧了中国古塔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古塔的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砖塔一1500年历史的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的法王寺塔进行同一性研究,欲证明两塔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两塔塔砖的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塔塔砖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塔塔砖材料实验结果的差异证明: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300年气候影响下(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塔砖材料孔隙率的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塔砖性能劣的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的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塔砖材料孔隙率增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在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对因塔砖材料性能劣而产生的古塔塔体的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的保护。

  • 标签: 气候变化 同一性 材料成分 材料结构 表观特征
  • 简介:胶矾水是书画装裱和修复中常用的材料,但同时也是导致纸张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改性胶原蛋白用于书画粉颜料加固的适用性,以鱼胶、壳聚糖及魔芋葡甘聚糖等为原料,考察了固色剂对宣纸及着色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色剂处理后,固色剂在纸张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明显改善了纸张的力学性能,并且固色剂对颜料的老化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本研究将对书画装裱中传统工艺的科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书画 固色 高分子材料
  • 简介:全球范围内动物考古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有关过去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信息,推动了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动物考古实际上是研究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学问。

  • 标签: 动物考古 考古遗址 考古研究 骨骼 出土 科学化
  • 简介:中国大约公元前14世纪开始出现人工冶铁块炼铁制品。大约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最早发明创造并使用生铁冶金技术。战国秦汉之后,中华文化圈内大规模使用生铁制品,创新发展了多种生铁制钢工艺,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技术动力。广西地区至迟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生铁制品,大约公元9世纪开始出现生铁,自炼遗址。这些生铁冶炼遗址主要分布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到太平山镇约30平方千米范围内,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高锰渣生铁冶炼遗址群。揭示广西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炼技术面貌,将为探讨古代生铁冶炼技术在岭南地区传播的时空框架。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多样性发展,及其对历史文化影响、遗址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冶金史 岭南地区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冶金考古
  • 简介:为了探讨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表层劣空鼓病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以西黄寺建筑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全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法测试方法对表层空鼓处岩样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依据测试数据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空鼓病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产生空鼓的原因是岩石内部本身具有层状结构和大量片状膨胀性粘土矿物或石膏;在雨水的作用下使其表面溶蚀,为水进入砂岩内部提供了条件。砂岩内部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部位遇水后发生急剧膨胀,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由于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地方,岩层的联结强度又较低,在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便会发生空鼓。本工作的测试方法及空鼓产生的机理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 空鼓 特征 形成机理
  • 简介: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博物馆已成为继数字图书馆之后,又一个可望实现"数字革命"的领域.去年夏天,故宫博物院开通了自己的网站,率先迈出了的重要一步.国家教育部也提出了"对大学博物馆进行数字改造"的计划,教育部和财政部拨款2000万元,配套给15个高校的博物馆进行试点性的一期工程.

  • 标签: 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图书馆 国家教育部 高校 大学 行数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近三千所,有接近半数的博物馆均已在建设不同类型的数字博物馆数据库。近年来,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博物馆事业逐步完善,当社会步人信息社会迎来网络时代的今天,为适应人们对数字信息的需求,数字博物馆建设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独立数据库架设转入各类数据库形式整合时期,

  • 标签: 数字化博物馆 网络时代 整合时期 数据库 架设 信息化社会
  • 简介:2015年,新疆钱币博物馆的工作量一下增加了不少,这其中,钱币普查工作又成为新增工作的重中之重。说重中之重是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钱币博物馆馆藏所有钱币的实物拍照(照片影像资料)、登记(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人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项)、录入和数据上传等项工作——即信息采集登录。

  • 标签: 钱币博物馆 馆藏文物 普查工作 规范化管理 纪实 单位名称
  • 简介: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 标签: 中原地区 中国 文明化进程 表现形态 演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