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同一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反应存在晕轮效应。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投资者存在行业晕轮效应后,会根据所在行业的晕轮效应程度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机。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行业晕轮效应程度越大,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时机越早。这一结论不受上市公司的消息类型、信息集中披露情况及预约披露制度的影响。本文丰富了行业内信息传递理论,研究结论揭示了上市公司择时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业层面的动因。

  • 标签: 信息披露 行业晕轮效应 行业内信息传递
  • 简介: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能否成功影响重大。本文以2008-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的EMBA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此探索企业创新活动的驱动因素。研究显示,EMBA背景的CEO更热衷于创新活动,该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分样本检验发现,CEO的EMBA背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非一线城市企业。机制检验发现,EMBA通过改善CEO的知识结构、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作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拓展了个体特征和企业财务行为研究范畴,并为理解中国正式制度不完善情境下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经验证据。

  • 标签: 学习效应 关系网络 企业创新 工具变量法
  • 简介: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 标签: FDI 技术溢出 门限回归 面板 贸易经济
  • 简介:从农民收入来源角度,利用全国1985-2015年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考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和短期效应.结果表明在长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效应较弱;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效应较大,而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效应较小.在短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的效应为正且较强,而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效应为负且较弱.此外,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应没有时滞性,而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效应有时滞性.

  • 标签: 财政农业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 收入来源 农民收入增长 三农”问题 补贴性支出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西方相关的信号理论和效率理论在中国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得出的信号显示工具主要为支付价格。若收购时支付价格小于每股净资产则会对财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发现收购是解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的一种外部途径。当上市公司在收购前经营效率较低时,收购的财富效应较大;并且,当上市公司在收购前经营效率较低且责任人明确时,收购的财富效应更大。

  • 标签: 上市公司收购 财富效应 信号理论 效率理论 中国 股权结构
  • 简介:<正>一、1998年预算安排基本上体现的是“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在1998年初,基于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财政预算是按从紧的政策要求进行安排的。这主要表现在: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安排是建立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基础上的。财政总收入安排9683.6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041.68亿元,增长12.1%。这种安排是考虑了亚洲金

  • 标签: 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1998年 1999年
  • 简介:本文以信息技术、电子与医药、生物制品三个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研发人员比重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研究了我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研发人员比重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地,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税种、不同优惠工具激励效应的差异。我们发现流转税优惠的激励作用大于所得税优惠。在享受所得税优惠的样本中,税基优惠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高于税率优惠企业,但这一点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 标签: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研发人员比重
  • 简介:"营改增"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8月1日起,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试点范畴,这对影视产业链中的制作、播映、发行等企业现有的票房分账模式及税负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举例说明"营改增"对影视业各链条企业的税负影响及探寻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纳税筹划建议。

  • 标签: 营改增 影视业 纳税人 税负效应
  • 简介:通过分析当前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标准、存在缺陷、产生缺陷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可知,公允价值会计症结在于会计要素确认不准,金融工具计量属性不能把握。而全面推广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根本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审慎看待公允价值会计的推广。

  • 标签: 国际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环境
  • 简介: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应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部审计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及职业化,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内容及审计目标的拓展及其加强与国际的协调。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内部审计 发展 对策
  • 简介:2015年1月25日,清华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在清华校园成功举办了"首席财务官全球论坛",近400位财务管理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近年来,国际经济和国际秩序发生了演变。新技术不仅给现代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新的经营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方式必然发生变化,才能在现代企业中真正做到把握住企业发展脉络。

  • 标签: 财务官 CFO 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方式 新加坡管理大学 财务管理者
  • 简介:关联性是研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Billioetal.(2012)的思想,从关联性及其方向性变化研究入手,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系统性风险的时变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显著上升,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其机构间的传染性要强于以往。平稳时期,各行业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占主流,而在金融危机期间,跨行业机构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银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传染影响显著增强,证券行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则更多地受到了传染影响。

  • 标签: 关联性 系统性风险 传染效应
  • 简介:针对证券市场监管当局全面披露的政策倾向,本文提出了用滤波效应来检验信息披露效果的思路,并结合公司规模和盈余变化两个因素,从不同信息披露策略选择的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频率的逐年提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小规模的公司利用信息披露操纵股价现象具有普遍性。

  • 标签: 公司 信息披露 滤波效应 频率 策略 股票价格
  • 简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非常显著,但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带来的环境效应也十分明显。以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有较大差异。从统计上看,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管制力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中西部地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随着环境管制力度的增强而显著减少。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环境污染 环境管制 环境效应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外商投资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研究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制,相对减少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背景下,新企业所得税制实施对引进外资的影响及其效应。其结论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虽然外商投资于中国境内的企业数量、绝对规模并未减少,且有一定增长趋势,但引资规模的增长幅度下降;投资于第一产业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一直极低,投资于第二产业比例逐渐降低,投资于第三产业比例相对提高,对引导外商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励不够明显。进而提出适度延长中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期并加大优惠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等实施一定期限的所得税免税优惠,适度延长基础设施建设的减免税期限或改变优惠方式等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建议。

  • 标签: 所得税制 资本输入 产业优惠 区域优惠
  • 简介:以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代理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模型,探讨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代理成本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代理成本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更加显著。

  • 标签: 内部控制 代理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 资本结构 国有企业
  • 简介:基于合成控制法,文章探讨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特区")对地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考查国务院确立滨海新区为"新特区"这一政策实验给天津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新特区"显著促进了天津经济增长,然而,其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由此认为,我国可适时将"新特区"实践经验推广至全国范围,同时需进一步发挥"新特区"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上的联动功能,将"新特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普惠至周边经济圈。

  • 标签: “新特区” 经济增长 区域协同发展 合成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