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流域综合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治理措施、治理作用及政策建议四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科学合理的实现流域综合治理。

  • 标签: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政策建议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县646100
  • 简介: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胃镜检查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对后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认为胃镜检查的过程十分痛苦,对胃镜检查抱有恐惧和抵触的心理,不愿意做胃镜检查,这样就会耽误自身病情,对后续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就尤为重要。在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就诊者进行引导,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工作,消解病人的抵触情绪。在术中,医护人员要确保对病人的关怀与沟通,尽可能减少病人在胃镜过程中遭遇的痛苦。在术后,需要观察患者做胃镜后的反应,告知其应当注意的事项,避免后续的损伤。胃镜检查对护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好的护理能够大幅降低受检者在胃镜检查中的不适感,消除其抵触情绪,让胃镜检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降低检查耗费的时间。

  • 标签: 胃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的中期生存质量,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多学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中期生存质量。结果62例患儿中,1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5例纳入近期随访。Gross分型Ⅲa 35例,Ⅲb 10例,长段型5例,44例一期手术治愈,1例延期手术治愈,二次手术9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吻合口瘘8例(17.8%),吻合口狭窄11例(24.4%),气管食管瘘复发2例(4.4%),血流感染14例(31.1%),手术切口感染4例(8.9%)。38例纳入术后中期随访:2例因误吸死亡,食管狭窄行食管扩张29例(76.3%),1.5岁有吞咽功能障碍5例(13.2%),胃食管反流3例(7.9%),营养不良6例(15.8%)。多学科协作后的生存率升高(57.1%对85.3%,P=0.013),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下降(46.4%对20.6%,P=0.03)。结论进行多学科合作,规范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术后随访,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食管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股骨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股骨端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9.2岁(范围:5~16岁),其中1例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15例患儿为首次手术,11例患儿为翻修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儿童髋钢板固定。观察26例患儿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中11例行翻修手术患儿的畸形复发原因。结果行初次手术的15例患儿中,13例行截骨或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病灶刮除+异体骨植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行翻修手术的11例患儿中,9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年(范围:1.0~3.5年),患儿截骨或骨折端愈合良好,畸形矫正满意,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1例,局部骨吸收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1例翻修患儿在既往16次手术后复发,复发原因包括带锁髓内钉远端失效6例次,带锁髓内钉端失效3例次,钢板固定失效5例次,病灶刮除人工骨植骨术后复发2例次。结论截骨矫形辅以坚强内固定支撑是治疗儿童股骨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带锁髓内钉最为常用。由于生长发育、疾病进展等原因导致内固定失效是畸形复发导致翻修的主要原因,需术后密切随访。

  • 标签: 儿童 截骨术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多段截骨 复发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排名首位的死亡原因,如何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意义重大。功能性红外光谱(fNIRS)技术作为神经科的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具有价格低廉、简单便捷、设备等优点,具有较广泛的用途。本研究将fNIRS与传统神经检测技术比较,为fNIRS作为脑卒中的监测、治疗以及研究工具提供了初步证据,后期研究可以更加关注fNIR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及其在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谱学,近红外线 功能性神经成像 应用 诊断 治疗结果 综述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光生物调节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特别是红光和红外光照射可以治疗抑郁症,且与传统的神经调控技术相比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红光和红外光照射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抑郁症新型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光生物调节作用 红光 近红外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CSP患者112例,均采用UA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患者年龄22~42(32.79±5.16)岁,剖宫产次数1~3[1(1,2)]次,停经时间29~90(50.14±13.50)d。依据超声检查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相关标准分为3组:Ⅰ型组20例,Ⅱ型组55例,Ⅲ型组37例。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和远期(>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UAE及清宫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发热22.3%(25/112),下腹疼痛49.1%(55/112),恶心、呕吐33.9%(38/112),穿刺部位皮肤淤青29.4%(33/112),尿潴留15.2%(17/112),下肢麻木3.6%(4/112)。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月经量减少19.6%(22/112),闭经2.7%(3/112),宫腔粘连1.8%(2/112),坐骨神经损伤0.9%(1/112)。术后发热率Ⅰ型组为50%(10/20)、Ⅱ型组为12.7%(7/53)、Ⅲ型组为21.6%(8/37),Ⅰ型组高于Ⅱ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型组与Ⅰ型组和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其他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UAE虽为微创操作,其术后并发症问题不容忽视:下腹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月经量减少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Ⅰ型组发热率高于Ⅱ型组发热率,其余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妊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与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其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高信背比和更深组织穿透等特性的术中实时影像技术,能够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拓展潜力。随着新型染料的开发,这项技术能够在肝癌靶向成像、胆管灌注评估和远端胆总管显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就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近红外二区 胆道造影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肱骨端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出现的肱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肱骨端骨折术后出现的20例肱骨头坏死患者资料。男7例,女13例;年龄平均57.4岁(35~84岁)。分析其骨折分型、肱骨头坏死塌陷的时间,测量内侧残余骨距长度、肱骨头厚度并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8~104个月(平均48.3个月)随访。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12例;合并肩关节脱位10例。根据AO-OTA分型:C型骨折16例,B型骨折4例。内侧残余骨距长度平均4.8 mm(0~10.7 mm);18例内侧软组织合页有破坏,肱骨头厚度平均为20.6 mm(13.6~33.0 mm)。骨折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8.4周(5~12周)。诊断肱骨头坏死的平均时间为16.5个月(8~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53.4分(22~74分),健侧平均为85.5分(53~98分),患侧与健侧比为62.43%(27.95%~82.70%)。结论复杂肱骨端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肱骨头坏死,多为三、四部分骨折或合并肩关节脱位,多数患者内侧软组织合页有破坏,残余内侧骨距长度多<8 mm,坏死时间发生晚,肩关节功能较健侧明显降低。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坏死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正常成人胫骨端骨骺融合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集下肢无明显异常者膝关节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为(38.7±8.4)岁(范围25~5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5.3±4.0) kg/m2(范围18.75~41.8 kg/m2)。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胫骨端和骨骺融合部位的三维模型。研究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与年龄、BMI的关系,同时分析骨骺融合部位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出的成人骨骺融合部位在三维空间上是一个复杂的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通过3-Matic Research 12.0软件获得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为(2 994.7±645.3) mm2(范围1 704.0~4 650.0 mm2)。男性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为(3 269.3±533.9) mm2,大于女性的(2 577.6±578.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与年龄(R2=0.02,P=0.268)和BMI(R2=0.04,P=0.125)无显著相关性。利用Mimics软件在膝关节CT的横断面获取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CT值分别为(451.059±74.953) Hu、(1 018.412±125.732) Hu、(1 414.162±107.848) Hu。测量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厚度分别为(1.814±0.090) mm、(2.511±0.089) mm及(3.189±0.185) mm。结论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正常成人胫骨端骨骺融合部位进行可视化研究。成人骨骺融合部位为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骨骺融合部位的骨皮质密度较低、厚度较薄,理论上讲在间接暴力下容易发生骨折。

  • 标签: 成年人 胫骨 成像 三维 骨骺 形态发生
  • 简介:摘要红外光谱(NIRS)是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灌注的自动调节功能及脑激活水平。NIRS在神经危重症监护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已取得广泛应用。我们回顾了NI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认知障碍评估领域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该技术与目前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劣对比。未来NIRS有望在认知障碍的评估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认知障碍 血液灌注 血氧测定法 近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解剖学位置、原因及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股骨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动脉”“血管损伤”“血肿”“假性动脉瘤”“解剖学”,以及“proximal femur fracture”“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femoral artery”“vascular injury”“hematoma”“pseudoaneurysms”“anatomy”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有关股骨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文献,排除无法获取全文、内容不符、低质量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对动脉损伤的位置、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股骨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位置多数在股深动脉系统。多因医源性操作引起,尖锐手术器械误伤动脉尤其常见,少数由移位的骨折块刺破邻近血管导致。患肢进行性肿胀和难以纠正的贫血是动脉损伤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彩超、CTA和DSA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超声引导下压迫及凝血酶注射等保守治疗适用于血肿和不存在压迫症状的假性动脉瘤,而伴有压迫症状、有较大破裂风险、保守治疗失败的假性动脉瘤应行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包括弹簧圈栓塞和支架植入,可以快捷安全地封堵血管破口,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动脉瘤的压力,费用高昂;切开手术治疗能够完全解除动脉瘤的压力,但是手术创伤较大。结论医师需要熟悉股深动脉系统与股骨的位置关系,对可能损伤动脉的操作器械和手术步骤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手术治疗的指征。继续优化现有手术方式中的器械、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改良介入器材的性能,是未来防治动脉损伤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股骨骨折 动脉损伤 医源性疾病 外科手术 解剖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是一项复杂的运动任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尤为重要。一般认为,姿势控制主要由皮质下神经网络和脊髓网络参与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在姿势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额叶和顶叶。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主要是通过检测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来反映神经活动,具有方便简单、实时检测等优势,是研究脑功能连接的重要工具,且其成像深度主要在皮质表面。衰老、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的姿势控制自动化调节水平降低,其机制和表现上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fNIRS在姿势控制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姿势控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指导思路。

  • 标签: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姿势控制 预期性姿势调节 脑机接口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89~2018年轮台县冬小麦生长季(9月至次年6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轮台县30年冬小麦生长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台县30年冬小麦整个生长季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439mm/10a,减少趋势比较明显。轮台县30年冬小麦生长季平均降水量为30.8mm,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起伏特别大,极易发生干旱灾害亦或洪涝灾害,给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轮台县30年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乳熟-灌浆期降水量各个生长期降水变化与整个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减少变化趋势,但是各个阶段降水气候倾向率有所差异,各个生长期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369mm/10a、-0.15mm/10a、-1.549mm/10a、-0.164mm/10a、-0.36mm/10a,减少趋势最为显著的生长期为返青拔节期。轮台县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某些年份亦或者时段降水不足或过剩,所以麦田应确保干旱能灌溉洪涝能排水,确保冬小麦的正常生长,进而实现优质高产。

  • 标签: 轮台县 冬小麦 生长季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吐鲁番地区10年气象灾害特征及相关防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气象灾害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机场针对吐鲁番地区气象灾害的防御策略,旨在不断提高吐鲁番地区航空气象观测水平,保障航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的为社会民众服务。

  • 标签: 吐鲁番地区 气象灾害 气象特征 防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透视方法在肱骨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二科单纯肱骨端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61~79岁。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25例,4部分骨折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X线透视法,观察组采用改良X线透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中最后一轮正侧位X线透视所需要的次数和时间,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Neer分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最后一轮透视所需次数3~7(4.2±1.2)次、累计时间3.5~15(5.6±2.6)min,观察组最后一轮X线透视所需透视次数2~5(2.5±0.9)次、累计时间2.5~6.5(3.1±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8、3.808, P值均<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7±5)min、术中出血量(84±5)mL均小于对照组的(85±6)min、(94±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5、4.384,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深部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14例、对照组13例患者术后随访达12个月,其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依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观察组优7例、良6例、可1例,对照组优6例、良6例、可1例。结论改良的术中X线透视方法较传统透视方法可减少术者及患者辐射暴露,其操作相对简单、可重复性好,间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点,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