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近代史上,当西学大规模涌入中国后,曾有不少人声称西方器物技艺和典章制度乃中国“古已有之”。王韬在(弢园文录·原学》中就曾指出:“中国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屠仁守认为、西洋天算地舆格致之学,都是中国所固有,《六艺》中“数”即西洋数学,宋儒所讲格致,即西洋科学。黄遵宪考证更详细:“以余讨论西法,其立教原于墨子…,而其用法类乎申

  • 标签: 典章制度 近代史 黄遵宪 西洋 礼乐制度 王韬
  • 简介:许霆案一审判决以来,大众对许霆不当占有行为非但不予遣责,相反却寄予了极大同情与宽容。大众心态无非是认为许霆行为是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实施行为,大多数人无法抵抗诱感其实便是普遍人性反应,而对于此种普遍人性严厉惩罚便是违反了大众公认大数法则。因为,人类本性中所呈现出来行为相似性与稳定性并不完全是出于理性,

  • 标签: 大数法则 民意 普遍人性 一审判决 人类本性 行为
  • 简介:罗马法不仅在私法科学上奠定了西方法律知识与技术基础,而且在刑事司法程序领域,罗马法对后世贡献也是有迹可循。共和时期区分出私罪与公罪概念,在刑事程序上也相应地发展出二元化模式。公罪检控权完全向人民开放,而私罪控告权却是有主体限制,只有受害人才是适格起诉者,这个制度被日耳曼西欧诸族继承,成为蛮族时代西欧私诉化刑事检控模式源泉。帝国时代刑事检控体制是在共和时期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帝国政治集权加强导致一种特别刑事司法程序出现。这种程序由帝国官员主导展开调查,为共和时代私诉体制注入了新官方体制元素。这使我们得以观察到,在罗马刑事检控权制度中,现代西方刑事诉讼两大传统类型即对抗制与纠问制主体性区分标准已经初现端倪。

  • 标签: 私罪 公罪 古罗马刑事检控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实践和理论表明,在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中,检察机关派员出庭,一方面代表国家支持公诉;另一方面,又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上述两个方面,都是通过法律赋予它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来实现。国家诉讼活动要体现民主,控诉方与被告方在法庭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在同时,人民检察院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之间,又绝不能简单等同。因此,必要区别仍应存在,我认为,人民检察院要进一步搞好审判监督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个别条款还有斟酌必要,现提出供大家讨论。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双方讯问、质证。……'。检察机关既然代表国家支持公诉,它与被告之间关系,就根本不同于任何具有平等地位'双方'(如'协议双方'、

  • 标签: 审判监督 刑事诉讼法 支持公诉 审判活动 被告方 证人证言
  • 简介:<正>随着我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当前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现象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所要求公平竞争,阻碍了经济健康发展。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文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无疑为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较有力法柞保护,本文试就商业秘密有关法律问题作些探讨。

  • 标签: 侵犯商业秘密 法律问题 侵权人 允许他人使用 《反不正当竞争法》 人才流动
  • 简介:本文从法学角度探讨了有关“礼”概念两个基本问题:礼渊源和精神。主要是:(1)分析了“礼”渊源复杂性质并进一步指出“礼”在渊源方面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特质;(2)学者普遍认为“礼”精神或本质为差异性和等级性。

  • 标签: “礼” 渊源 精神
  • 简介:律师往往要比学者更多从经验上感受并判断法官优劣。律师对法官判断标准明显是非常职业化。律师对法官还有一系列更为细致具体有关能力评判标准,涵盖了在整个司法过程中法官所体现出能力、经验和品质。从律师角度衡量法官优劣,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国司法改革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律师 法官 职业道德 中国 司法体制 改革
  • 简介:私法不属于法而属于法律,并且属于法律中国内法。国际法与私法公法区分无关,但私法是国际法基础。民法是基本私法和普通私法。私法体系包括了效力从高到低三个层次,即宪法性私法、民法和特别私法,这种私法体系观与目前学界盛行民法加商法私法体系观截然不同。

  • 标签: 私法 国际法 宪法 民法 私法体系
  • 简介:刑事司法公正核心是量刑,其科学、正确标准为是否公正,是否完美地体现了刑罚目的要求,是否能有力地发挥刑罚功能。本文提出了依法量刑原则是我们量刑基本原则,报应与预防相统一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依法量刑原则具体化。为了正确、科学量刑,必须树立正确犯罪观、刑罚目的观,重视量刑偏差问题,采用正确量刑模式和量刑方法,禁止重复评价,并应当借鉴外国立法规定。

  • 标签: 量刑科学正确的标准 量刑原则 量刑模式 量刑方法
  • 简介:夫妻间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一种,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地转变,人们对于夫妻间侵权越来越注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文章就实践中出现夫妻侵权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建立夫妻间侵权民事救济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夫妻间侵权行为进行民事救济条件和方式提出了自己观点。

  • 标签: 夫妻侵权 立法现状 救济方式
  • 简介:本文探讨是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法理学者们关注基本问题:法品格。法品格是法律制度建设中统合正当性和合法性基准,也是与公正、公平及法正当程序等相辅相成一项重要法律价值。本文通过对德沃金法律观阐释论述,法品格这一概念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和现实重要性。

  • 标签: 法的品格 法的不确定性 法的生命 拟人化 法的解释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传统政治思想基石“中”、“道”观念起源追溯,分析了其文化底蕴和政治功能,指出两者殊途同归特征:“中”通过层次上不断提升而进入道;“道”由一条外在路径逐渐深入,抵达宇宙和事物之“中”。“中”具象地提供着权力合法性.“道”抽象地体现着权力神圣性。但在根本上,“中”即是“道”,“道”即是“中”。它们共同指向是:皇帝即圣人,即唯一决定者——“中”、“道”以绝对者名义,笼罩和剥夺了芸芸众生主体性。

  • 标签: 王权
  • 简介:一、作为过程司法改革"作为过程司法改革"中"过程"是本体意义上,对过程本体意义强调与过程哲学对世界解释相关。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黑格尔绝对观念自我发展及其外化表述中,在马克思"人们存在就是他们现实生活过程"和恩格斯"世界是过程集合体"论断里,都表达了世界是发展过程思想。而20世纪中叶,在由怀特海创立过程哲学中,过程则被系统地赋予了本体意义。

  • 标签: 过程哲学 人们的存在 本体意义 正当化 现实实有 现实生活
  • 简介:改革与法治关系非常复杂,从理论上说二者是能够一致。法治及其保障制度需要改革.要在深化改革中完善,比如司法公正就需要全面的司法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法律是现代国家治理主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改革措施都会促进法治完善。因此本文关注重点就在于何种性质改革能够通向一种中国语境新型法治建立。本文不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所有问题进行法律层面上详细说明,而只是对其中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框架性论述。下文首先区分了法治双重内涵及其相关改革着力点,并重点就权力法治管控进行论述,即哪些权力才应当关进制度笼子里。

  • 标签: 司法改革 法治思维 中国语境 保障制度 司法公正 国家治理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巴迪欧事件哲学中基本概念和核心命题,以此揭示事件哲学理论基础。巴迪欧认为,事件主要存在于事件场所,事件场所部分处于情境中。海德格尔追求存在之真理及其场域是普遍、稳定和常规,而与之相对立是特殊、不稳定和非常规,巴迪欧将这种非常规多元称为事件场所。巴迪欧将集合(情境)与幂集(情境状态)之间差异,融入对存在理解中,并根据存在在情境与情境状态中表现与再现形式不同,将其分为常态、赘生物与奇点三种类型。奇点反对赘生物和常态,它可以被表现却不能被再现,它属于情境,是一种元素,而作为子集不能被再现于情境状态中。它是历史存在本质属性,尤其是事件场所本质属性。事件场所与情境中奇点,即独特多元密不可分。但不是所有的情境中都能够有事件场所,巴迪欧将情境分为自然情境、中立情境和历史情境三种类型,只有在不稳定历史情境中,事件才有可能显现。事件由其所在事件场所与自身共同构成,它是不可在情境中显现元素,但又超越了情境中运算方式,虽不能被计为一,但也不能归为零,它呈现出一种“超一”姿态,与情境相关却超越了情境,而这一切构成了具有独特性质事件。事件是真理起点。真理是情境无穷子集,包含着无穷无尽踪迹。真理是难以察觉,它在知识里凿洞。巴迪欧借助保罗·科恩数学概念“脱殊”,说明真理是被假设完整脱殊忠诚程序所积极调查那些项再集合。真理不符合语法规则,正如事件不符合情境规则一样。他还借用科恩“力迫”证明法,证明真理存在。他将真理生成绘成一幅复杂“存在十字架”图式,以此描述真理生成脱殊途径。这是一幅真

  • 标签: 巴迪欧 事件哲学 理论基础 存在类型 情境类型 真理程序步骤
  • 简介: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晚清四大冤案之首。通过该案始末和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能够看到州县对死刑案件初审在最终判决中所起基础性作用。而州县对于死因检验和确定又是至关重要。杨案之所以成冤,原因很多,但如当年刑部结案报告所言“历次审办不实,皆由轻信刘锡彤验报服毒酿成”。从仵作“诬认尸毒”始,由于知县先入为主和草率,从验尸结论错误,到故意隐瞒和伪造证据,唆使提供伪证,严刑酷逼口供,并从州县而知府,而臬司,而巡抚,案件一步一步走向事实反面。余杭县城内一个豆腐作坊伙计因病死亡,终于成为一个牵连浙江地方三级官员甚至钦差大臣。惊动朝野大冤案。

  • 标签: 晚清 冤案 杨乃武 仵作 州县官
  • 简介: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法益侵害行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若能成立共同犯罪,是成立不作为共同正犯还是不作为帮助犯,均存在争议。相对而言,重要作用理论和因果过程支配理论具有妥当性。关于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作为犯性质,主要涉及在什么范围内承认犯罪阻止义务,以及在负有犯罪阻止义务者能够履行义务而不履行时,是成立共同正犯、同时正犯还是帮助犯。应当认为,在不作为者与作为者存在共谋场合,可以成立共同正犯;不存在共谋,如果否认义务犯理论,应当根据是否存在事实支配关系或者行为人对法益侵害结果发生作用力大小,分别成立不作为共同正犯和帮助犯。在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不作为犯场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成立不作为共同正犯或者同时正犯。

  • 标签: 不作为 参与 法益侵害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不作为的帮助犯
  • 简介: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推进,学界和实务界开始重新审视刑事诉讼理论。但学界与实务界分析思路或多或少地有些滞后,即将刑事诉讼视为单一价值观支配下有机整体,而忽略其中冲突与竞合。

  • 标签: 帕克 正当程序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 刑事诉讼研究
  • 简介:一般认为,转化犯是轻罪向重罪转化;那么理所当然,在转化犯中,转化以后犯罪法定刑应当高于转化之前基础犯罪法定刑,这样才能体现罪刑相当原则,否则,就无法实现刑法典采用罪转化这一技术手段目的.但是,作为转化犯适例,我国现行刑法第333条在法定刑设置上,与其转化犯相关条款法定刑之间却存在极大矛盾,为具体法律适用带来了困难.

  • 标签: 转化犯 法定刑 罪刑相当原则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