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评论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索拉纳曾指出:“欧盟希望在解决关键问题时和中国并肩作战,因为双方都很强大并都希望对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稳定做出建设性贡献.”然而,此后数年中欧关系的发展却表明,中国与欧盟似乎对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仍存在着认知差异.

  • 标签: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 认知差异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国际社会 中欧关系 欧盟
  • 简介:中日两国是近邻,复杂且变化的中日关系正处于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推进两国人民之间客观地相互认知,传播正确信息,解释中国相关外交政策,清除民众心理认识障碍,可以适当化解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

  • 标签: 中日两国 认知 人民 中日关系 邦交正常化 外交政策
  • 简介:网络新媒介改变了行为体互动的方式,具有汇聚、传播和引导民意的作用.在家乐福事件中,中国民众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介,对法国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 标签: 新媒介 家乐福 网络 事件 中国民众 舆论压力
  • 简介:由于中国在政治软实力上的脆弱、政治话语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在政治正确性标准上受制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政治和新闻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边缘和防御状态.中国应争夺网络公共外交的话语权、增强网络公共外交的全民性、重视网络公共外交的创新手段,并制定中国的网络公共外交战略,积极主动地塑造中国国家品牌.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网络 政治话语 创新手段 独立自主
  • 简介:中国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南非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与金砖国家,中国发展对南投资具有巩固中南传统友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多重战略意义.以南非媒体的相关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南投资的舆论环境,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对南投资方式,提高对南投资水平.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媒体舆论 投资国 南非 评价 认知
  • 简介:网络外交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外交系统耦合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实现手段.网络公共外交主要有三种形式:在线外交、虚拟外交与社会网络外交或者网络2.0外交.网络公共外交将沿着三个趋势发展:在目标追求上兼顾多元社会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并重,在组织体制上向复杂网络结构转型,在运行机制上为官方一非官方多元主体参与交流、博弈及合作的多样化问题解决路径.

  • 标签: 信息网络技术 公共外交 人类共同利益 系统耦合 社会利益 目标追求
  • 简介:世界华商大会是联系、沟通全球华商的纽带和桥梁。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发展历程和经济模式的华人企业家聚集在华商大会“发展经济,共同繁荣”的旗帜下,彼此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华商大会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全球华商整体形象的重要舞台。

  • 标签: 世界华商大会 网络 连接 经济模式 华人企业家 取长补短
  • 简介:网络时代,传统外交人员的情报信息作用、议题能力设置和专业地位都受到挑战,而网络外交借助其意志结盟和互动性的特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美国驻华使馆积极响应和践行奥巴马政府“E化外交官”的号召,并借助博客吹风会、Web2.0外交、把TownHallMeeting开到中国等新举措,大力开展对华外交,但奥巴马坦言从未上Twitter的事实令民众感到失望.

  • 标签: 外交人员 网络时代 驻华使馆 美国 Twitter 奥巴马政府
  • 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政治不再局限于军事与经济层面,也与赢得人心的“故事”有关.在传统的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集中化的大众传媒是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的崛起.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网络 信息时代 经济层面 大众传媒
  • 简介:对美国政府来说,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暗含对外输出其民主价值观念、促进国家安全的深层用意.在实践中,美国网络公共外交经常得到中央情报局等国家安全部门的支持、配合乃至参与.同时,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之一的网络安全战略的谋划与实施为美国网络公共外交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安全保障.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公共外交 美国政府 网络 中央情报局 价值观念
  • 简介:欧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也是"一带一路"路线体系的西端终点,欧盟方面的态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决策共同体的三类主要行为体:欧盟最高决策层、欧洲智库和欧洲工商界,对"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回应,按照其关注程度和回应频率的逐次增加,可将其认知与回应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欧盟最高决策层对该战略做出四次回应,表态渐趋明确。欧洲智库从五个层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详细的评估。欧洲工商界也做出了回应。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欧盟的五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对接的总体设想。

  • 标签: 欧盟 决策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 认知与回应
  • 简介:欧洲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能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深化中欧关系、推进中欧合作,首先取决于双方对这一战略背景下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认知。根据欧洲智库中国研究网络(ET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欧盟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因为认知角度的不同导向更为积极或较为保守的态度。中国需要认真倾听来自欧盟国家的声音,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消除误解,扩大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良性的国际舆论环境。

  • 标签: 一带认知 国家一带 报告分析
  • 简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以下称ISIS)在不到十年间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新生代恐怖组织之一,社交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SIS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拓融资渠道、渲染心理威慑、扩大对外宣传并招募仰慕者“参战”和号召追随者自行开展袭击行动。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其他极端恐怖团体效仿的对象,警示我国必须强化社交网络媒体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社交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以便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

  • 标签: 中的作用 伊斯兰国 作用警示
  • 简介:在多边合作低效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五国机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开放、加大自由,增强互联互通能力。这个过程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合作共赢的实践来“事上练”:通过试点,不断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深化并复制、推广,塑造认知习惯、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最终达到团结共赢。智库的合作可以作为试点,通过在合作机制与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并将由此形成的合作模式外溢至更广的范围,从而形成合作模式与惯性。网络安全问题的急迫性、重大性,使它可以成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目标的首选项。

  • 标签: 事练 国家事 智库合作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学界、新闻界自觉通过舆论宣传积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鼓舞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借助期刊这一重要舆论阵地,许多学者就军部这一日本侵华战争核心决策主体展开深入研究,揭示日本军部的封建性、侵略性及其必然自取灭亡的宿命。这些见解为中国政府及国民正确认识日本军部、预判战争前景提供了诸多颇有价值的讯息,为中国的对日舆论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时的社会舆论及民众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期刊 中的日本 军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