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2018年9月18—2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任务组(TT-GISC)会议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摩洛哥、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英国、美国等GISC代表以及WMO秘书处官员共23人与会。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李湘和王鹏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全球信息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 会议总结 气象信息中心 沙特阿拉伯 澳大利亚
  • 简介: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的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的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的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 标签: 全球变暖 江淮 降水强度分布结构 微量降水 极端降水
  • 简介:项目背景: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每年都有大量农产品进出口。我国有关单位为了做好每年的粮食进出口工作,迫切需要预先掌握世界各国(主要供需国)的农产品产量情况,以便选择合理的粮食进出口时机,提前安排储运、远洋运输、资金调配等。

  • 标签: 农作物 气象卫星遥感 小麦 玉米 水稻 粮食
  • 简介: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3年、2040年和2036年;对应着2℃全球变暖,三种情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99℃、3.22℃和3.28℃,均超过全球2℃的升温水平;年降水量亦增加,分别增加8.35%、7.16%和7.63%。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多影响,RCP4.5情景下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增多;RCP4.5情景下中雨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增加,持续干期天数减少。从各地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 标签: 2℃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 平均气候状态 极端气候事件
  • 简介: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模式,确定了1.5℃温升(相对于1861—1880年)的发生时间,预估了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冻土和积雪的变化,并对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3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分别于2027、2026、2023年达到1.5℃阈值。当全球升温1.5℃,北半球多年冻土南界北移1°~3.5°,冻土退化主要发生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多年冻土面积在全球升温1.5℃时,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较1986—2005年分别减少约3.43×10~6km(221.12%)、3.91×10~6km(224.10%)和4.15×10~6km~2(25.55%);北半球超过一半以上的区域雪水当量减少,只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略微增加;北美洲中部、欧洲西部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减少较显著,减少约40%以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少0.15×10~6km~2(7.28%)、0.18×10~6km~2(8.74%)和0.17×10~6km~2(8.25%)。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水当量分别减少约14.9%和13.8%。

  • 标签: 多年冻土 雪水当量 北半球 全球变暖1.5℃
  • 简介:2005年马丁·威尔德(MartinWild)等在著名的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变暗到变亮:地面太阳辐射的年代际变化(Fromdimmingtobrightening:decadalchangesinsolarradiationatearth'ssurface)”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此前和其后有一系列文章围绕这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中指出:“全球变暗”从范围上讲不是全球的,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气候变化 议题 年代际变化 太阳辐射 评估报告
  • 简介: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国家一级牧气站牧草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可食牧草最高产量达每公顷3571公斤.是2006年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较2009年增加340公斤。2006年至今牧草最高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另外.气象部门牧草生态环境监测显示,黄河源头玛多地区今年牧草最高产量、高度和覆盖率分别为每公顷1641公斤、9厘米和80%.

  • 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 黄河源头 可食牧草 数据显示 藏族自治州 气象部门
  • 简介:气溶胶-云-生态系统(ACE)卫星探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气候强迫力在气溶胶-云的交互作用和海洋生态系统CO2吸收中的不确定性。气溶胶-云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气候模式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气溶胶能使云变得更亮并影响云的形成。气溶胶也能影响云降水而且与地中海地区降水减少有关。

  • 标签: 海洋生态系统 气溶胶 ACE 不确定性 交互作用 气候模式
  • 简介:利用2009年和2011年分辨率为10m的法国SPOT卫星和日本ALOS卫星遥感资料,以ArcGIS9.3软件ArcMap模块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对辽河保护区地类特征进行提取,并监测分析保护区生态恢复状况。结果表明:2009年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旱田、芦苇型湿地和水域为主,三种土地类型所占比例为72.9%;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水域、芦苇型湿地和草地为主,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为62.9%。2011年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旱田大幅度转出,转化为水域、草地和林地,与2009年相比,耕地显著减少,植被覆盖度增加了15.4%。

  • 标签: 卫星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 土地利用类型
  • 简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 标签: 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未来趋势 中国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2017年3月13—15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进军、国家气候中心,龚志强博士应邀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WMO全球气象预警系统(GMAS)第1次咨询组及技术组会议。此次会议安排了若干交流报告,涉及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人道主义任务工作组、国际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网、WMO强天气预报示范计划(SWFDP)等示范项目、WMO预警枢纽(WMOAlertHub)建设情况、欧洲区域气象预警系统、中亚区域气象预警系统、中国气象预警系统建设情况,以及香港天文台承担的世界气象信息服务网(WWIS)和灾害性天气信息中心(SWIC)建设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设想等。

  • 标签: 早期预警系统 中国气象局 WMO 会议简介 技术 咨询
  • 简介:2016年4月24日至5月2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杨荣康赴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参加了全球高空基准气候观测网(GRUAN)第8次实施协调年会。本次会议是GRUAN计划实施的常规年会,主要是来自GRUAN工作组、技术组、牵头中心和观测站点的专家和相关组织的代表,就GRUAN实施和运行相关的当前工作计划和各种相关行动的进展报告进行讨论,并决定下一步实施计划以推动GRUAN成为一个完全业务网络的目标。

  • 标签: 观测网 会议总结 气候 基准 高空 科罗拉多州
  • 简介:潮白河流域为北京主要供水源,其水资源量对北京用水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开展该流域在全球1.5℃和2.0℃升温下的径流预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1961—2001年WATCH数据对SWAT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在典型浓度路径(RCP4.5、RCP6.0和RCP8.5)下预估的全球1.5℃和2.0℃升温下的数据驱动SWAT模型,开展了潮白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量的变化预估研究,并量化评估由气候模式和RCPs导致的水文效应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SWAT模型基本能较好地模拟潮白河流域的月径流特征,应用该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评估是可行的。(2)在全球1.5℃和2.0℃升温下,潮白河流域年平均温度较基准期(1976—2005年)分别增加1.5℃和2.2℃,年平均降水量也增加4.9%和7.0%。预估的年径流量在全球1.5℃升温下总体略有增加,盛夏和秋初的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在全球2.0℃升温下,年径流量增幅达30%以上,但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明显减少。(3)在全球2.0℃升温下,潮白河流域极端丰水流量明显增加,洪涝发生风险增大。(4)未来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预估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全球2.0℃升温下不确定性更大;相对而言,径流量的不确定性要远大于降水量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全球1.5℃升温下还是2.0℃升温下,预估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全球气候模式。

  • 标签: 潮白河流域 SWAT水文模型 全球气候模式(GCMs) 典型浓度路径(RCPs) 径流 预估
  • 简介: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AerosolLidarandInfraredPathfinderSatellite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总云量和8类云的云量、云底高、云顶高、云厚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总云量为66.7%,其中卷云(Ci)和层积云(Sc)云量之和与其他6类云量总和相当,是全球云量最多的两类云。积状云云量呈现从赤道向极地递减的特征,层状云则相反,反映了二者不同的生成环境,同时下垫面地形和天气系统也严重影响云的分布。8类云的高度及厚度特征有显著差异。Ci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较高,厚度则较薄;高层云(As)和高积云(Ac)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位于大气中层,但As比Ac出现的高度高且厚度大;层云(St)、层积云和积云(Cu)的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很低,属于薄的低云;雨层云(Ns)和深对流云(DC)云底较低但云顶伸展很高,归属于厚云类。总体而言,海洋上云底高度较陆地低;赤道等大气不稳定地区,云底较高,云厚度较大;高原地区则表现出"高云不高,低云不低,云厚较薄"的特征。

  • 标签: CloudSat–CALIPSO 资料 云类 分布特征
  • 简介:2015年10月20—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综合全球观钡4系统(WIGOS)实施协调组元数据任务组第4次会议(TT-WMD-4)在土耳其阿拉尼亚召开,专家组成员、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项目(AMDAR)代表、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代表、气候学委员会(CCD代表、WMO秘书处官员等15人参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王甫棣代表专家组成员赵立成参加会议。

  • 标签: 全球观测系统 元数据 WMO 会议简介 世界气象组织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本文对迟栽大苗不同栽期的热量分配、冠层内部光强分布、通风状况以及产量结构因素和最终产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确定营口地区适用于迟栽的水稻品种和迟栽晚限。采用品种:辽粳5号、D56;本田移栽

  • 标签: 迟栽 气候生态 最终产量 产量结构 光强分布 通风状况
  • 简介: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工程 影响 对策建议
  • 简介:1生态气象及漳州市生态环境生态气象观测是气象部门新拓展的一项工作。气象工作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密切,必须根据气象部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辅助决策和信息保障中,发挥气象部门特有的、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气象部门现有的监测体系基础上,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建立一个针对性、专业性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态环境建设 气象发展 漳州市 气象部门 环境保护 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