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正常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调节因子Foxp3和EBi3的mRNA的表达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其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以及蜕膜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4.86±1.13)%、(6.85±1.73)%,低于对照组的(9.31±1.88)%、(11.29±2.04)%,P<0.05。研究组外周血以及蜕膜组织中调节因子Foxp3和EBi3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外周血中Foxp3和EBi3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蜕膜组织,P<0.05。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为(9.25±1.67)、(11.47±2.95)、(0.29±0.15)、(7.44±1.35)ng/L,而对照组TNF-α、IL-2、IL-6、IL-10分别为(1.46±0.53)、(5.74±1.06)、(4.58±0.93)、(16.62±4.34)ng/L,研究组TNF-α、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维持妊娠有关,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调节性T细胞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流产 原因不明 复发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50岁新报告HIV/AIDS的资料,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分别为8 288、9 512、11 315、13 091和14 673例,共计56 879例。以男性为主(75.7%);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68.6%)。HIV/AIDS确诊HIV感染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CD4检测的比例为69.6%。在29 078例确诊HIV感染后即进行首次CD4检测的HIV/AIDS中,CD4 <200个/μl和≤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66.5%和93.8%。首次CD4检测及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113(1.063~1.166)、1.205(1.128~1.289)和1.277(1.160~1.406);与50~59岁相比,70~79岁和≥80岁的OR值(95%CI)分别为0.864(0.816~0.914)和0.612(0.554~0.676);与检测咨询点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的OR值(95%CI)为0.750(0.714~0.788)。结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逐年增加,以男性和既往感染为主。CD4检测及时的比例稳步提升,影响CD4检测及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70岁和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示范区应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早预防和早发现。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老年人 特征 CD4+T淋巴细胞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水平,Ⅳ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D8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0)、Sham+CTLA-4抗体处理组(Sham+aCTLA-4组,n=20)、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n=30)和CLP+CTLA-4抗体处理组(CLP+aCTLA-4组,n=30)。采用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不对盲肠进行结扎和穿孔,余操作同CLP组;CTLA-4抗体处理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腹腔注射CTLA-4抗体50 µg。术后48 h,Sham组、Sham+aCTLA-4组随机取6只小鼠,CLP组和CLP+aCTLA-4组随机取14只小鼠检测脾脏T细胞活化指标CD69的表达;并取脾脏、骨髓和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各组其余小鼠用于观察术后96 h生存情况。②体外实验1:提取健康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别用LPS(1 mg/L)刺激4、8、12 h,每个时间点设置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检测各时间点CD80的表达。③体外实验2:提取健康小鼠脾脏T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LPS终浓度1 mg/L)、中性粒细胞组和中性粒细胞+LPS组,后两组建立中性粒细胞T细胞共培养模型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检测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以上述4组为对照,再分别设置CTLA-4抗体处理组(CTLA-4抗体终浓度50 mg/L),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脾脏、骨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均上调,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明显增加〔(9.98±0.84)%比(3.48±0.64)%,P<0.05〕,说明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80/CTLA-4途径影响T细胞功能。与CLP组比较,CTLA-4抗体可明显提高CLP小鼠96 h累积生存率(56.25%比18.75%,P<0.05),增加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说明CTLA-4抗体可能会促进脓毒症时T细胞活化,并提高生存率。②体外实验结果:随LPS刺激时间延长,中性粒细胞表面CD80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4 h:(6.35±0.40)%比(3.41±0.40)%,8 h:(8.57±0.64)%比(3.09±0.27)%,12 h:(19.83±1.06)%比(5.16±0.36)%,均P<0.05〕。与PBS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对CD4+/CD8+ 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的表达明显增加〔CD4+:(4.92±0.30)%比(3.33±0.25)%,CD8+:(4.26±0.21)%比(2.53±0.66)%,均P<0.05〕,与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CTLA-4表达的增加趋势则更加明显〔CD4+:(6.34±0.50)%比(3.33±0.25)%,CD8+:(6.21±0.41)%比(2.53±0.66)%,均P<0.05〕。在PBS对照组和LPS组中,CTLA-4抗体对T细胞分泌IL-2无明显影响。与PBS对照组比较,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能抑制T细胞分泌IL-2(ng/L:1 938.00±68.45比2 547.00±218.00,P<0.05),与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则抑制作用更明显(ng/L:1 073.00±34.39比2 547.00±218.00,P<0.05);而CTLA-4抗体的加入可部分恢复IL-2的分泌。说明中性粒细胞在促进T细胞表面CTLA-4表达后,可能通过减少IL-2生成来介导T细胞功能抑制。结论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可介导T细胞功能障碍,而CD80/CTLA-4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拮抗CTLA-4后,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和T细胞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会成为脓毒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中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 简介: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CDl27-调节性T细胞(_r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淋巴细胞CD4CD25+CDl27-Treg细胞比例,回顾性分析83例allo—HSCT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与移植后aGVHD.其中50例恶性疾病.33例良性疾病。结果:83例患儿allo.HSCT均获造血重建,其中51例发生O~Ⅰ度aGVHD,32例发生Ⅱ-Ⅳ度aGVHD。发生0~Ⅰ度aGVHD与Ⅱ-Ⅳ度aGVHD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0%-+0.8%比2.5%±1.O%,P=0.030)。中位随访时间286(69~496)d,50例恶性疾病患儿中8例复发,复发与非复发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无显著差异(3.2%±0.8%比2.8%±0.8%,P=0.549)。结论:高水平供体移植物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0.HSCT后a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aGVHD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儿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表达率及Foxp3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Treg与Foxp3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

  • 标签: 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单个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分析M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VHD的发生程度减轻,存活率提高,而CD4CD8比值在GVH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组中的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55±7.58%、93.20±2.69%,在GVHD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57.17±6.79%,实验组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GVHD组中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有效抑制HSC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同时MSC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卵巢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及抑制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56例,采集腹水标本56例,外周血标本56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采用1.5μmol/L的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CD4~+CD25-T细胞,观察CFSE标记效果,计算抑制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56例腹水患者CD4~+CD25~+Tcells/CD4~+Tcell为(28.34±13.27)%,56例外周血标本CD4~+CD25~+Tcells/CD4~+Tcell为(14.56±4.36)%。腹水和外周血标本CD4~+CD25~+Tcells/CD4~+Tcell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Treg抑制功能比外周血Treg强,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Treg含量及抑制功能比外周血Treg强,提示卵巢癌腹腔内相对容易发生免疫逃逸,而Treg升高可能参与促进肿瘤复发。

  • 标签: 卵巢癌 腹水 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麻风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mRNA表达谱,筛选并验证可能与麻风病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收集45例麻风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以磁珠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提取RNA。在上述受试者中,随机选取6例患者及6例健康人,采用Solexa测序法筛查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倍数2倍以上者(P < 0.05)定义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筛查发现4 831个转录本,属于新基因且具有蛋白编码潜能,在两组间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XCL8、PPBP、RPS18及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RNH1、RPL39、RPL15及AMBRA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上述基因筛查结果一致。KEGG分析显示,麻风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线粒体自噬及细胞自噬相关通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通路。结论麻风病患者AMBRA1、RNH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CXCL8、PPBP、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分别通过线粒体自噬通路和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麻风病发病。

  • 标签: 麻风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谱 自噬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即CD4+CXCR5+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程序死亡因子1(PD-1)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机制,探讨Tfh细胞和PD-1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及PD-1在结核病治疗周期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CD4+T细胞比例为3.37%±0.4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1%±0.47%(P<0.01)和治疗后的2.39%±0.38%(P<0.01)。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CD4+CXCR5+PD-1+T细胞/Tfh细胞比例为25.33%±10.0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2%±2.31%(P<0.01)和治疗后的11.35%±2.65%(P<0.01)。治疗后,痰涂片转阴组与痰涂片未转阴组中的Tfh细胞及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的Tfh细胞及PD-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在药物治疗后,两者水平均降低。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痰涂片转阴组和未转阴组开始呈现显著差异。在肺结核病程中,监测Tfh细胞和PD-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结核进行诊断,并对其治疗和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肺结核 免疫学机制 诊疗评估
  • 简介:目的建立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按受试者年龄分为4组,一组为19~29,二组30~39岁组,三组为40~49岁,第四组为50岁以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数。结果统计不同年龄人群的CD3+、CD4+、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不同(P>0.05);结论每个数据呈正态分布,以确定健康成人区周围血的CD3+、CD4+、CD8+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804.7+387.3。

  • 标签: CD3+ CD4+ CD8+T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µ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7 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25,P75)为36(30,43)岁,男性4 641例(61.0%),汉族3 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 624例(60.8%),随访时间M(P25,P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 617)、39.8%(3 030)、20.6%(1 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μ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CD4+ 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轨迹分析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CD8+变化与CD4+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56+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56+与CD3+和CD4+/CD8+负相关,仅CD8+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CDl6+56+和CD4+/CD8+上升与否和CD8+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 标签: 肝脏疾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6+56+ 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3例,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轻型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4.12±1.26)%,中型组(2.42±0.65)%,重型组(1.31±0.54)%,与对照组(6.58±1.55)%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1);不同严重程度组间比较显示,重型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中型组(P〈0.01),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1)。治疗后,完全反应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5.35±0.88)%明显高于有效组(4.16±1.18)%及无效组(1.73±O.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效组明显高于无效纽(P〈0.01),但三组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ITP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均明显相关(r=0.903,P〈0.001;r=0.825,P〈0.001)。结论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预后。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CD4+ CD25+ FoxP3+ 和CD4+ CD25+ CD127-/low 两种设门方法对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T reg) 细胞的界定效果, 并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 reg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 HBV携带者36例,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6例, 正常对照者40例,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其中正常对照组和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采用CD4+ CD25+ FoxP3+设门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检测外周血T reg与CD4+ CD25+ FoxP3+设门方法在正常组和患者组均呈正相关( r=0.408, P

  • 标签: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CD127 FoxP3 慢性HBV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艾滋病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1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3、6、12、24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3、6、12、24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值增幅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将对免疫重建的速率产生直接直接影响,且后期相对较平缓,有利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重建,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CD4+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艾滋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学者鉴定出一种新型辅助性T细胞亚群,被命名为外周辅助性T(Tph)细胞,其表型被定义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hiCXCR5-CD4+ T,该细胞可促进B细胞分化成熟、分泌抗体,功能上类似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与Tfh细胞不同的是,Tph细胞以高表达PD-1,不表达CXCR5和Bcl-6为表型特征。目前研究发现Tph细胞在RA、SLE、SS、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等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细胞的发现、生物学功能、诱导增殖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T淋巴细胞,辅助性 B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及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胸部CT表现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将之与3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参考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典型性继发性肺结核及原发性结核明显多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变或密度不均匀增高影、肺尖部及上肺野病变、合并空洞影患者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相对数与参考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相对数较低是导致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产生一定影响,决定肺结核表现的转归及多样性。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CT表现 CD4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