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酯(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25-35(DOP3+Aβ)组、Aβ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1-40含量以及γ-分泌酶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1-40含量及γ-分泌酶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细胞毒性 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摘要:辛酯(DEHP)是一种常用的塑化剂,广泛的应用于日程生活的塑料中。塑料的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的污染增大,其危害性主要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一种简单快速的方式检测其在环境中的含量,而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这种特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分析物具有高的选择性,荧光传感器对分析物具有高的敏感性,把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的分析物快速识别。本论文通过使用氧化锌量子点、异硫氰酸荧光素和不同发光颜色的碲化镉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识别,分别制备了对DEHP敏感性识别的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分印迹聚合物 荧光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7种酯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225tim的色谱条件,测定化妆品中的7种酯。结果该方法测定7种酯的回收率范围为89%-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0%-6.3%;各组分检出限如下:酯(DMP)为0.15mg/L;乙酯(DEP)为0.18mg/L;丙酯(DPP)为0.40mg/L;丁酯(DBP)为0.26mg/L;辛酯(DOP)为0.50mg/L;丁基苄基酯(BBP)为0.36mg/L;乙基已基酯(DEHP)为0.48mg/L。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化妆品中7种酯的测定。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化妆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暴露水平对不孕患者早期助孕结局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号尾号抽取单号的112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尿液中DBP代谢产物单丁酯(mono-n-butyl phthalate,MBP)的浓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尿液中MBP水平与不孕患者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早期助孕结局的关系。同时将40只3周龄清洁级ICR雌性小鼠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B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四组,每组10只。将各组雌鼠促排卵与非染毒雄鼠合笼后,取受精卵,比较各组间胚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位点的差异。结果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患者尿液中MBP浓度与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及囊胚形成率呈负相关(P=0.01、P=0.04、P=0.03、P=0.05)。D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小鼠受精后胚胎卵裂率[58.38%(115/197)、43.42%(99/228)、36.60%(71/194)]、囊胚形成率[54.78%(63/115)、44.44%(44/99)、39.44%(28/71)]及胚胎着床位点数(12.20±3.03、11.80±2.68、11.60±2.41)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87.12%(142/163),P<0.001;86.62%(123/142),P<0.001;16.80±0.84,P<0.001)。DBP低剂量组卵裂率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DBP低剂量组囊胚形成率高于DBP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DBP染毒的三组小鼠之间胚胎着床位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P暴露与不孕女性临床结局存在相关性,且DBP暴露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产生毒性损伤。

  • 标签: 酞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单丁酯 内暴露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mmalian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AMPK/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凋亡的影响。方法生殖功能损伤大鼠模型按照体质量排序分组法分为模型(DBP)组17只、模型+AMPK抑制剂[DBP+化合物C(compound C,CC)]组17只、模型+AMPK激动剂[DBP+双胍(metformin,MF)]组17只、DBP+AMPK抑制剂+激活剂(DBP+CC+MF)组17只。另取11只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DBP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BP+CC组、DBP+MF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 CC、200 mg/kg MF,DBP+CC+MF组腹腔注射20 mg/kg CC+200 mg/kg MF,qd,连续4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睾酮水平;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质量;HE染色法观察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eydig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PK、mTO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mRNA和蛋白及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BP组的血清FSH水平[(9.07±0.52)U/L]相比,DBP+MF组血清FSH水平[(9.88±0.67)U/L]升高,DBP+CC组[(6.82±0.60)U/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DBP组血清LH、睾酮水平、精子浓度及(a+b)级精子占比[(4.51±0.75)U/L、(3.25±0.11)mg/L、(16.46±3.40)×106/mL、(25.43±4.36)%]相比,DBP+MF组血清LH、睾酮水平及精子浓度、(a+b)级精子占比[(3.97±0.70)U/L、(2.96±0.11)mg/L、(13.15±2.63)×106/mL、(22.20±4.13)%]降低,DBP+CC组[(6.52±0.71)U/L、(4.48±0.15)mg/L、(25.47±2.18)×106/mL、(45.60±4.7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P组比DBP+MF组PLH=0.038,其余均P<0.001)。HE染色显示,空白组睾丸组织结构正常;DBP组和DBP+CC+MF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扭曲呈不规则形态,DBP+MF组病变更为严重,核周现大量空泡;DBP+CC组病变较DBP组有所改善。与DBP组Leydig细胞凋亡数、p-AMPK/AMPK蛋白及Caspase 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142.40±26.78、0.70±0.07、1.85±0.14、0.80±0.09)相比,DBP+MF组Leydig细胞凋亡数、p-AMPK/AMPK及Caspase 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286.60±30.17、0.95±0.08、2.17±0.18、1.23±0.10)升高,DBP+CC组(88.00±21.34、0.42±0.04、1.35±0.15、0.54±0.06)]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DBP组p-mTOR/mTOR(0.45±0.06)相比,DBP+MF组(0.23±0.04)降低,DBP+CC组(0.84±0.07)升高(均P<0.001)。结论DBP可致大鼠生殖系统受损,Leydig细胞凋亡率升高,其机制可能与AMPK活化、mTOR抑制有关。

  • 标签: 生殖 睾丸 间质细胞 凋亡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简介:孕期外源性雌激素和酯类暴露会致使早期生殖发育畸形,从而导致男性睾丸源性生殖障碍综合征的出现。然而,对于受孕初期利哺乳期暴露是否会影响子代间质细胞表型还不清楚。本文检测了SD大鼠孕期和哺乳期丁酯和己烯雌酚短期暴露后,其雄性了代出生后的一些罩丸参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子代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状态。母鼠给予外源性物质后,其子代的间质细胞的特定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青春期的中期,这些化合物致使血中INSL3的浓度迅速达到峰值。这一效果部分是由于两种外源性物质对青春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化有特定的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孕期某些外源性物质暴露能够影响成年型间质细胞群体的发育,这可能是通过影响睾丸间质干细胞群实现的。

  • 标签: 己烯雌酚 INSL3 睾丸间质细胞 邻苯二甲酸酯 青春期 睾丸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采用GC-MS(NCI)法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4种酯含量的方法。结果:采用此方法在检测方面更加简便准确。对一些样品进行测定,标准溶液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96.9%~105.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最低检出25mg/kg。结论:此方法拥有前处理简单、效率高、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对电器产品中四种种酯测定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子电器 邻苯二甲酸酯 负化学离子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气液微萃取技术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包装食品中的15种酯进行快速的检测。方法:称取0.1g的样品,先使用气液微萃取技术进行处理,包括萃取、过滤、浓缩,随后放入20ng的仪器中,直到定容为100uL。随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五种包装食品进行检测,主要检测15种酯。结果:经过研究结果的显示,在样品的检测当中,含有异丁酯(DIBP)、丁酯(DBP)、氧基乙酯(DMEP)、乙酯(DBEP)、环己酯(DCHP)以及己酯(DEHP),这些都是催化剂,除了DBEP之外,其他的催化剂检测率较高,达到了100%,而且检测的效率非常快,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进行检测。结论:气液微萃取技术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能够快速的对包装食品15种酯进行检测,检测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并且应用。

  • 标签: 气液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法 包装食品 邻苯二甲酸酯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首先,分别阐述当前生产制备辛酯(DOTP)常用的技术类型,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以及酰氯醇解法;其次,阐明各自的优缺点,探究增加反应速度的办法,包括提升搅拌强度、合理设定TPA 与辛醇投料配比、运用催化剂及加强反应温度的控制等;最后对DOTP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供同行借鉴。

  • 标签: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生产技术 工艺改进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诺氟沙星金属配合物[Cu(C16H18N3FO3)2(C14H8O5)(H2O)3],并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测定,确定了其几何构型,探讨了金属离子与药物分子的配位方式.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比4种常见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标签: 诺氟沙星 金属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酯(PET)生产主要以精对苯(PTA)和乙醇(EG)为原料,根据生产需要,再加入消光剂、催化剂、甘醇等辅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的工艺路线,最终生成聚酯熔体。PTA是重要的大宗原料,其各项指标对 PET 生产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精对苯生产工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精对苯 二甲酸 生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新生儿脐带血中酯代谢物含量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方法于2015 年2—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医院招募符合标准的待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1对孕妇及新生儿。问卷调查孕妇年龄、吸烟、饮酒等人口学信息,并在分娩后采集脐带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测定脐带血酯代谢物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的关联。结果161名孕妇年龄为 (30.3±3.0)岁;161名婴儿体重为(3 447.2±413.0)kg,身长为(50.2±1.1)cm,出生体重指数为(26.7±2.2)kg/m3,男婴占51.6%(83名)。脐带血中检出的7种酯代谢物:甲酯、异丁酯、丁酯、单-2-乙基己酯、单(2-乙基-5-氧己基)酯、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和乙酯含量分别为(3.50±0.28)、(2.65±0.47)、(4.31±0.55)、(6.26±0.57)、(1.71±0.13)、(1.10±0.09)、(0.47±0.06)ng/ml。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7种酯代谢物含量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均无关联(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新生儿脐带血中酯代谢物的含量较低,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无关联。

  • 标签: 胎血 横断面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 简介:摘要:建立鞋类制品中酯的气质联用检测法及其不确定度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测试过程中不确定的主要来源,评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通过不确定度的分析结果来评定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气质联用法测定鞋类制品中酯测量过程中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4,k=2,P=95%,分析表明标准曲线配置、仪器分析过程影响因子对不确定度贡献最大。

  • 标签: 气质联用 邻苯二甲酸酯 不确定度 鞋类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及相关细胞因子在丁酯(DBP)和并(a)芘(BaP)致大鼠肝功能损伤中的作用,为丰富DBP、BaP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机制提供支撑。方法于2019年9至12月,将160只SPF级SD大鼠按性别、体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 50 mg/kg(DBP50)组、DBP 250 mg/kg(DBP250)组、BaP 1 mg/kg(BaP1)组、BaP 5 mg/kg(BaP5)组、DBP 50 mg/kg+BaP 1 mg/kg(DBP50+BaP1)组和DBP 250 mg/kg+BaP 5 mg/kg(DBP250+BaP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染毒90 d。染毒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清、分离肝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趋化因子-13(CXCL-1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赖氏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血清CXCL-13、IL-6水平均增加,且以DBP250+BaP5组增加更明显(P<0.05)。各染毒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BaP1组外,其余各染毒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DBP与BaP联合染毒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皆明显高于各DBP、BaP单独染毒的低、高剂量组(P<0.05);而各染毒组ALB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DBP250组、BaP5组和DBP250+BaP5组TP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以DBP250+BaP5组降低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BP单独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L-6、TNF-α、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2、0.951、0.924,P<0.05)。BaP单独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11、0.910,P<0.05)。DBP与BaP联合染毒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CXCL-13、IL-6、TNF-α、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711、0.764、0.955、0.903、0.827,P<0.05)。另外,DBP、BaP单独染毒时,大鼠血清TNF-α与ALT呈正相关关系(r=0.883、0.894,P<0.05)。DBP与BaP联合染毒时,CXCL-13、IL-6、TNF-α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71、0.925、0.942,P<0.05),与AST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r=0.910、0.892、0.890,P<0.05)。结论DBP、BaP单独及共同暴露可上调大鼠肝脏组织内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下游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进而导致大鼠肝细胞损伤;DBP、BaP共同暴露时肝脏损伤作用增强。

  • 标签: 大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苯并芘 肝功能异常 核因子-κB p65 细胞因子类
  • 作者: 李东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仪征市   211900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各大社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社会对于聚酯纤维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高,而精对苯作为生产聚酯纤维的基本原料,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所以,这就需要针对精对苯生产工艺展开深入探究,确保其整体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可以稳步提高。因此,文章首先对精对苯生产工艺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精对苯生产工艺的发展研究。

  • 标签: 精对苯二甲酸 生产工艺 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