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鼻咽癌放疗中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的效果。方法对我院40例需要使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鼻咽癌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时,使用肿瘤放射增敏剂效果更佳。

  • 标签: 肿瘤放射增敏剂 鼻咽癌 放射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范围的起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1月,终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6月,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离子组,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常规组,对所有病患治疗后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整理与记录,进而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离子组病患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为(9.5士1.7)天,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为0例,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与疾病复发的病例2例,得到P<0.05。结论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且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未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因而在该疾病的相关医治中低温等离子术医治方式值得推荐。

  • 标签: 疾病复发 肿瘤愈合时间 耳鼻咽喉疾病 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使用6MV-X线常规照射,并进行分割照射;研究组在单纯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同步放化疗CRT联合肿瘤放射增敏剂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缓解率为8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7%(P<0.05)讨论: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肿瘤残余优良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鼻咽癌复发率,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肿瘤放射治疗 增敏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入样本120例,均为鼻咽癌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耳鼻咽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耳鼻咽肿瘤PICC置管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耳鼻咽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耳鼻咽喉肿瘤 PICC置管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鼻咽癌细胞CNE-2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CNE-2为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hTNF-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NE-2鼻咽癌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P)。结果rhTNF-α浓度分别为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时,TP表达水平分别为5.02±0.32ng/ml,15.38±1.05ng/ml,5.86±1.63ng/ml,44.31±2.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3,P<0.01)。结论rhTNF-α在体外能有效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能剂量依赖性上调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

  • 标签: rhTNF-&alpha 鼻咽癌 CNE-2细胞 胸苷磷酸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鼻咽癌细胞CNE-2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CNE-2为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hTNF-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NE-2鼻咽癌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P)。结果rhTNF-α浓度分别为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时,TP表达水平分别为5.02±0.32ng/ml,15.38±1.05ng/ml,5.86±1.63ng/ml,44.31±2.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3,P<0.01)。结论rhTNF-α在体外能有效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能剂量依赖性上调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

  • 标签: rhTNF-&alpha 鼻咽癌 CNE-2细胞 胸苷磷酸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管水囊填塞法与凡士林纱球填塞法填塞鼻咽部大出血的效果观察,寻求临床对鼻咽部大出血的快速有效填塞鼻咽止血方法,更快更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方法对45例患者应用凡士林纱球及尿管水囊填塞鼻咽止血,观察及评价填塞止血效果。结果20例应用尿管水囊填塞鼻咽止血操作快,效果好,反应轻,优于凡士林纱球组。结论尿管水囊填塞鼻咽部是目前临床鼻咽癌大出血鼻咽填塞止血首选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赫赛汀(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鼻咽癌CNE-2Z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右腋下建立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已构建模型的裸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设阴性和阳性对照两组,Herceptin10mg/kg和20mg/kg两实验组,以观察Herceptin对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用Herceptin处理后的裸鼠移植瘤肿瘤体积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10mg/kg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量效关系;瘤重抑制率Herceptin10mg/kg和20mg/kg分别为33.7%和23.3%,均未达到阳性标准;对裸小鼠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移植的荷瘤裸鼠肿瘤体内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满意.

  • 标签: 鼻咽癌 裸鼠 HER2/NEU基因 赫赛汀 鼻咽癌细胞株 荷瘤裸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肿瘤退缩率对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初治的16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结果鼻咽原发肿瘤诱导化疗后肿瘤退缩率在N2-3期和N1期(Z=2.177,P=0.029)及T1-2期和T3-4期(Z=-4.501,P<0.001)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N1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达到(n=18)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19)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89%、57.45%,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达到(n=19)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18)的5年OS率分别为86.72%、4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23,P=0.014;χ2=7.441,P=0.006);N2-3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达到(n=81)和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43)的5年OS率分别为77.56%、50.70%,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达到(n=85)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39)的5年OS率分别为75.11%、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05;χ2=7.268,P=0.00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在N1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退缩率(HR=0.048,95%CI为0.004~0.644,P=0.022)、鼻咽原发肿瘤疗效(HR=0.174,95%CI为0.037~0.830,P=0.028)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疗效(HR=0.154,95%CI为0.033~0.725,P=0.017)均与OS相关;在N2-3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退缩率(HR=0.178,95%CI为0.056~0.564,P=0.003)、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退缩率(HR=0.081,95%CI为0.020~0.324,P<0.001)、鼻咽原发肿瘤疗效(HR=0.422,95%CI为0.228~0.781,P=0.006)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疗效(HR=0.439,95%CI为0.238~0.813,P=0.009)均与OS相关;在包含N分期和肿瘤退缩率以及N分期和疗效的多因素Cox回归中,交互项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2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达到(n=45)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13)的5年OS率分别为77.55%、84.62%,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达到(n=43)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15)的5年OS率分别为78.89%、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P=0.625;χ2=0.005,P=0.943);在T3-4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达到(n=54)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49)的5年OS率分别为78.90%、45.00%,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达到(n=61)与未达到客观缓解患者(n=42)的5年OS率分别为75.10%、42.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5,P<0.001;χ2=12.752,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在T1-2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肿瘤退缩率、鼻咽原发肿瘤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疗效均与OS无关(均P>0.05);在T3-4期患者中,诱导化疗后鼻咽原发肿瘤退缩率(HR=0.121,95%CI为0.033~0.444,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退缩率(HR=0.126,95%CI为0.036~0.442,P=0.001)、鼻咽原发肿瘤疗效(HR=0.297,95%CI为0.150~0.588,P<0.001)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疗效(HR=0.329,95%CI为0.173~0.625,P=0.001)均与O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鼻咽原发肿瘤疗效与T分期交互项接近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中,T3-4期患者诱导化疗后鼻咽部原发病灶缓解情况对预测生存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切除术 在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患者治疗 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科室 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我院的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患者 150 人,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创新 组与普通组,每组成员各 75 人,普通组实施常规 的治疗措施 和护理方式,创新 组实施低温等离子切除术的创新方式 ,分析患者在不同手术 方式下的治疗 成果。结果:从创新 组和普通组在伤口愈合时间和病情复发 情况 两个维度的 数据计算中可以 得出创新 组在伤口愈合中所 用 时间较短,且病情复发率更低 , 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低温等离子切除术 是耳鼻咽喉科良性肿瘤患者管理中行之有效 的治疗 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个科室的工作质量 。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切除术 耳鼻咽喉 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是高转移和高侵袭性肿瘤,而且对现行的治疗方法有抵抗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MTA1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高低转移株5-8F和6-10B的表达水平以及低转移细胞株转染MTA1全长基因后侵袭能力的改变,探讨MTA1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两株细胞株中的MTA1表达通过半定量的RT-PCR进行检测,用细胞侵袭实验及细胞增值实验评价两株细胞株离体的增值及侵袭能力,并检测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CDNA后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转移株5-8F中的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株6-10B呈正相关,而且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后其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MTA1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明显相关性,MTA1可以作为研究鼻咽癌转移及治疗的候选基因。

  • 标签: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耳鼻咽喉恶性肿瘤术前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病患4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43.15±3.21)分,比对照组(49.59±4.67)分低,P<0.05。针对护患纠纷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20.0%低,P<0.05。结论:于耳鼻咽喉恶性肿瘤术前用心理护理,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及护患纠纷的预防。

  • 标签: 恶性肿瘤 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采用低温等离子术对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200例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为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其中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作常规手术治疗;剩余40名患者纳入干预组,对该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前后由手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入院治疗天数、伤口恢复时间。结果:干预组所用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天数及治疗后咽异物感疼痛评分及喉部嗓音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术治疗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精神负担使患者从中受益。

  • 标签: 耳鼻咽喉 低温等离子术 良性肿瘤
  • 简介:奥林巴斯电子鼻咽镜下行活检病人130例,结果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者109例,鼻咽慢性炎症者21例,活检后有活动性出血3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电子鼻咽镜 鼻咽活检 护理
  • 简介:摘要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治癌新法。目前已被用于许多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肿瘤患者在应用光动力疗法时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不良反应的护理,以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所帮助。

  • 标签: 光动力学疗法 肿瘤 影响因素 不良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