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又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是指髂静脉被从其前面跨过的右髂动脉压迫,导致静脉管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引起髂静脉血流受阻、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长度 COCKETT综合征 支架 静脉回流障碍 动脉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静脉输液规范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静脉输液规范管理,降低了静脉输液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实施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入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结果发生静脉炎26例,后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期水平。结论随着安全意识及入院评估的加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根据其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探讨多种护理措施干预在其操作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3月~2010年4月278例使用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采用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仅有Ⅰ、Ⅱ度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76%;对照组Ⅰ、Ⅱ、Ⅲ、Ⅳ度静脉炎均有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使用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原因,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小腿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在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是近来血栓研究的热点。其中,"肌间静脉"与"肌肉静脉"这两个解剖概念存在意思模糊不清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肌间静脉"这一概念的使用已经导致一定的分歧。因此,呼吁学界统一使用"小腿肌肉静脉"或"小腿肌肉静脉丛"的概念。

  • 标签: 解剖学 小腿肌肉静脉 小腿肌肉静脉丛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静脉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效果调查,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在这120例患者中,急性静脉炎有10例,慢性静脉炎有101例,慢性静脉炎患者的局部还出现了硬结症状,出现这一病症的原因很多,而且较为复杂,经过研究与调查,患者出现静脉炎多是由多次静脉输液引起的,医院采用了如意散加醋调成糊状外敷伤口的护理措施,110例慢性患者局部硬结症状逐渐消失,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问题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预防的,只要治疗及时,患者的硬结症会逐渐消失,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如意金黄散加醋外敷的护理措施,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可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笔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人体标本时,发现1例标本存在颈外静脉伴头静脉行程变异。现作报道。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男性尸体标本1具(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约60岁,身长165cm,发育正常,外观无畸形。解剖显露左侧的头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结构,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量其径线。

  • 标签: 遗传变异 解剖学 局部 颈外静脉 头静脉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方法 :对原因进行分析 ,确定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实施相关的护理后 ,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穿刺部位和临床观察以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在体表的投影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具(40侧)经血管内灌注乳胶颜料的成人尸头,在尸头上标出外侧裂及中央沟的体表标志线,后在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最后划定两支静脉的体表投影区。结果Trolard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存在较大变异,大多数走行于划定的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体表投影区。结论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变异大,但其走行仍有规律可循,血肿穿刺时避开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区,可最大化避免静脉的损伤。

  • 标签: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体表投影区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根据其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探讨多种护理措施干预在其操作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3月~2010年4月278例使用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采用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仅有Ⅰ、Ⅱ度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76%;对照组Ⅰ、Ⅱ、Ⅲ、Ⅳ度静脉炎均有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使用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原因,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方法对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实施相关的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穿刺部位和临床观察以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对我科于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116例患者留置针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Ⅰ度5例,Ⅱ度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临床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操作技术,明确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做好早期的预防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静脉化疗中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给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间进入我科展开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96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参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合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的是静脉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参照组33.33%低,实验组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静脉化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展开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