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致康胶囊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的疗效。 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我院接诊的 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择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致康胶囊,均连续治疗 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水肿消退程度、下肢静脉恢复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随访 3个月,记录下肢水肿复发、下肢血栓形成、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肢水肿消退程度、下肢淤血恢复程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 P< 0.05);观察组下肢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下肢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残留、血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术后应用致康胶囊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致康胶囊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保留精索内动脉对患有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以及性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92 例患有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 46 例。观察组实施不保留精索内动脉,对照组则进行保留精索内动脉,两组均接受腹腔镜双侧精索脉高位结扎手术。对比两组在手术之后的三个月后的性功能、精子质量以及并发症的产生跟复发率。 结果 经过手术后三个月观察组跟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精子活动、浓度要比观察组高,对照组的精子畸形率比较低,在性生活、满意程度、高潮等性功能方面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复发率在手术后两组都没有出现。 结论 对于患有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保留精索内动脉能对术后的精子活动率、浓度、性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让精液质量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 ] 内动脉 精子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6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心率为(91.0 ± 4.0)次/min、(89.2 ± 4.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8.0 ± 4.2)次/min、(94.7 ± 4.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10、4.894,P<0.05),观察组再出血预防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掌握优良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70%(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9,P<0.05);观察组的生命质量、病情认知、遵医行为、正确休息、自我保护、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33.5 ± 3.5)、(21.5 ± 3.7)、(32.5 ± 2.8)、(21.5 ± 3.3)、(22.0 ± 4.2)、(130.2 ± 17.4)分,高于对照组(28.2 ± 3.2)、(17.5 ± 2.5)、(28.5 ± 3.0)、(17.2 ± 3.0)、(18.0 ± 3.0)、(110.2 ± 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45~6.121,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 内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和内镜表现,评估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NVUGIB患儿56例,入院后经过内镜止血治疗,分为呕血组(8例)、黑便组(31例)、呕血+黑便组(17例),对各组血红蛋白水平、输血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出血来源、镜下分级、止血方式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结果在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呕血组为(92.00±25.66) g/L,黑便组为(70.29±19.08) g/L,呕血+黑便组为(65.12±12.62) 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301,P<0.01);在输血率方面,呕血组为25.00%(2/8例),黑便组74.19%(23/31例),呕血+黑便组为94.12%(16/17例),3组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6,P=0.002)。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计50例(89.2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5,P=0.314)。在出血来源方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80.35%),其次为胃溃疡8例(14.28%)、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5.35%),其中消化道重度出血25例(44.64%)。Forrest分级Ⅰa 2/56例[3.57%,再出血2/2例(100%)]、Ⅰb 10/56例[17.85%,再出血2/10例(20%)]、Ⅱa 3/56例(5.35%)、Ⅱb 4/56例(7.14%)、Ⅱc 2/56例(3.57%)、Ⅲ35/56例(62.5%)。采用注射止血48例(85.71%),钛夹止血2例(3.57%),注射+钛夹止血2例(3.57%),注射+钛夹+电凝止血2例(3.57%),注射+手术止血2例(3.57%),其中首次内镜止血成功52例(92.85%),二次止血成功2例(3.57%),外科手术2例(3.57%)。结论在需要内镜止血的NVUGIB患儿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主要出血来源,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黑便患儿更容易出现严重出血,输血率更高。内镜是NVUGIB患儿首选诊断及治疗方式,Forrest分级Ⅰa、Ⅰb级镜下联合止血效果更好。

  • 标签: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儿童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为例,观察缝隙内镜下注射组织胶硬化剂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 86例为对象,予以所有患者内镜下注射组织胶硬化剂治疗。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观察二者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74.42%,低于研究组的 90.0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 23.26%,高于研究组的 4.65%( P< 0.05)。结果: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行内镜下注射软组织硬化剂治疗时辅以护理干预配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胶硬化剂 内镜下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某院收治的 11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病因、病情,常规进行输液,限制进食,以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维持代谢。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结合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静推兰索拉唑(国药准字 H20130015)剂量 30 mg,之后改行微量泵入,每小时剂量 6 mg,或给予奥美拉唑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共进行 3 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将内视镜置入患者腹腔位置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病灶区域态势、疾病情况,通过热凝止血法、止血夹控制出血,取氯化钠溶液(浓度 0.9%)、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浓度 8%;国药准字 H42021301)做清洗,去除瘀血。确定出血、凝血位置后,行盐酸肾上腺素(浓度 0.001%;国药准字 H35020177)注射,总剂量 0.8 mL。治疗期间,借助消化内镜观察患者病变组织情况,当病灶部位出现白色肿胀、出血情况消失,即可停药。治疗持续 3 d,期间结合患者临床病情给予止血药物,并控制饮食,给予营养液维持代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脈搏、主动脉动脉压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4.74%,对照组为 8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574, P<0.05)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 3.3±0.4) d,对照组为( 5.4±0.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69,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7.1±0.5) d,对照组为( 9.2±1.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69, P<0.05)。患者入院时主动脉动脉压动脉和脉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动脉压为( 123.8±15.6) mmHg;脉搏为( 98.3±6.5)次 /min;对照组患者主动脉动脉压为( 114.7±17.2) mmHg;脉搏为( 103.2±5.1)次 /min;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压和脉搏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借助消化内镜治疗可提升总体效果,改善患者体征指标,减少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后续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 ] 消化内镜 ;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出血 ;主动脉动脉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114 patients with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dmitted to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etiology and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conventional infusion, limited food intake, nasal feeding and other ways to supplement nutrition to maintain metabolism. Oral drugs to inhibit gastric acid,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s condition, establish venous channel,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ansoprazole (national medicine Zhunzi h20130015) dose of 30 mg, and then switch to micro pump, 6 mg per hour, or omeprazole and oth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for 3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on this basis. The endoscopy was placed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patient for observation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situation and disease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 The bleeding was controlled by thermal coagulation hemostasis method and hemostatic clamp.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0.9%) and noradrenaline bitartrat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8%;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 No. h42021301) were cleaned to remove blood stasis. After the location of bleeding and coagulation was determined, epinephrine hydrochloride (concentration 0.001%; Chinese medicine Zhunzi h35020177) was injected with a total dose of 0.8 ml.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When the white swelling and bleeding disappeared, the drug could be stopped.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3 days. During the treatment, hemostatic drugs we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diet was controlled, and nutrient solution was given to maintain metabolism. The vit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hemostasis time, pulse, aortic artery pressure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7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 2 = 19.574, P < 0.05); the hemostatic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 ± 0.4) d,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4 ± 0.6)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6.369,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ortic artery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3.8 ± 15.6) mmHg; the pulse was (98.3 ± 6.5) times / min; the aortic artery pressu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4.7 ± 17.2) mmHg; the pulse was (103.2 ± 5.1) times / min; after treatment, the arterial pressure and pul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the help of digestive endoscopy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improve the patient's physical signs,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hemostasis time,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follow-up work.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救治肝硬化患者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9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作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或病床旁医护口头讲解的方法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则采用移动设备(移动护理车上的电脑)播放科室内医护人员统一规范录制的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健康教育视频进行观看学习。结果:采用视频教育方式应用的患者及家属较对照组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视频 教育 肝硬化 食管 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65、2.886、2.095,95%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P<0.01、P=0.001、P=0.089)。根据诺模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模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模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 标签: 肝硬化 预后 列线图 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 方法:选取我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到本医院接受内镜治疗 60 例老年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病史及电话随访的方式来获取患者的资料以及预后情况,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发现患者肌酐、血钠、 CHILD 分级、 MHILD 分、门脉血栓 对生存影响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 存在胃镜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次数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经 内镜治疗后, 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型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但合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依然可以采用内镜方法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老年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C3以上的浅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C3以上浅静脉曲张患者56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介入球囊扩张组、弹力袜治疗组和剥脱手术组,使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价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球囊扩张组47例,有效40例,无效7例;弹力袜治疗组82例,有效39例,无效43例;剥脱手术组439例,有效280例,无效159例。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球囊扩张组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髂静脉可以更好地改善部分C3以上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静脉曲张 髂静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相关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是致命的,涉及肝病、消化内镜、放射介入和/或外科手术的多学科管理是必要的。消化内镜是门静脉高压症多学科全程管理的核心,在门静脉高压伴EVB的预警、急诊治疗、首次出血及再次出血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超声内镜可增强胃镜和对异位静脉曲张的处理能力。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连续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1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本人与家属意愿,单纯接受胃镜下治疗43例纳入胃镜组,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例纳入腹腔镜组,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下治疗37例纳入双镜联合组。比较三组术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静脉曲张改善程度等,随访患者预后。结果双镜联合组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优于其他两组,血红蛋白也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36个月内再出血4例,胃镜组3例,双镜联合组无再出血。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腹腔镜组轻度、中度、重度静脉曲张8例(28.6%)、9例(32.1%)、11例(39.3%),胃镜组7例(16.3%)、26例(60.5%)、10例(23.2%),双镜联合组32例(86.5%)、5例(13.5%)、0例。双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明显优于腹腔镜组、胃镜组。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尚可,再出血率低,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采取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电凝术,并在术后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入住的患有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来分别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在,并发症的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有,2,例,占总体的,8.0,%,,组间,对比中,研究组情况更优(,P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电凝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约50%的肝硬化患者初诊时即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尤以食管静脉曲张(EV)常见,且EV的发生率随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Child-Pugh A 43%、Child-Pugh B 71%、Child-Pugh C 76%)[1]。<5 mm的EV以每年10%的速度进展为大的EV,小EV的年出血率为5%,而大EV可达15%,EV出血后6周内死亡率高达20% [2,3,4]。急性EV破裂出血停止后再次出血率和死亡率较高,未进行二级预防的EV患者1~2年内再次出血率高达60%,死亡率高达33%[5]。因此EV破裂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内镜干预在EV破裂出血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自膨式金属支架等[5,6]。本文就EIS在EV破裂出血的防治作用做一述评。

  • 标签: 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硬化疗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溶素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45例为原发性VC(VC不育组),35例患者不合并VC(非VC不育组)。同时,本研究选取30例健康男性为可育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精液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比例以及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结果VC不育患者精浆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可育对照组;此外,与非VC不育患者相比较,VC不育患者精浆颗粒溶素水平更高;精浆颗粒溶素的表达与精子浓度(r=-0.364,P<0.001)、精子活力(r=-0.397,P<0.001)和精子正常形态(r=-0.441,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不育合并VC患者精浆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其表达水平与VC等级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男(雄)性 精液分析 嗜酸细胞颗粒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大隐静脉曲张 的患者采取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电凝术,并在术后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从我院自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1 月入住的患有大隐静脉曲张 的患者中,选择 50 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来分别分成研究组和对照 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 ,观察两组的护理 情况。结果:在 并发症的结果中 ,研究组患者有 2 例,占总体的 8.0 %, 组间 对比中,研究组情况更优( P<0.05)。与此同时,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各项指标,包括患者住院时间以及 拆线 时间, 均以 研究组的情况更优 (P<0.05)。结论:对患有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采取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电凝术之后,对患者术后采取 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 提升 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大减少,在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 拆线 时间上都有了明显改善,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电凝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和对照组41例(仅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即时止血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41);观察组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3%(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4.460,P=0.030、0.03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死亡者分别为1例、0例、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例、2例、1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8,P=0.018)。结论采用内镜方式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胃肠出血 内镜治疗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为(63±9)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52例患者中,31例行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序贯组;2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序贯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序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16)min、(57±11)mL;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3±14)min、(55±9)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3,1.052,P>0.05)。(2)并发症情况:序贯组患者中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1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2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死亡患者;腹腔镜组患者中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2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6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腹腔镜积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栓、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0.082,P>0.05);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经胃镜治疗后痊愈;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联合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6例腹腔镜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3例经胃镜治疗后痊愈,3例未能及时抢救死亡;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加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均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15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8,P<0.05)。术后12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中29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中13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5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3,P<0.05)。序贯组明显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腹腔镜组明显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1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4)随访情况: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31例序贯组患者和18例腹腔镜组患者生存。结论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复发率、再出血率较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胃底静脉曲张 序贯联合治疗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有效性。 方法:于 笔者单位消化内科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共 108 例,病例筛查时间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6 月,依据就诊时间均分小组,研究 1 组 54 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 2 组 54 例予以消化内镜治疗。 结果:研究 2 组患者肠鸣音消失时间、止血时间、总住院时时间均短于研究 1 组( P<0.05 )。 结论: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辅以消化内镜,可于短时间内促使临床症状消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消化内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SA(血管造影)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治疗+心理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03月--2020年03月本院纳入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另一组名为研究组(DSA引导下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心理护理)。每个小组分别15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总共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DSA 聚桂醇泡沫 下肢静脉曲张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住院时间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