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地处高原,动脉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缺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13例脑梗死患者术前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无误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动脉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西宁地区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早期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rt-pA进行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中,有效12例,无效4例,其中2例并发脑出血。结论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监测出血倾向,做好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青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治疗76例非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较非青年脑梗死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通过对青年脑梗死的分析,应加强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150万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30nin内静脉滴入。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为68%,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心肌梗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尿激酶非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患者进行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死亡率为29.63%,而治疗组中患者的死亡率为7.41%,明显更低;对照组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5例,占55.56%,而治疗组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有6例,占22.22%,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尿激酶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医疗消费不高,手术治疗更为安全可靠,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非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后处理,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8月86例接受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2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再通的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堵塞中,有18例疏通,2例未完全疏通,疏通率达90%,再通时间25+8.5MIN。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观察,及早后注意观察出血、栓塞等情况,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经济损失。

  • 标签: PICC 堵塞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焦虑护理的临床意义,以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康复。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急性脑梗塞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实施心理安慰、支持、劝解、疏导、松弛术和环境调整等特殊焦虑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护理。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结果焦虑评分比较护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睡眠情况比较护理组较对照组平均睡眠效率显著提高。结论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焦虑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平均睡眠效率是改善急性脑梗塞后焦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焦虑 睡眠效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方法对临床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提高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携带结核菌综合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脑梗塞病用抗梗塞和抗痨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78例脑梗塞患者治愈69例,显效6例,进步3例。结论笔者认为脑梗塞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经抗痨规律治疗后,治愈效果显著,疗程短,能够根治,且不易复发。

  • 标签: 脑梗塞 抗梗塞治疗- 结核菌 抗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与血栓通注射液10ml(25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停药3天后再用1个疗程。对照组给与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耳穴压豆防治小脑梗塞患者的恶心呕吐。方法将王不留籽或决明子粘贴在耳部相关穴位上并定时按压。结果试验组50例中治愈3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耳穴压豆可预防和治疗小脑梗塞患者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 标签: 耳穴压豆 小脑梗塞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两组均于治疗14天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疗效、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2.22﹪,对照组总显效率60﹪(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较单用常规治疗为优。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依达拉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静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对治疗和预后均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依达拉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葛根素治疗组30例;(2)丹参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葛根素组总有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药物。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