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配置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简称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在超净台装置内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滴入的药液。美国1963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国内1999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目前,美、英、澳、加、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早已大规模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置,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2002年1月21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卫医发[2002]24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近年来国内上海、北京等多家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S,我院2003年开始建立了PIVAS。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 职业间关系 药剂师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为制定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重要支持。方法:选择2019-2020年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出现的风险问题,共选择了4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发生的工作风险因素和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工作质量评分和发生的风险问题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作者: 张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2期
  • 机构: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武汉430081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转运药箱清洁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运转的70个药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个,对照组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观察组采用医用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对比两组药箱清洁消毒24h内肉眼可见污物发生率、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及清洁消毒操作耗时。结果:观察组药箱清洁消毒24h内肉眼可见污物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箱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箱清洁消毒操作耗时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医用消毒湿巾对转运药箱进行清洁消毒可达到与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相当的消毒效果,且清洁消毒操作简便,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转运药箱;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基本状况及运行情况。方法对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对遇到的问题总结,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药品调剂模式,在保证了输液在无菌条件下配置,并增加了药师对医嘱的审核管理,保证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我国相对属于新生事物,只有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

  • 标签:
  • 简介:在分析安徽省应急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安徽省应急物流调配中心选址问题。结果表明:安徽省应急物流调配存在物流企业对应急物流业务的参与度不高,应急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配送能力不佳等问题。对此,以合肥、芜湖、蚌埠、安庆4座城市为候选调配中心,利用专家打分法给出对应的影响要素权重,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排序,最终得到安徽省应急物流调配中心选址候选城市排序:合肥〉蚌埠〉芜湖〉安庆。

  • 标签: 应急物流 调配中心 层次分析法 选址
  • 简介:总结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与管理体会。结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特点,在原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设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岗位管理,发挥区域组长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区域巡回、沟通协调和环境物品管理等功能。2年来,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区域组长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要点。方法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要点分析实施,建立专门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静脉药物调配监督力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比较要点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化疗药物实施调配管理制度后,我院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没有环境污染事件、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高。结论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制定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化疗药物使用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化疗药物 静脉药物调配 集中配置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科室分散配药的局限,实施药学专员对药物进行全封闭式的监护与审核管理模式,这样的配药形式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配药中心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推动了配药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对于传统科室分散配药的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传统分散配药 优势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并就其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各科室治疗室工作的护理人员10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调查其工作情况,将发生职业危害护理人员分为发生组(n=15),未出现职业危害的为未发生组(n=91),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对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的106例护理人员中,有15例出现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4.1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物理因素、化学消毒剂、防御过当等均为静脉用药中心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物理因素、化学消毒剂、防御过当等均是导致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医院及各科室应加强宣教,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用药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5年的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后2016年的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共审核的60例不合理用药中,包括医嘱录入错误、溶媒不合理、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合理及给药途径等多方面问题。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不合理用药修改率上升。结论PIVAS药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后,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医患纠纷,保证了医院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未来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探讨未来人工智能所能发挥的作用。结果 从处方审核、排药贴签、自动调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结论 人工智能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能加强中心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院药学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药品破损原因,并制定减少破损的相应对策。方法:记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IVAS2016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分析容易造成破损的各个环节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要点。方法: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要点分析实施,建立专门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静脉药物调配监督力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比较要点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化疗药物实施调配管理制度后,我院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没有环境污染事件、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高。结论: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制定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化疗药物使用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化疗药物 静脉药物调配 集中配置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2年1月—2013年3月审方药师记录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共151例,主要为药物选用不当,溶媒选用不当,载体量选用不当,给药途径不当,操作失误及其他方面问题。结论通过对静脉用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分析和干预,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二年多的运行情况,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具体工作实践,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803份,占总医嘱的0.52%,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舍理、溶剂用量不舍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定期分析总结,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的工作模式。方法随机抽选本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于2018年1月—12月期间调配的各科室静脉用药共5000份药物处方设为研究对象。将合理用药实施前药方设为对照组,将合理用药实施后药方设为研究组,各组方剂均为2500份。对比两组处方审核率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经合理用药审核后的处方审核率获得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合理用药审核工作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开展,有助于从处方审核角度入手,在有效提升合理用药性的同时,减少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对于治疗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审核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22.01~2023.01期间685份静脉用药调配记录的相关资料,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05%,其中因相似药品相似导致8(25.00%)件;因药品增减不当导致5(15.63%)件;因药品配备器械应用不当导致6(18.75%)件;因药品剂量应用不当导致4(12.50%)件;因配置药品标签问题导致3(9.38%);因药品复核失误导致2(6.25%)件;因未及时退药导致4(12.50%)。结论:影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因素较多,需从多方面入手强化临床管理,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