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控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各流程管理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根据各相关规章制度,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涉及的危害药品的库存管理、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运输、医疗废物管理以及危害药品溢出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控。结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2011年建科以来,未发生1起与危害药品相关的职业暴露危险和环境污染。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危害药品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控,可有效控制与危害药品相关的职业暴露危险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 标签: 危害药品 规范化管控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类型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药物100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纳入药物中排药差错发生率,分析差错类型和原因。结果 经统计,纳入药物中排药差错发生率为1.22%(122份),其中内部差错45份(含贴包错误22份、摆药差错23份)、冲配差错38份(含溶媒错误5份、药物剂量错误33份)、外部差错39份(均为病区配送差错)。分析原因,主要由人为因素、流程不完善引起。结论 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流程不完善,可通过强化培训、完善流程等措施改善,减少差错,提高用药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排药差错 差错类型 差错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为了规范PIVAS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安全,降低药品使用差错,我们针对性地建立了PIVAS药品管理模式并应用。药品管理模式的启用,使PIVAS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与系统化,便捷了临床医师开方用药,增强了药学人员专业素养,提升了患者就诊满意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管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三种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12月、2019年期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各项工作指标数据,并对三种模式下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通过工作模式的调整,排药环节、调配环节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尤其是工作模式三中平均每天排药、调配时间较前两组明显缩短,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工作模式 应用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发展中依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方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置前后分别选取880份处方,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根据处方不合理用药事件和用药差错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处方中发生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占比和用药差错事件发生概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人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差错事件,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药师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对照时间段,选择2019年5~10月作为观察时间段。对照时间段内PIVAS采用常规管理,观察时间段内PIVAS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个时间内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出现胶塞碎屑、玻璃碎屑、药物微粒等调配环境污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内发生穿刺点发红、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明显少于对照时间段,观察时间段内发生审方、贴签核对、摆药、调配、停医嘱退药及成品输液发放差错少于对照时间段,总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管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PIVAS药物调配环境,降低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物调配环境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审核结果与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时间段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本院的260例不合理用药医嘱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成功率。结果:经过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医嘱干预成功例数逐渐增多,并且成功率高于87.50%。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归于临床静脉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为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的配置质量,护士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与病区医生、护士以及科内药师的协作与沟通、监测药品配置过程、监测环境的清洁消毒过程等方面来指导护士和工勤人员工作,提高药品配置质量,保障医疗用药的安全。

  • 标签: 护士长 药品 配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我国137家医疗机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现状,分析PIVAS所在省份和医院级别对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影响,为我国PIVAS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网络对各医院PIVAS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动化环节、自动化设备、审方模式、审方软件、审方人员、信息化和自动化取得的成效,并分析PIVAS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和所在省份、医院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共发出问卷138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调查显示,大部分医院PIVAS做到了处方前置审核,主要审方模式为人工审核与审方软件相结合,主要审方人员为PIVAS药师,被PIVAS使用最多的自动化设备为自动摆药机。调查对象普遍认同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医嘱合格率、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劳动强度。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不受省份和医院级别影响。结论:我国PIVAS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较好,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建设情况不受省份和医院级别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PIVAS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标准,为PIVAS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用药 集中调配中心 信息化 自动化现状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设置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目前状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转过程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优化方案和处置预案。结果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不同规模、类别、等级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根据自身医院目前的用药特点、数量和未来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流程,保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良好运行。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流程设计 运行管理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用药调配室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室在2011年05月~2013年5月期间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对其实施管理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之后,在静脉用药调配室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几率为0,要明显优于实施管理之前的3.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医院控制感染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进行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静脉用药调配室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静脉用药进行管理,特别视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强化。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讨论。其中,可以分为两个组别,即, 18年下半年为日常管理, 19年上半年则为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分析改进前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从改进质量上看,观察组静脉用药的配置差错率为0.08%( 29/36354),对照组为 0.14%( 46/3154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违规操作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 0.04%( 13/363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0.09%( 29/31547),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质量管理形式更可靠。 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这也是保障患者治疗的基础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提高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与支持。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调配方法,观察组在医院内部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内部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确保了配药的准确性,降低了配药的故障发生概率,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现出了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 集中调配中心 临床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静脉用药进行管理,特别视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强化。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7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讨论。其中,可以分为两个组别,即,18年下半年为日常管理,19年上半年则为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分析改进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改进质量上看,观察组静脉用药的配置差错率为0.08%(29/36354),对照组为0.14%(46/3154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违规操作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0.04%(13/363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09%(29/31547),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质量管理形式更可靠。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这也是保障患者治疗的基础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影响。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对我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的配液量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配液量为观察组,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对两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04%,明显低于对照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 差错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的损耗,提高科室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于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主题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量明显降低,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科室内开展针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改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而降低药品损耗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损耗
  • 简介:方法静脉中心成立由经验丰富的审方药师组成的处理小组,协同医生、护士共同处理,综合分析,讨论总结,持续改进。结果5例药患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近两年未再出现药患纠纷。结论审方药师参与处理药患纠纷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疑虑,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执行,杜绝药患纠纷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 标签: 药师 药患纠纷 应对策略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抗生素处方进行整理,一年间收集整理的执行医嘱有22689条,对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将医嘱进行归类整理后,有789条不合理医嘱使用的情况,使用不当行为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配伍禁忌、药物剂量不当、给药频次不当、电脑录入错误 、给药途径不当等,证明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结论:本次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情况的分析,从而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静脉用药 静配中心 抗生素 不合理现象
  • 简介:摘要: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静配中心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医疗中心日常配药以及药物管理的重任,静配中心的工作质量将会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安全意识的提升,医疗机构静配中心的工作质量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静配中心运转的过程中,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静配中心的洁净度,为静配中心的药物配置工作提供支持。本次研究对目前我国医疗机构静配中心的运转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对目前静配中心紫外线消毒的应用措施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效果展开整理与分析。

  • 标签: 静配中心 紫外灯消毒 洁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