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建立了体液中血管紧张转化抑制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和离子色谱联用技术,对中空纤维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萃取条件为以正辛醇为萃取溶剂,供体相中pH值为6.0,在供体相中未添加NaCl,接受相为HCI(0.01mol/L),萃取时间为50min,搅拌速度为430r/min。雷米普利、盐酸贝那普利、盐酸喹那普利和福辛普利钠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8、15.5、12.2和20.8倍。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提高了离子色谱检测芳香胺物质的灵敏度。

  • 标签: 液相微萃取 离子色谱 中空纤维 芳香胺
  • 简介:摘要RAS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过度激活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管紧张转化(ACE)和血管紧张原(AGT)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成分。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较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转化抑制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紧张转化抑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防患者心房颤动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预防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与应用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研究共6 83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数差(MD)=-170.14,95%CI:-243.15~-97.12,P<0.05]、左室射血分数(MD=2.92,95%CI:0.63~5.20,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32,95%CI:-10.25~-0.21,P<0.05)、6 min步行距离(MD=58.4,95%CI:40.37~56.42,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比值比(OR)=1.57,95%CI:0.96~2.5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MD=-1.27,95%CI:-2.62~0.08,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程度(MD=-1.36,95%CI:-10.72~8.00,P>0.05)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73~1.23,P<0.05;I2=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但应注意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端粒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活性.因此认为端粒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抑制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管紧张转化抑制治疗对MMP-9、TIMP-1和BNP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苯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MMP-9(μg/L)、TIMP-1(μg/L)和BNP(ng/mL)水平。结果采用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患儿,实施治疗后的MMP-9、TIMP-1和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水平,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进行治疗,患儿的MMP-9、TIMP-1和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逆转患儿心肌重构,有效的改善和提升患儿的心功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MMP-9 TIMP-1 BNP
  • 简介: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2)β-内酰胺类抗生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抑制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 标签: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舒巴坦 联合用药 临床
  • 简介:近年来,抗激素药物的市场虽然没有经历大起大落,但其市场“主角”已渐渐发生了变化.尽管某些抗激素药物的销售有所下降,但一些分析家也看到了这一市场潜藏的增长点,如该类药物中的芳香抑制(Aromatascinhibitor).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的推荐,将会对芳香抑制的销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预计这类药物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其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高.

  • 标签: 芳香酶抑制剂 市场占有率 激素药物 试验数据 刺激作用 增长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CEI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ACEI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地高辛更加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地高辛
  • 简介:摘要:乳源血管紧张转化(ACE)抑制肽是以乳源蛋白为原料,经解或微生物发酵等作用制得的活性肽段。ACE抑制肽能够通过抑制体内ACE活性进而达到预防及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且其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ACE抑制肽的作用机制、不同乳蛋白源ACE抑制肽以及乳源ACE抑制肽的体内降血压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乳源蛋白 ACE抑制肽 高血压
  • 简介:其实一切降糖药物的开发,无论从过去或现在,都在糖尿病治疗的历程中,从不同的侧面发挥着可观的作用,显示着自己的优势!早在10年前美国糖尿病学会就提出:糖尿病专业医生,“一定要把防治心血管并发症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题”!今从这个侧面,

  • 标签: 糖苷酶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治疗 美国糖尿病学会 心血管并发症 降糖药物
  • 作者: 张淳 蔡广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肾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肾-血管紧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真实世界"中各种因素影响了CKD患者RAS抑制应用的依从性。本文综述了RAS抑制在"真实世界"CKD治疗中的最新应用现状、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目前RAS抑制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建议,指导回归正确的治疗策略,同时建议此领域需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更多研究。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功能不全,慢性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每6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房颤的发生极为重要。现研究发现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房颤得以发生极持续的必要条件,而肾-血管紧张系统在心房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血管紧张系统抑制可减少心房在持续高频电刺激后心肌AERP的持续缩短,保证正常的不应期频率适应机制,从而避免了心房重构的发生。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房电重构 心房结构重构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抑制在胰岛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胰岛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有报道。目的:比较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抑制对胰岛细胞在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猪,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猪胰岛,培养24h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消化时加抑制组仅在消化过程中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抑制。③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在消化及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抑制。AO-EB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β细胞所占百分比为66.91%,消化时加抑制组为84.58%,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为87.15%;空白对照组活细胞、凋亡细胞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6.52%、16.15%、21.25%,消化时加抑制组分别为62.27%、14.66%、14.47%,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分比为73.09%、6.83%、10.28%。结果表明,在消化以及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抑制可明显减少细胞的损失,并且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的百分比。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胰岛细胞 CASPASE抑制剂 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质24h,组,栓塞后1周组,每组8只;以明胶海绵溶液经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1周(对照组)、栓塞后24h、栓塞后1周时处死。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活性测定,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现察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14.2±4.1)mmHg(1mmHg=0.133kPa)、(26.1±7.5)mmHg、(26.1±6.8)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1±8.8)mmHg、(80.5±5.8)mmHg、(80.4±13.8)mmHg(P〈0.05);3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分别为(30.5±7.2)U/L、(53.5±15.9)U/L、(45.8±17.4)U/L(P〈0.05)。光镜下观察,栓塞后24h组肺组织切片均可见多个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栓塞,有继发红血栓形成,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栓塞后1周组大鼠部分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溶解。结论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压升高的同时,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明显升高,其程度可能与肺血管床阻塞的范围或程度有关。

  • 标签: 肺栓塞 肽基二肽酶A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转化抑制(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并分析TGF-β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内平均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β-MG)、TGF-β1、血浆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检及血浆中D-二聚体和抗凝血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α-微球蛋白和β-MG分别为(4.52±0.13)mg/L和(6.04±0.27)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83±1.29)mg/L和(8.55±0.41)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为(6.11±0.04)μ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78±0.0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浆白蛋白为(26.12±1.24)g/L,高于对照组(20.58±1.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CD3+、CD4+/CD8+和NK分别为15.40±0.72、64.58±1.01、1.40±0.03和23.96±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D-二聚体和抗凝血分别为(0.17±0.06)mg/L和(98.42±5.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降低血浆黏度和TGF-β1水平,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激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在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等终点事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既往心衰治疗首选药物血管转换抑制。为促进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此类药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该共识,对此类药物的药理学机制、临床适用人群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抑制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m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mL。建模后8周和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ALP)、骨钙蛋白(OCN)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和Tb.Th均升高,而Tb.Sp和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mRNA、RANKmRNA相对表达量�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