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一种肠特异性核转录因子,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直肠,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CDX2参与了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其表达状态与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深入研究CDX2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有望为胃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CDX2转录因子 消化系统肿瘤 肠化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肿瘤化疗的护理工作给予一定建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化疗患者73例,在其肿瘤化疗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察其恢复效果。结果化疗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患者恶心、腹泻、静脉炎等一系列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都得到了明显缓解,且患者心理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所缓和,基本能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情。结论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期间所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是治疗中的难点,因此,化疗后优质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优质、个性化的护理能够减缓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化学疗法 护理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及超声诊断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的实质性肿块,血供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胃肠间质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超声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胃肠间质瘤的方法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腹部胀痛、不适,采用MRI和CT作为重要影像学帮助检查,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CD117呈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2.5%,手术治疗后一、三、五年内存活率分别是93.7%、84.8%、77.7%。结论胃肠间质瘤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癌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和探讨胃肠息肉的病理诊断。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 例 胃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 25 例, 观察组: 25 例 ,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钳夹活检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优于对照组 (p值< 0.05)。 结论:内镜下钳夹活检术效果更好一些,适合推广 。

  • 标签: 胃肠道息肉 病理 诊断
  • 简介:日前我们收到一些癌症患者的来信,提到关于胃肠癌症的疑问,现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北京肿瘤医院胃肠科医生赵军博士予以解答。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北京肿瘤医院 癌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芒硝治疗胃肠水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胃肠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芒硝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89.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芒硝治疗的胃肠水肿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和促进其胃肠水肿包块消失。

  • 标签: 芒硝 胃肠道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接受胃肠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平均时间(62.1±22.4)h,整体平均住院时间(5.8±2.2)d,均明显快于或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充分优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肠道 术后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胃肠息肉的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钳夹活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内镜下钳夹活检术效果更好一些,适合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息肉 病理 诊断
  • 简介:etal.Theeffectofsurgeryandgradeonoutcome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ArchSurg,本资料免疫组化CD117阳性32例(占82%,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在消化道的少见肿瘤

  • 标签: 例分析 瘤例 胃肠道间质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非上皮性肿瘤,来源于胃肠间质干细胞。胃肠间质瘤病人症状没有特异性,且无特异的肿瘤学标志或实验室检查方法,故术前诊断率低。病理诊断定性主要依靠CD117阳性和(或)CD34阳性,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研究结果显示DOG-1、PKC可作为诊断GIST的高敏感性、特异性指标,特别对诊断KIT阴性表达的GIST是一重要补充,联合KIT检测能有效提高GIST的诊断率。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因此对于胃肠间质瘤肿瘤学标志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诊疗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人类胃肠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为1998年以来确立的新病种,其概念在近十年间一直被修正与补充。有关GIST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治 间叶性肿瘤 GIST 新病种 国内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