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误食异物而导致宠物急性胃扩张及肠梗阻在临床上很多见,经常由于误诊导致宠物死亡。笔者在十几年的宠物门诊中,接诊并治疗过多例误食异物病例,大部分确诊后经过手术治疗得以恢复,也有数例因发现不及时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异物的种类,现将治疗过的有代表f生的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误食异物 胃肠道 诊治 犬猫 手术治疗 急性胃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手术切除率约为85%,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50%,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50%。术后应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原发肿瘤的部位以及术中情况(肿瘤破裂、出血、坏死、浸润、淋巴结转移征象)来仔细评估GIST的复发风险。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GIST术后中高复发风险的无复发生存率,基因检测指导辅助治疗已得到初步结果,但辅助治疗最适疗程尚无定论。在GIST的辅助治疗领域,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目的概述胃肠影像学的检查选择.方法从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概述胃肠影像学的选择.结果各种胃肠检查手段各具特色,应该根据病人情况、医疗条件及临床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结论根据具体情况作者选择可以提供更安全、有效、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对于治疗方案抉择、外科医生术前分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影像学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GIST7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胃间质瘤52例(68.42%),小肠间质瘤20例(26.32%),直肠间质瘤4例(5.26%)。良性26例(34.21%),潜在恶性8例(10.53%),低度恶性24例(31.58%),恶性18例(23.68%)。76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块完全切除66例,有转移10例。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胃窦部恶性间质瘤术后3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残胃,手术经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至今全部病人均存活。结论GTST起病隐蔽,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GIST复发、转移及不能切除的病人,选用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诞实的GlST的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瑰羼,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4例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9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2例行远端胃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全部随访6~36个月,1例于术后第11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23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转移伴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再次手术后带瘤生存。1例于术后24个月肝脏转移。结论胃肠间质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完整的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疗效。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7月~2013年06月在我院已经确诊为胃肠间质瘤患者42例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4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胃部、回盲部、小肠、乙状结肠系膜及横结肠系膜患者人数依次为3例、15例、2例、16例、4例和2例;其中外生性生长、内生性生长、腔内外生长患者人数依次为20例、10例和12例。影像学检查后判断GIST良恶性准确率为83.33%(15/18)。结论胃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CT对GIST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借助病理学检查对于避免误诊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影像学表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54-0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CT表现,以指导临床上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患者47名,其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结合病史、行相关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患者31例,为良性肿瘤患者16例,其中,CT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在胃者32例(68.1%,胃底部19例,胃体部22,胃窦部6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20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者8例(17.0%,良性3例,恶性5例),发生于空肠者4例(8.5%,良性1例,恶性3例),发生于食管、横结肠及直肠者各1例(2.1%),均为恶性。肿瘤大小及形态各异,直径最大者39cm,最小者0.7cm。其瘤体由胃肠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者居多,分别为24例(51.1%)、14例(29.8%),向腔外生长者为9例(19.1%)。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4例,此多为良性肿瘤,为不规则形状者26例,为梨形者7例。形态清楚、边缘清晰者14例,边缘模糊者33例。平扫后16例出现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者31例,其病变部位伴有组织坏死等,10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后,31例出现不均匀强化,13例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质,静脉期强化程度更为明显。21例患者病变部位内可见到肿瘤血管。本组47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一致者为44例,准确率达93.6%。其中3例分别误诊为直肠癌、胃癌、腹腔内占位性病变。结论CT检查可直接反应胃肠间质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其结果回报对于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染性胃肠炎是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在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但是秋季末期一直到冬季时期,是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主要是由于此时温度逐渐下降,病菌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加快,生猪的抵抗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如生猪养殖地区以往的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则会出现地方性流行,如以往的发病率较低,则会出现暴发性流行情况。所有患病的生猪或者携带病毒的生猪所排泄出的呕吐物、粪便、乳汁、分泌物以及呼吸空气中均会掺杂大量病毒,极易导致其他健康猪只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猪均有发病,两周龄以内的猪仔是主要的发病群体。

  • 标签: 胃肠道 猪痢疾 增生性回肠炎 沙门氏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胃肠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因口服小剂量拜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导致胃肠刺激症状4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不终止小剂量拜阿司匹林的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15/24)(X2=6.121,P=0.013);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1±1.2)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10.5±2.3)d(t=8.345,P=0.000)。结论在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奥拉美唑肠溶片能够显著地改善胃肠反应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晚期肿瘤化疗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肿瘤化疗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患满意度,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晚期肿瘤化疗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晚期肿瘤 综合护理 病患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静滴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不良反应采用开胃健脾饮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开胃健脾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胃肠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1%显著低于对照组41.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滴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反应采用开胃健脾饮防治,有效的减少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开胃健脾饮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人,男,40岁,因外伤于2003-07-28入院治疗,为预防感染,用头孢曲松钠(0.5g/支,上海新亚药厂,批号:030235)2.0g/次,静滴,bid.2d后,大便稀软,大便次数由1次/d,增加为2次/d.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第7天时,增加至3~4次/d,并有下坠感.第11天早饭后,突发剧烈胃肠反应,胃部胀满、阵发性腹痛、水样大便,1次/h,腹泻时伴有呕吐、出汗、无力等,症状类似急性胃肠炎,5h后症状基本消失.这期间未服用解痉药、止吐药及其他消炎类药物,饮食卫生.第2天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未再出现类似症状,所用输液器等与前11d相同.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防治化疗药物所引起胃肠反应的疗效。方法11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顺铂配合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化疗,试验组患者化疗同时应用兰索拉唑、盐酸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预防胃肠反应,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控制率、血清5-羟色胺(5-HT3)、白介素2(IL-2)、P物质(SP)、速激肽受体(NK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恶心、呕吐、食欲的控制率分别为89.86%、93.22%、89.83%,有效率分别为96.61%、98.31%、98.31%;对照组在恶心、呕吐、食欲的控制率分别为67.80%、72.88%、69.46%,有效率分别为84.75%、88.14%、86.44%,试验组在胃肠反应的控制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5-羟色胺、白介素2水平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5-羟色胺、白介素2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血清SP水平降低,NK1灰度值升高(P〈0.05),且试验组血清P物质降低,速激肽受体灰度值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防治化疗药物所引起胃肠反应作用明显,下调血清5-羟色胺、白介素2、P物质水平,提高速激肽受体水平,有效率高、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肿瘤化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兰索拉唑 化疗 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