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革”运动使社会局势和状态处于“非常”之中,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得进行,以至在总的“非常”态中,实际上还包含着“顺应之中的正常”和“应对之中的正常”。前者附着于“非常”,是“非常”的调节机能的显示和表达,故会产生“正常中的扭曲”;后者拉扯着“非常”,是“非常”的制造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故会产生“正常中的妄为”。所以,不管是非常中的正常(顺应与应对);还是正常中的非常(扭曲和妄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交汇和兼容,构筑了“文革”社会的复杂面相和精彩题旨,以至它既说明了时代的错乱,又在本质上证实了生活的逻辑不容篡改。立足在这个判断上,以非常与正常的交错关系,将“文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不仅可构建一个有血肉、有灵魂的研究文本,更能从中看到血肉躯体之伸缩,读到灵魂归附之挣扎。

  • 标签: 文革 社会生活 非常 正常
  • 简介:社会事实除了具有涂尔干所说的“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之外,还具有“情境性”、“可创造性”、“内在性和可选择性”、“历史流变性和继承性”;社会事实不仅具有涂尔干主张的属社会、客观性的特性,还具有很强的属人、主观性的特性。涂尔干总结的社会事实性质是从一个社会历史横断面去考察得来的,在研究时,不能忽视从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这一角度去考察社会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总结社会事实。

  • 标签: 情境 可创造 可选择 流变
  • 简介:系统地研究中国法律史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晚晴时期著名律学家薛允升和法学家沈家本曾先后撰写过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著作。在清末时期,京师大学堂、京师法政学堂等院校先后开设了“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等法律史的课程,供学习者学习。在19世纪20~40年代,中国法律史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雏形,其学科形成的标志是出版了一批中国法律史通史以及其他专著,并且出现了大量专家学者。19世纪50年代后,我国法律史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法律史研究 19世纪50年代 京师大学堂 学科形成 清朝末期
  • 简介:地域史研究的兴起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党史国史研究领域较为引人注目的新动态。作为对于此前党史国史研究中某种宏大叙事模式的扬弃和改进,地域史研究为党史国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地域史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不仅许多党史、国史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地域史为研究对象,而且许多中青年教师甚至一些原本从事古代史、民国史研究的教授也开始涉猎当代地域史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地域史研究注入了新动力。

  • 标签: 毛泽东时代 地域 城市史 民国史研究 中共 中青年教师
  • 简介:1992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社会学会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60个单位的90多名历史学以及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的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研究与中国农村”。大会提交论文60多篇,反映了近年社会研究的新趋向和成果。会议讨论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其一为“家族与婚姻”,与会者就历史上婚姻和人口问题、家庭、宗族组织和制度、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二为“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及社区的宏观研究”,讨论涉及社会

  • 标签: 中国社会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宏观研究 学术讨论会 宗族组织 日至
  • 简介:社会和环境史是20世纪中叶后出现的两大史学分支,都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但也存在一些薄弱之处,这为两大分支的结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为二者结合的产物,环境社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发展为人-社会-自然三维结构的有机结合,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 标签: 环境史 社会史 环境社会史
  • 简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增刊》),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社会 互动西方 史学中国
  • 简介:唐力行先生的大作《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下文简称《延续与断裂》)于201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虽是先生所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权力下的乡村统合——16至20世纪徽州乡村社会权力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但同时也可视为耗费先生数十年时间和心血关于徽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宏观结构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力透纸背的具体论述,或是顺畅活泼的文字表达,再或是随处可见的与前人的频繁互动等等,《延续与断裂》都堪称-部整体社会研究的典范之作.

  • 标签: 超稳定结构 社会史研究 乡村社会 社会变迁 断裂 徽州
  • 简介:美国《中国史研究》(季刊)出版 《1919-1949上海社会运动》专辑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瓦索斯特隆(JeffreyN·Wasserstrom)教授担任特约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波...

  • 标签: 中国史研究 上海社会 运动史 中国工人阶级 上海工人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简介:社会法”概念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是指对市场经济弊端起制约作用的社会政策机制的法律化表现。这个概念在德国经历了从“第三法域”到“法律部门”的长期讨论,最终落实在“社会福利法”,也即我们所称的社会保障法。在受德国法影响较深的东亚地区,“社会法”也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但对其存在多种理解。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中国的“社会法”讨论也开始了,且亦有逐渐缩小范畴的迹象。分析“社会法”在德语中的原始含义,并与我国的概念演变过程进行比较,有助于澄清当前的一些错误理解,少走学术弯路。

  • 标签: 社会法 法律范畴 历史研究 词义分析
  • 简介:近年来,人参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甲骨上的人参象形文字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参文字记载的国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人参图腾遗迹表明我国人参的应用与距今约40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的发展相关连.现存于日本的我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证明,我国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大量史实表明我国应用人参的历史渊远流长,我国人参文化光辉璀灿.

  • 标签: 人参史 象形文字 图腾遗迹 五加科人参 桔梗科党参
  • 简介:广西的运河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著称,对广西运河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位于广西境内的灵渠和临桂县的桂柳运河为南方水利史上的佳话;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潭蓬运河成为安南交通的捷径。

  • 标签: 广西运河 广西运河史 灵渠 桂柳运河 潭蓬运河
  • 简介:一、西泠印社与国际印学交流作为一个社团,在成立伊始即有来自海外的社员加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未出现过。西泠印社在创始之初,并没有在跨国发展方面的主动意识,但正是由于创社四君子的谦让和邀请吴昌硕任第一任社长,而吴昌硕在上海画坛印坛又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且上海又是一个万方辐辏之所在,

  • 标签: 西泠印社 导论 中国近现代史 主动意识 跨国发展 吴昌硕
  • 简介:古音构拟已取得长足进步,将其成果引入汉语史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证据和新的视角,进而推动研究的深入。文章通过两个实例以阐述拟音的这种作用。

  • 标签: 汉语史 古音构拟 虚词 重叠构词
  • 简介:组织史是研究组织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各种不同层次组织实体的历史变迁以及历史组织与其他历史现象和现实组织的关系等问题。组织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史料与组织理论结合的方法、组织史叙述与分析结合的方法、历史组织过程研究与结构研究结合的方法、组织个体史研究与组织分体史研究和组织整体史研究结合的方法、组织史研究与宏观社会史研究结合的方法以及历史组织比较研究方法等。

  • 标签: 组织史概念 组织史研究内容 组织史研究方法
  • 简介:近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给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秦史研究成果丰硕,西汉史研究建树颇多,东汉史研究相对薄弱。笔者查阅秦汉史研究历年综述,发现一些撰稿人谈及缺陷时,总会提到东汉史研究。如论198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田人隆先生就指出“对东汉史的研究显然不足,发表的文章很少”。直到这一期笔谈,

  • 标签: 东汉 秦汉史研究 研究成果 三十年 撰稿人 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