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对患儿全麻诱导期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66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七氟烷组(L组)、6%七氟烷组(M组)和8%七氟烷组(H组),每组22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诱导期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癫痫样放电与苏醒期谵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组比较,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M组和H组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P<0.05);M组和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和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抑制型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样放电、兴奋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抑制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浓度(4%)七氟烷可导致患儿全麻诱导期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增加。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苏醒谵妄 儿童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在癫痫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间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手术治疗的癫痫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并发症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术期 精细化护理 癫痫患儿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癫痫患儿照顾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05月至2021年05月之间本院收治的癫痫患儿照顾者50例进行调查,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两个不同小组。参比组癫痫患儿照顾者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实验组癫痫患儿照顾者使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比两组癫痫患儿照顾者护理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癫痫患儿照顾者护理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癫痫患儿照顾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癫痫患儿照顾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能够丰富照顾者相关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研究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护理 癫痫患儿照顾者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析。方法将本院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各40例,收治时间是2014年9月-2016年9月。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同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应用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作用较大,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护理 儿童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脑炎患儿早期癫痫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炎患儿78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9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常规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炎患儿早期癫痫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炎患儿早期癫痫 左乙拉西坦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元联动干预模式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接收的4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癫痫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手段,观察组采用三元联动干预手段。主要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家属干预后护理能力以及患儿干预后负性情绪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以及单次持续时间均照对照组要低。患儿家属癫痫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对患儿情绪调节评分比对照组要高。观察组SAS以及SDS评分观察组均比对照组评分要低。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通过对三元联动干预模式的应用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恢复速度,提高家属干预效果,降低患儿的负性情绪,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三元联动干预 癫痫患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在癫痫患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价值。方法:选择64例癫痫患儿,分为标准组32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组32例,开展全面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患儿PSQI和家长满意度总分高于标准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的开展,帮助癫痫患儿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是优选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小儿癫痫 睡眠质量 家长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特发性癫痫伴自闭症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以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全外显子组基因进行变异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对全外显子进行检测,先证者CASR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3025C>T(p.Arg1009Ter)杂合变异,为无义变异,可产生一个截短的蛋白,功能预测软件结果为有害,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ASR基因c.3025C>T(p.Arg1009Ter)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论CASR基因c.3025C>T(p.Arg1009Ter)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特发性癫痫 自闭症 CASR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FNE)患儿的临床特征、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并总结我国KCNQ基因突变所致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延迟在3个月龄癫痫发病的BFNE患儿(先证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以"KCNQ基因""癫痫"为中文关键词,以"KCNQ gene""seizures""epilepsy""convulsion"为英文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年限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今),以及Google Scholar、PubMed数据库(年限设定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检索,总结我国KCNQ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本例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例患儿为3个月龄女婴,因"反复抽搐1 d"入院。其头颅MRI未见异常;脑电图结果提示多灶性癫痫波发放。调查本例患儿家系3代8人发现,先证者(本例患儿)及其父亲、祖父均发生婴儿期惊厥,非新生儿期发病,其父亲、祖父的BFNE均于1岁左右消失。对本例患儿经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至9个月龄后抽搐发作停止,随访至1岁1个月亦未再发。②本例患儿及其父亲、祖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存在KCNQ 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373dupG(p.A125fs)杂合突变。与BFNE相关。③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129篇国内关于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发作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研究的中国患儿为129例,加上本例患儿共计130例。这130例患儿中,72例的起病年龄为0~28 d,56例为29 d至2岁,2例>2岁;KCNQ 2、3基因突变各为119例与11例;随访105例,51例患儿合并智力/发育障碍,其中KCNQ 2、3基因突变各为50例与1例,5例患者死亡,均为KCNQ 2基因突变,其余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本组130例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患儿中,108例接受药物治疗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9.4%(75/108),105例接受随访患儿的死亡率为4.8%(5/105)。结论KCNQ 2基因c.373dupG(p.A125fs)突变,可能为本例患儿家系BFNE发病的分子遗传学致病机制。国内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患儿以KCNQ 2基因突变为主,患儿多于2岁内起病,并且KCNQ 2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相较于KCNQ 3基因突变患儿预后更差。

  • 标签: KCNQ 2钾通道 移码突变 抗惊厥药 基因检测 遗传突变 系谱 癫痫,正常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儿经生酮饮食治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生酮饮食治疗联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生酮饮食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53.66%、17.0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呈9.76%、29.27%,P<0.05。出院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通过生酮饮食治疗联合个性化护理,可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生酮饮食治疗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检测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34例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癫痫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6±4.72)%、(15.87±5.68)%比(5.32±1.41)%,P〈0.01],且治疗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高于治疗6个月(P〈0.05)。癫痫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血清h-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64±1.22)、(6.96i2.64)mg/L比(1.46±0.27)mg/L,(74.72±22.58)、(96.67±30.25)ng/L比(31.72±12.16)ng/L,(32.59±8.45)、(46.74±12.16)ng/L比(15.36±4.45)ng/L,P〈0.01],且治疗12个月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儿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8、0.402、0.344,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活化使机体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中性粒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性癫持续状态。3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例非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d,1例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小儿内科住院及门诊共收治的符合BECT诊断标准并完成6个月~4年随访的75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随访资料。结果75例BECT患儿中,男42例,女33例;发病年龄3岁~13岁,中位年龄7.5岁,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33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42例及两种发作类型均有2例。结论BECT临床发作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放电多位于中央或中颞区,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 标签: 儿童良性癫痫 睡眠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1年8月我院儿科接收的58例癫痫患儿为例,依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SF-36评分、ADL评分、满意度比较。结果:研究组组患者SF-36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护理满意度水平研究组患者93.10%高于对照组68.97%(P<0.05)。结论:癫痫患儿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提升及自理能力改善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癫痫 生活质量 自理能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抽选癫痫患儿71例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03月~2021年8月,依据盲选抽签原则分组为对比组(n=35)、实验组(n=36)。予以对比组奥卡西平治疗,实验组奥卡西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治疗后IL-2、TNF-α、IFN-γ低于治疗前及对比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可积极控制患儿癫痫症状进展,减少以脑损伤,维护其智力发育水平,具备临床实施安全性。

  • 标签: 甲泼尼龙冲击 儿童癫痫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癫痫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评判性思维模式的实际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2019年-2020年期间收治的所有癫痫患儿中,选择6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实验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接受评判性思维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结果:从两组患儿在护理期间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两方面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对癫痫患儿应用评判性思维模式进行护理,对其有着更加积极的效果,有利于其预后状况,患儿的身体状况更加稳定,同时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高。

  • 标签: 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 儿童癫痫 患儿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癫痫患儿,“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护理)、延续组(延续护理)各36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分析焦虑抑郁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延续组HAMA、HAMD值更低;治疗依从率更高,P

  • 标签: 延续护理 癫痫 焦虑抑郁情绪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癫痫患儿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癫痫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癫痫 小儿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