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各种资料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有着很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近些年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的最新进展,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新药开发,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吸收 分布 代谢
  • 简介:水溶性是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关键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其药物研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人参皂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会有助于药效的发挥和药动学性质的改善,所以其水溶性提升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水溶性提升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成盐、引入极性基团、降低不饱和度、氨基酸酯化、糖基化、二元酸酯化等化学方法,以及制成微球以及自微乳释药系统等物理化学方法,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参皂苷 水溶性 成盐 糖基化
  • 简介:天然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compounds)是植物体多类(polyphenoliccompounds)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已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提出作用机制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调节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关系等.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抗肿瘤 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四氮唑类化合物,寻找温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以期发现抑菌活性化合并初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氰基类化合物和叠氮钠为原料,溴化锌为催化剂,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一类四氮唑结构化合并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利用所得到的优化点击化学反应条件合成了11个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发现化合2h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优化后的点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抑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的四氮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四氮唑 合成 点击化学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 简介:为优化五指山蜂胶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实验条件,研究运用甲醇溶剂超声溶解浸出法处理蜂胶样品,除去蜂胶中的蜂蜡及脂溶性杂质;辅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甲醇-0.4%磷酸(55/45,V/V)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70~360nm条件下,测定蜂胶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发现甲醇溶剂超声溶解浸出法处理样品操作简单快捷,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HPLC法测定简便快速,回收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受干扰影响小,准确性好.结论:五指山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在国家标准含量范围内,且该测定方法令人满意.

  • 标签: 五指山 蜂胶 超声溶解 HPLC 黄酮类
  • 简介:依据多年来积累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附表化学的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和凝聚相状态下的红外光谱图谱数据,对其中的P=O;P-O-CH3;P-O-C2H5;P-CH3;P-F键的特征吸收频率进行了初步探讨,找出了各自的一些规律,可供这类化合物的化武核查、毒剂、毒物的图谱分析时参考。

  • 标签: 有机膦酸酯 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 化学武器 分析
  • 简介:目的:以苏铁叶为研究材料,开展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同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UV法检测的苏铁叶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定性检测显示,苏铁叶中含黄酮、二氢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1.67%。结论:该工艺合理,重复性好,能有效提高苏铁叶总黄酮得率。

  • 标签: 苏铁叶 总黄酮 检测 工艺优化
  • 简介:依托咪酯(Etomidate)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短效、快速的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无影响的静脉全麻药。阐述了Etomidate的作用机制、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概述了此类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 配伍 药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紫杉烷类化合物分离相关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涉及紫杉烷类化合物分离的专利,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分离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 标签: 紫杉醇 紫杉烷类 分离
  • 简介: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改进稀释方法、配制标样、标准化操作、酸度调节剂、优化用量以及配置显色剂等多个方面,利用国家标准方式研究并改进水中含有苯胺类化合物的研究。通过改进方式对印染废水中所含有的胺类化合物具体的含量进行鉴定,并利用回收率、精密度等试验完成相应的评价内容,将最终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案进行综合、多元化比较,得到满意结果。本次试验以教学进程中实际面临的问题为基础,改进内容包括定量分析之中所存在的减免、来源、规范操作、化学分析等。试验结果可以正式,改进后的检测方式整体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其样品具有较高会收录,结果拥有较好的重复性,试剂的空白值不高。

  • 标签: 国标法 苯胺类 标样储备液 显色剂
  • 简介:摘要:对近年来涉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路线演进进行分析,综述了该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利用紫杉烷类化合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紫杉醇 紫杉烷类 提取
  • 简介:摘要:紫杉烷类化合物分离相关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涉及紫杉烷类化合物分离的专利,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分离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 标签: 紫杉醇 紫杉烷类 分离
  • 简介:摘要:对近年来涉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路线演进进行分析,综述了该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利用紫杉烷类化合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紫杉醇 紫杉烷类 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对苯二)、间苯二、邻苯二、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空气样品采用复合管(前端玻璃纤维滤膜,后段硅胶)采集,10%甲醇溶液解吸,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在230 nm波长下,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种类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玻纤滤膜为0.13~0.41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16~1.04 μg/ml。方法定量下限:玻纤滤膜为0.44~1.36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52~3.46 μg/ml。平均解吸效率:玻纤滤膜为97.5%~100.1%,硅胶吸附剂为86.9%~100.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玻纤滤膜为0.71%~4.88%、0.91%~4.82%,硅胶吸附剂为0.47%~4.62%、0.76%~5.52%。在-20 ℃条件下,样品可保存30 d以上。结论本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线性范围均满足规范要求,样品的采集及保存也可满足限值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间苯二、邻苯二、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的同时测定。

  • 标签: 色谱法,高效液相 工作场所 空气 复合采样管 酚类化合物
  • 简介:采用ESR自旋捕捉方法研究肉苁蓉苷类化合物对体外产生的@OH和O@2等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温(液氮)ESR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和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及血清SOD水平和GSH-Px酶活性.结果提示肉苁蓉苷类化合物能强烈抑制体外@0H和O-@1等活性氧自由基,同时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具有预防和修复作用;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苷类化合物能明显增加小鼠血中M的吞噬能力及免疫器官的重量.

  • 标签: 苷类 肉苁蓉 类化合物 活性氧自由基 体外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的干燥根,主要生长在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资源丰富。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其药理活性广泛,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和发展趋势,为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葛根 异黄酮 提取工艺 研究进展
  • 简介:紫芝菌体中三萜化合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3为不同温度处理(40,该三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0mg/ml,说明该三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mg/ml

  • 标签: 三萜类化合物 中三萜类 化合物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