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的集束化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集束化人工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比较医治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34.09%,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人工的集束化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行。

  • 标签: 人工气道 集束化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在“磁场”一章的教学中,一般都会遇到下面这样的习题.如图1所示,间距为d的水平金属板间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从O孔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OO'射入,若不计重力,要使粒子能从O'孔水平射出,v0应为多大?一般的解法是:当Bqv0>qE时,即v0>E/B、粒子向上偏;当Bqv0<qE时,即v0<E/B、粒子向下偏;当Bqv0=qE时,即v0=E/B、粒子才可以从O'射出,果真如此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须弄清粒子在场中的运动情况.不难分析,粒子在场中作平面曲线运动.

  • 标签: 物理规律 探求 知识 高数 题解 匀强磁场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47例与观察组(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中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噻托溴铵 吸入治疗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 简介:目的观察芍药苷给药后对小鼠哮喘模型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卵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和趋化因子CCL19、CCL21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CCR7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芍药苷干预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BALF中OVA-IgE和CCL19、CCL2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CCR7mRNA、CCR7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芍药苷对哮喘模型小鼠炎症趋化因子CCL19/CCL21及其受体CCR7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趋化因子 NF-κB 芍药苷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法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方法在进行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50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人参与观察实现,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对这50位患儿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4例。对于对照组的成员使用综合治疗配合鼻导管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综合治疗结合经鼻持续正压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前的病情症状以及临床特点,再对采用不同方式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结果在经过一天治疗之后,使用NCPAP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组,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好转迹象十分明确,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实验小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运用NCPAP进行调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小儿 重症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对16例狭窄患者治疗的护理提高。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狭窄手术患者16例,对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16例患者共计进行29次治疗,完全有效7例,部分有效7例,轻度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87.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完善的术中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氩气刀 气道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人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近期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其采取的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期间实施常规人工管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询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较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临床优势X?=52.644/48.46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和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较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临床优势X?=83.784/60.672;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炎、呼吸困难、气胸及纵隔气肿、拔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临床优势t=5.924;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人工管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胰腺炎 人工气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的有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建立人工的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固定,并采取气管内滴药、冲洗、雾化吸入等保持人工的湿化功能,加强翻身叩背,定时吸痰,以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通过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的护理,提高了危重患者人工的使用效果,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先决条件。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呼吸感染率和因呼吸感染的死亡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病人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份至2016年6月份这段期间收治的行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145例支气管结核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并根据不同患者的阻塞狭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球囊扩张术、高频电凝术、钳夹清除术或者是冲洗等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再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分析这145例支气管结核阻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46例患者中,治愈92例,概率为63.01%,有效51例,概率为34.93%,无效3例,概率为2.06%,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4%。结论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阻塞,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支气管镜下 介入治疗 支气管结核 气道阻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湿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为临床合理选择湿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气管切开88例病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湿化,对照组采用输液器滴入方法进行湿化,观察两组湿化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刺激咳嗽、呼吸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湿化,可提高湿化程度,防止堵塞,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居家气道湿化 喉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在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被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确诊为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PaO2,以及PaCO2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在疗程结束后,心率、呼吸、PaO2,以及PaCO2等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诊呼吸衰竭中,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幼儿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儿童异物的CT表现,总结归纳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气管异物的价值,并与硬支气管镜对比,评估CT检查的准确。结果8例异物位于气管,25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2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一定程度提高幼儿异物诊断的准确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气管 支气管 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