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钟肇政饱受殖民统治欺压,因此殖民创伤成为其小说的母题之一,然而,这种殖民创伤书写到了晚年竟蜕变为殖民认同。实际上,钟肇政的早期作品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书写之下就包裹着后殖民的另一面,作者为日本文化所蛊惑,把文化自卑化作一种审美趣味,敷衍为超越世俗的唯美的爱情传奇,并表现出全面的民族文化自卑。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钟肇政小说中殖民现代性思想有所淡化,其笔下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似乎出现了文化杂糅的现象。台湾“解严”之后,在大语境的逼迫下,钟肇政写出了《怒涛》,极力崇奉日本精神,推行军国主义思想,这是因为钟肇政接受过13年的殖民教育,殖民认同在其文化人格建构中成为隐秘的存在。

  • 标签: 钟肇政 殖民现代性 文化人格建构
  • 简介:流浪与流浪文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与西方文学有着不解之缘。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延续。与20世纪中前期的战争灾难和中后期的政治局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移民作家库切的流浪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本文从他的新作《青春》以及他的代表作《耻》出发,通过对移民作家地位和文化归属的边缘性的描述,以及对他体现出的对后殖民时代南非种族问题和如何重整非洲民族文化的深切忧虑和关怀等方面的透视,来分析殖民流浪的文化特征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向西方霸权退却的产物,带有幻想破灭的明显的印记;另一方面它又是通过文化整合而打倒权威的一种手段。

  • 标签: 流浪 殖民流浪 后殖民主义 边缘性
  • 简介:殖民批评是当下学术研究中最有影响力、发展最为迅速的理论之一,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在引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文章将从后殖民批评是西方理论还是东方理论、后殖民批评是否适用于中国语境,以及由反本质主义、消解中心变为本质主义、建构新的中心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后殖民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 标签: 后殖民批评 本质主义 中华性
  • 简介:格雷厄姆·哈根与海伦·蒂芬合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一书将后殖民研究与生态批评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文学文本探讨了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发展与环境问题、法律权力与情感归属、动物再现、动物保护与本土居民权利等困扰后殖民地区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聚焦于发展、环境和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讨论生态和环境问题必须考虑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在反思人文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人与非人类自然关系。该书为解读文学文本和干预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后殖民生态批评》 发展 环境 动物
  • 简介:"杨逵问题"不止是一个"文学"的问题,而且是"文化"、"民族"、"社会"和"阶级"的问题.其中,"殖民地意识"是"杨逵问题"的核心部分."殖民地意识"是近现代作家区别于古典作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特色.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最鲜明的、自觉的"殖民地意识"的,首推台湾作家.日据时代台湾作家的"殖民地意识"促使其"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发生分裂与冲突,这种分裂与冲突当然只有从殖民地的基本的经济基础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入手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从文学的角度看,"殖民地意识"非常直接地影响到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批评理念.有自觉的"殖民地意识"和没有"殖民地意识"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文学形态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正是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抵抗"的文学和殖民主义者"皇民文学"之间的差异."殖民地意识"的萌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这个过程,有助于理解被压迫民族和阶级的意识与殖民地的特殊"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文学 杨逵问题 殖民地意识
  • 简介: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人便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当科尔特斯、皮萨罗等西班牙人逐步征服中南美地区并开始大肆掠夺之际,美丽而又富饶的北美地区依旧在宁静之中。这片广袤无垠的大陆直到16世纪晚期,甚或17世纪初期才被染指。

  • 标签: 资本主义 北美 殖民 黄金梦
  • 简介:<正>林彪这个民族败类,为了替他的苏修主子推行霸权主义寻找历史根据,喋喋不休地念叨帝国主义如何了不起,大肆美化殖民主义,无耻地充当了新老殖民主义的超级辩护士。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是一部对内残酷剥削、对外疯狂掠夺的罪恶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 标签: 殖民主义者 殖民帝国 世界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 美洲金银
  • 简介:从后殖民语境出发,奈保尔的《重访加勒比》旅行写作具有矛盾性与复杂性。一方面,它深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旅行写作传统的影响,并且具有传统民族志式观察角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殖民话语的叙述策略。另一方面,它对加勒比地区殖民地人的"模拟"、缺乏历史感、缺失文化创造等问题的批判构成了奈保尔旅行写作的表述原创性所在。此外,奈保尔的独特文化身份所带来的内外双重视角也赋予他的加勒比旅行写作一定的客观性。

  • 标签: 旅行写作 《重访加勒比》 奈保尔 后殖民 民族志
  • 简介: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首次将翻译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大胆地揭示了一直存在于翻译中的权力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关系,讨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探讨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说明此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意义与局限 新视角
  • 简介:奈保尔的《河湾》揭示了后殖民非洲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一方面,在民族解放运动后,这些国家迅速陷入了严重的治理困局。另一方面,由于在从殖民向后殖民的政权转移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并未形成,这些后殖民国家还处在难以摆脱的代表性危机和精神危机中。更重要的是,殖民者虽然离开了,但是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些后殖民国家。本文认为《河湾》是一部反思后殖民政治的杰作。

  • 标签: 《河湾》 治理困局 代表性危机 殖民主义
  • 简介:近代殖民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漫长历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其跨度之大、涵盖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少见的。国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高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七十年代以后,研究的兴趣已渐趋淡化。然而,真正全面、科学的论述,似乎仍不多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这个问题多有论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评价。'双重使命',指的是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的影响。对于这一论述,学者们理解不一,把握不

  • 标签: 双重使命 人类社会 东方社会 大西洋沿岸 东方国家 休达
  • 简介: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批评深切关注了进入全球化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呼吁关注妇女生存状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聆听属下妇女真实的声音;关注世界银行与'绿色革命'背后所隐藏的西方中心主义对东方的非生态正义,以及基督教文化中体现出的人类对自然的生态压迫,吁求'从底层学习'和'动物解放神学',倡导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

  • 标签: 斯皮瓦克 非生态正义 全球化 后殖民生态批评
  • 简介:《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作为经典的历险传奇故事,它家喻户晓,自从1719年发表以来也一直是久盛不衰。但是本文将从另一角度阐述小说的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即小说的主人公是当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中小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形象,而小说本身起着殖民主义的文本宣传作用。

  • 标签: 殖民主义 殖民扩张 文本宣传
  • 简介:与人们通常的认知相违背的是,在近代法兰西帝国的建立中,第三共和国的贡献居功至伟。然而在这个共和国建立之初,法国的政治精英们对于是否实行殖民政策其实是犹豫不决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在最近的海外殖民中所遭受的挫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殖民与共和国所坚持的人权和民主原则相抵触。与此同时,其他西方列强纷纷加大了海外殖民的步伐。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法国众议院于1885年就殖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殖民派与反殖民派展开了全面的意见交锋。从议会的投票结果来看,殖民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对国家威望和民族利益的渴求战胜了对原则的坚持,自此之后共和国转向了全面殖民的时代。

  • 标签: 第三共和国 殖民转向 1885年议会辩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4
  • 简介:对于中国文化问题,崔之元对后殖民时代对现代性问题、中国当代问题中的西方中心观、[95]新世纪中国形象的制度创新问题,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 标签: 后殖民反思 后现代后殖民 汉学界后现代
  • 简介:     三、对等理论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意义   对等理论作为翻译探究的中心理论,     一、多层次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发展脉络      对等(equivalence)是翻译理论探究中一个关键概念,翻译探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化探究的翻译转向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对等翻译 文化转向
  • 简介: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观与女性批评更多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后殖民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一种阐发,其强烈的解构性和批判性以及实践性是值得关注的。

  • 标签: 斯皮瓦克 后殖民生态批评 女性批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7
  • 简介:“华文戏剧”作为一个文化认同,一个“构想”construct,在现今的世界情势里面,它的存在就不能不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浪漫和比喻性;在同文同种的大前提之下,我们希望和致力使它的组成没有权力和阶级架构,成为一个非霸权的存在。也许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然而,

  • 标签: 文同 戏剧 自欺 话剧 比喻性 存在
  • 简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  近现代社会之所以发生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即人的本质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的关系

  • 标签: 人与自然关系 关系人与自然 关系殖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