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优23例,良好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8%,无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撕裂病例。[结论]加强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术后康复。

  • 标签: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计划前移对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功能锻炼依从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计划前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率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80.00%(28/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4.29%(26/3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给予康复计划前移,可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

  • 标签: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 康复计划前移 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50例均接受椎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程度、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以及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能给予患者全方位、全程的护理,改善其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公认的较为成熟、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探讨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之单纯应用PLD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更有优势、效果更显著。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1年10月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平分系统(VAS)和直腿抬高试验两项指标评价治疗效果,与以往单纯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病例进行了对比。结果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组术后VAS评分2.90±0.64,单纯应用PLDD治疗组术后VAS评分4.02±0.89,经t检验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匀为阴性,单纯应用PLDD治疗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仍有35.8%阳性,经x2检验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确切的治疗手段较之单纯应用PLD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优势,效果更显著,对于疼痛的治疗更确切、完善。

  • 标签: PLDD 硬膜外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Pfirrmann退变评分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ACDR)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量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ACDR手术并获2年以上随访的120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32例;年龄(43.86±8.69)岁(范围,27~67岁);单节段置换100例(Hybrid手术9例),双节段置换20例(Hybrid手术3例)。颈椎侧位X线观察HO发生情况,McAfee等级标准评估HO严重度,Pfirrmann评分系统在术前MRI上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权Kappa检验分析Pfirrmann评分系统和McAfee分级系统不同观察者间的评价一致性,t检验比较HO组和非HO组术前椎间盘的Pfirrmann退变评分,卡方检验分析Pfirrmann评分对术后置换节段HO发生率的影响,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该评分与HO组McAfee等级、术后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根据不同Pfirrmann评分组的置换节段HO发生率,提出ACDR手术的HO风险量化指标。结果120例患者随访(74.08±28.05)个月(范围,31~125个月)。术后2年根据病例数统计,38例患者颈椎出现HO,发生率为31.67%(38/120),单节段置换、双节段置换手术的HO发生率分别为27%(27/100)和55%(11/20);根据置换节段数统计,HO组和非HO组分别包含46和94个置换节段。术前椎间盘Pfirrmann评分,HO组为(3.17±1.08)分较非HO组[(2.52±0.98)分]高2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置换节段HO发生率随术前Pfirrmann评分升高而显著升高(χ2=12.44,P=0.01);HO组术前椎间盘Pfirrmann评分与术后置换节段McAfee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与术后ROM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当椎间盘退变Pfirrmann评分<3、=3和>3时,术后2年置换节段HO发生率分别为20.55%(15/73)、38.46%(10/26)和51.22%(21/41)。结论颈椎间盘Pfirrmann退变评分与术后置换节段的HO发生率、McAfee等级以及ROM显著相关;颈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评分可作为ACDR手术HO风险的量化指标。

  • 标签: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骨化,异位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 简介:目的比较Spotlight通道系统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ediscectomy,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微创治疗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6—58岁,平均41.7岁。患者随机分入Spotlight通道系统和MED技术治疗组,2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手术切除的骨与韧带组织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0DI)进行对比分析i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Spotlight组和MED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1.4)min和(78.1±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切除的骨与韧带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light通道系统是“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与MED近似的临床疗效,且其由于操作灵活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更易为脊柱外科医师所掌握。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T是确定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突出程度、方向、椎间盘的变性、钙化、“真空”征、骨化情况、相应椎体的增生改变,同时也能观察到硬膜外脂肪及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移位情况,显示黄韧带的肥厚后有无侧隐窝狭窄及程度等[1]。本文对经CT诊断的椎间盘突出200例作一临床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得出结论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靠方法;前路或后路椎间盘切除结合内固定融合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比较在改善患者疼痛与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引起腰部疼痛很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往往按照椎间盘突出治疗,由于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比较高。本文从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平均年龄63.2岁,病程为2个月至3年。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加入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的5%葡萄糖250ml静脉注射,1次/1d,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1次/1d,3d后停用,急性期添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1次/1d,3~5d后减量停用;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独活寄生汤中药剂加减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获得明显的疗效,今后可在腰椎间盘临床治疗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中西医结合 临床治疗
  • 简介: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成为困扰人类的疾病之一[1-3]。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下腰痛,其中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是解除椎间盘退变相关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刺激或压迫,并非针对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因而临床症状可反复发作,而且手术后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5-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正成为可能。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及基因治疗。本综述主要着重基因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基因疗法 综述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例背侧隐蔽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本例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人,在打高尔夫球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肢体远端无力,症状呈进行性进展,进而出现无力,在没有助行器帮助下不能行走。MRI发现椎管的左背侧有一卵圆形块状病灶,压迫C7水平硬膜囊。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背侧 肢体远端 双下肢 进行性 助行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150)【中图分类号】R47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1-02腰椎间盘突出简称LDH,该部位发生退行性病变之后,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使得失去平衡,导致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刺激,脊髓或者血管组织引发腰部疼痛,同时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一种临床疾病。1LDH病因①部位退行性改变是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髓核蜕变主要发生在含水量的下降中,由此导致椎节松动、失稳,引发疾病;纤维环则表现在坚韧度的下降中;②外力损伤:长时间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使得腰椎间盘受损,使得退变加重;③解剖因素的不足:人体成年后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增高腰椎间盘的承压,从而诱发疾病;④先天性腰骶异常:包含关节突不对称、半椎体畸形、骶椎腰化、腰椎骶化等。这些情况会影响下腰椎的成熟能力,使得部位内压上升以及容易引起损伤与退变;⑤遗传原因:临床数据显示,该病症有家族遗传性;⑥诱发因素:姿势不当、腹压上升、受潮、受寒、妊娠、突然负重等。2LDH临床分型根据该病症临床检查MRI、CT的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可以分成以下类型:①突出型:髓核朝向椎管突出,纤维环全部破裂,仅仅呗一层纤维膜或者是后纵韧带包裹,呈现菜花状,表面不平整,一般采取手术治疗。②膨隆型:一些纤维环破裂,表面相对平整,在压力的作用下,髓核朝向椎管内部局限性突起,表面呈现光滑状,该类患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便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症状。,③Schmorl结节:经由软骨缝隙,髓核渗入椎体松质骨中,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不会发生神经根压迫或者刺激,大多数采取非手术治疗便可痊愈。④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碎块或者组织在破裂脱出之后出现游离状态或者进入椎管中,该类型患者会出现神经根症状,还会出现马尾神经症状,一般采取手术治疗。3LDH临床表现①下肢放射痛:由于言行物质与突出物质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②腰痛: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该症状,主要是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使得局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③脊柱侧弯;④主观麻木感: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一般会出现该症状,常发于足掌、足跟、足背、小腿后侧等部位;⑤患侧温度降低:触摸可发现,健侧温度相较于患侧偏高,主要原因是刺激交感神经使得下肢血管收缩引发;⑥腰部正常活动受到影响。4临床检查4.1
  • 简介:

  • 标签: